在植物害虫中有一些是钻蛀性的害虫,其防治适期极其短暂,而且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害虫已经蛀入植物组织内部或者深深地潜藏起来,药剂很难再对其发挥作用。因此,准确掌握关键的防治时期,及时用药就显得更加重要。与防治适期密切相关的是两次喷药之间的间隔时间,这就要根据不同害虫和所使用的药剂的特性来决定。间隔时间长了,给部分害虫的为害造成可乘之机,并给以后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间隔的时间短了,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极其容易产生药害。确定合理的间隔期并不困难,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意想不到的人们无法左右的原因,比如说降雨,打破了原来的计划而导致整个防治工作前功尽弃。正确的对策是喷药期间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间隔期进行灵活的变动,或者具体掌握间隔时期要注意留有余地,比如说,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幼虫的孵化期,理论上的间隔期可能是7~8天,实际掌握时可以是5~6天。掌握防治适期的关键是认真调查害虫发生情况,作为虫情预测预报工作。
一、保证喷药质量
喷药质量是影响防治效果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对喷药质量总的要求是均匀周到。要想作到这一点,主要措施是保证单位面积的药液量。但在生产上常常看到,有的人为了提高工效,减少水的用量,提高药液的浓度。如果不是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而是常规喷雾,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用这种方法喷雾,不仅降低了喷药质量,影响了防治效果,而且易使植物受到药害。单位面积的用药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随着植物的生长,相应增加。
二、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经常存在矛盾,采取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1.按照防治标准进行防治。制定防治标准,目的在于严防滥用农药、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天敌及维持生态平衡。如果用药彻底消灭了害虫也就等于消灭了天敌。按防治标准防治害虫只是把害虫控制在经济上允许的数量水平,而不是彻底消灭,残留的害虫将成为天敌生存所必需的食料,经维持一定数量的天敌种群。
2.利用害虫和天敌的不同发生适期进行防治。天敌的出现和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自然界,害虫发生早而天敌出现晚的情况经常存在,可选择对天敌的无害期,进行化学防治,先压低害虫数量,这样既防治了害虫,也保护了天敌。例如,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蚜的出现以及造成为害的时期明显早于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的出现期,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施药期,少杀伤天敌,从而提高瓢蚜比。
3.利用害虫和天敌的不同生态习性进行防治。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习性常有很大差别,如活动性强与活动性弱;在叶正面与在叶背面;在植株上部与在植株下部;趋光与避光等。利用这些习性,通过适当改进施药技术就有可能达到消灭害虫而保护天敌的目的。例如,七星瓢虫和麦蚜在麦田的垂直颁布就存在着明显不同,在麦蚜发生的始盛期到高峰期,麦蚜主要集中在麦株上部,此时正是七星瓢虫卵的初孵期,瓢虫的卵绝大部分产在杂草上,而幼虫多在土面以及麦株下部叶片上。防治麦蚜时可采用低浓度、小用量的方法,集中在麦株上部喷药,七星瓢虫就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4.农药的选择性使用方法分析。有些农药,如植物性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在杀虫范围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它们能够消灭害虫而较少杀伤天敌。许多农药选择性不强,但通过改进施药技术,也就是采取选择性使用方法,也可以达到选择杀虫,保护天敌的目的。例如,药剂拌种、涂茎、灌根、土壤中追施、注入树干等方法。
作者:金海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园林管理处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经济圈 刘奇 刘烨评谢娜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