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教育应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要改变过去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不当做法。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强调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调动受教育者学习书本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要鼓励其尽可能多地参加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大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使人脑和其他反映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6]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得到开发,通过大脑去思考,从而形成了理论的东西,这样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7]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与社会实践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人的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并为实践服务的活动,是人之生命存在的重要实践活动方式之一。它应该遵循实践活动的规律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效。
2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谈,而是要通过其教育活动的展开,实现社会关系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过程的基础。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至于这种活动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则是无关紧要的。”[8]由于“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并且“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9]人们所形成的“观念、思想等等”,要受“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决定或制约;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要以“物质行动”,即生产实践为基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以实现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交往实践活动,决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社会关系的改变与发展。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中介与环境,构成了多样、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向着一定目标,遵循一定准则,发生着改变,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人的思想提高,推进人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10]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们彼此都将对方作为自己的交往对象而结成关系,共同存在,其结果不仅改变和发展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改变和发展了周围环境与社会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须促进教育双方思想与行为的提升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以人为对象的交往实践活动,还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双方思想与行为的提升和发展。(1)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有直接面对面的方式,也有在网络上的间接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教育者都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与需要,进行学习、准备,自我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从教育者那里,或学到新的知识与理论,或深化对观点、理论的理解,或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或纠正片面、错误的认识与矫正不良行为等,这就是塑造、改造思想,训练行为,这就是受教育者的改变和发展。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也会从受教育者那里,了解到书本里、理论中没有的现实状况,掌握受教育者的特点,学习受教育者的长处与优势,进一步丰富、充实教育活动。特别是受教育者的改变和发展,使教育者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不仅感到欣慰,而且会加深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和友谊。(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交流,不仅丰富了双方的内心世界,而且推进了双方相互之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活跃和拓展了双方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经历了语言媒介时代、文字媒介时代、印刷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如今则迎来了网络媒介时代。每一次人类交往信息媒介的变革,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发生变革,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与情感交流的演进,提升思想与情感交流的时效。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媒介新的交往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使用,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供了思想与情感交流的新途径和新平台。在网络交流平台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人人都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传递信息、分享思想。同样一种思想、一个观念、一种精神,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给尽可能多的人。另外网络自身具有快捷性的特点,它可以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开展的活动、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在最短时间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和选择。这些事件、活动、知识和信息的获得者,不仅可以开阔眼界,知多识广,而且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传播、开展评论,丰富网络领域与现实生活。这种信息、思想与情感传播面的扩展与速度加快,缩短了思想与情感传播、接收、认同的时间,为思想与情感交流的丰富、更新创造了便捷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活动和精神交往活动,也要以实践为基础,具有实践性。因为“一个认识到自己在法、政治等等中过着外化生活的人,就是在这种外化生活本身中过着自己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因此,与自身相矛盾的,既与知识又与对象的本质相矛盾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是真正的知识和真正的生活。”[11](3)扩大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范围与方式。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思想与情感交流的速度,而且能够扩大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范围。这里所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范围,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往中传播的思想与情感所影响时空界限,其体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延长思想与情感交流的持续时间;二是扩大思想与情感交流的空间范围。马克思曾说过“那些从前一直和整个世界隔绝的偏僻地区,现在都有路可通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和外界接触,并接受强加于它们的文明。”[12]在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和便捷。马克思说过,“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3]这里所说的“移入”的东西,实际上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交往实现了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交往、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许多全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交流方式,诸如互动、讨论、咨询等,克服了传统点对点的单向交流方式的限制,扩展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非定向的思想与情感交流方式,这种多样化交流方式打破了思想发展的时空界限,提升了思想与感情交流的效率。总之,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理解人、自然、人类社会,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就要坚持人在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曹春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