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城供水管线敷设无序,造成管网供水不均衡、施工误断管线、新增供水点资料不全。由于无法找到适合连接点而直接连接主管道重复建设支线,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建立供水管线电子档案,查阅方便快捷,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供水管网;建立;电子档案;必要性
鸡东县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供水以地下主管道在各支点设一供水铁井,用井钥匙开锁放水,居民集中支点供水铁井挑水。在80年代,改为管道延长至居民区,然后开挖敷设支线,再开挖分户线入户。当时施工均由自来水公司工程队承担。随着城镇快速发展,居民住宅增多,宅落中加盖房屋,新敷设支线、分户线,管网混乱。城市供水管网由于用户增多,阀门多,管线多,且埋于地下,对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大量居民搬迁,房主变动,很多管线路径已经不为人知。自来水公司的施工人员也很多人退休、病故。现在很多线路已经年久失修,老管线使用年限长并且带的用户较多,支线管道的分布具体位置不能确定,其他管线密布地下,需要维修,则无从找到地下线路,无法维修。如果新敷设,又增加了居民经济负担,居民只好放弃管线改造,因此造成群众上访事件。一方面只能新敷设管线,另一方面却因为费用过高希望对部分管线改变线路节省费用,矛盾重重。还有一些施工方,因为在工程中不了解地下水管线走向,在施工中挖断管线,造成大面积停水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如在某钩机作业挖掘排水明沟时,因不了解地下过路供水管线,造成此供水管道供应区3日停供,群众集体到供水企业讨说法。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建立全县供水管道主线、支线线路图电子档案。建立供水线路图档案,具体方法是:首先要认真做好全县供水管线普查工作,所有管道主线、支线由供水企业在原纸质档案基础上通过查看、测绘、探测、勘察现场等制成管网图,建立供水管网技术档案。每新发生工程,需要先通过网上查阅管网图,在有管网地区,要通报给供水企业,由供水企业进行指导并提供技术电子档案,避免工程事故导致供水管线遭到破坏。
对于新接入管网的,必须提交详细精确的用水管线支线图,并且与城市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其他市政管线的建设统筹协调,征得供水企业同意后接口入网,并由制图单位和存档单位修改供水管线图,把新增加供水区域图永久保存。对于以后再新增加的支线供水,须由自供水企业根据并报增供水量是否超负荷,确定是否同意入网。经过同意的,要报送支线图给供水线路图档案主管单位,网络平台中要修改原图,增加新增供水支线起点至终点线路图,以备查阅。全县供水管线建立电子档案,可以解决供水管网建设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相对滞后的问题。目前鸡东县管网现状是依据若干年前规划和建设积累的,对供水企业来说,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到全县供水管线具体分布图。就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取舍问题:是争取资金增大投资力度改善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还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几年再说。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最好能结合城市改造的步伐,逐步调整供水管网的不利点、不利管道。电子档案确保了鸡东县供水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地的供水管网状况做到了全面了解,动态监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管网尽早改造,并结合鸡东县供水管网分布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改造实施规划,合理选择管道埋设位置,了解老楼区老管道供水用户区域,查看电子档案管网图,分析主、支管道、过路管道的走向及具体分布情况,通过用水量计算确定新管道设计方案,制定新旧管道碰接的具体措施。对新沟槽开挖的沿线用水支管道的具体位置做好标记,并积极争取各隐蔽管线单位的有效配合,通过询问、现场跟踪等方式周密地进行供水管网改造施工,主管道铺设完成后合理预留好各分支三通。所有这些工作都要经过网络平台查询、汇总形成电子档案,发挥电子档案的传递速度快、利用便捷、共享范围广、节约资源的优势。
目前供水管线电子档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现,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信息资源正从单纯的自供自给的封闭模式,发展成为多种数据、资源融合的模式。建立供水企业各种管线可扩展的分布式共享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一致的。透明的共享与服务,提高全县职能部门的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在强有力的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有力于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供水管线建立电子档案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对供水管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很大便利。电子档案担负起了记录历史、服务企业的职责,并以高效率、低成本使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对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曹冬梅 单位:黑龙江省八楞山水库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