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CT),亦称评判性思维,是指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指个体能动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思路,能合理地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的过程,以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提出,“学校应培养大量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培养大学生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要求》中指出:医学院校毕业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种基本核心能力及敢于质疑、能科学的评判资料和信息等60条要求。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在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全球高等教育的焦点。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三大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和卫生统计、流行病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这种理论讲授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差。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阻碍,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及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目标。为此,针对这一弊端,本文对临床医学本科预防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为:在教学中引进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共5个案例;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并提供自主学习指南;在实践方面,不但包括原有的基本实验,还增设“课题式”实习环节。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本文对培养临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供大家探讨。
一、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现在,PBL教学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医学课程中也被广泛应用。在这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引进5个PBL案例,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及流行病5部分内容,每部分各1个案例,案例涉及内容广泛。在教学中发现,PBL教学模式将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教师提供情境资料,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基本信息,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查阅资料,从众多资料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获得最合理和准确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PBL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案例的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多次讨论,这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很有帮助,且在信息的分析整理上还可借鉴他人思维来反省,达到自我校准的目的,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后,PBL教学模式虽有教师指导,但大部分是学生自学的过程,而自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铺相成的[1]。在我国,已有许多研究发现,PBL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2,3]。国外许多应用PBL模式院校的经验和成果也表明[4,5],PBL模式下的学生,除基础课成绩与LBL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下的学生无明显差异外,临床课成绩却高于LBL模式下的学生成绩,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也均高于LBL模式下的学生。可以,PBL模式下的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可以娴熟应用图书馆信息,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综上所述,PBL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自主学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自学课时及自学内容。预防医学由五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安排相应的自学内容。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范围及自学指南,最后通过撰写论文、知识竞赛、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评价。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条件有三个:(1)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2)强烈的学习动机;(3)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会学。心理认识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依赖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等。而批判性思维具有自我调节和监控的功能,是学生自我监控和评价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而且,批判性思维可通过影响自主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及兴趣等影响学习动机,因此,其也是学习动机的条件之一[1]。综上,批判性思维是自主学习的构成条件和基础,影响自主学习效果。同样,自主学习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反复的应用或实践批判性思维的调节和监控功能,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计划进行调节和监控,这一过程也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过程。因此,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的。在教改中,有效得地增加自主学习的课时和内容,可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式”实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实习和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打破原有的单纯实验教学,增加两周的“课题式”实习。理论讲授结束后,由7~8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位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课题,最后撰写课题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给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教师提供课题范围、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方向、查阅文献、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收集资料、数据整理统计等)、撰写论文等过程。“课题式”实习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式”的实习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例如,在实习中,很多学生会选择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时,会参考别人的问卷,但因调查环境不同,问卷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调查目的及调查条件,分析资料,设计出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的问卷。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分析、解释、评估和自我校准的演练和磨炼的过程,即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而且,学生在设计课题时,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使自己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些文献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或统计方法并不合理,这就要求学生依据课本理论知识做出正确判断。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6]。“课题式”实习是使学生在不断对所要结果进行选择—否定—选择中完成课题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PBL教学、自主学习、“课题式”实习等各方面的改革,都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于德娥 杨建军 单位:海南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