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守儿童思想现状分析
1.孤独冷漠,不善于交流沟通,缺乏爱心。留守儿童的家庭比较特殊,可分为三类:一是单亲监护型,父母其中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在这样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二是隔代监护型,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祖孙在年龄上相差甚远,祖辈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教育更是放任态度,没有父母严厉的教育,这些儿童们显得自由无拘无束。三是亲戚监护型。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在跟他们一起生活中,只要能够保证孩子们吃饱饭,穿暖衣就已经很满足,忽视孩子们的学业、精神、心理的发展,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榜样,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孩子们失去了亲情关爱,失去了父母对其教育的责任,加之亲戚的溺爱,他们在遇到很多事显得无助,不愿意与人交流,久而久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
2.花钱随意性大,不懂得勤俭节约。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日常教育上,他们更多地溺爱这些儿童,能给他们的物质尽量满足他们,从此造成了这些孩子不懂得节约才是应当遵循的美德。
3.性格倔强,不服管束。留守儿童在处理事情会表现出我行我素的行为,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在他们眼里,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就是王道,没有丝毫对他们进行服务的意识,纪律性差,价值观迷失。
4.行为偏激,容易产生激动的情绪,挫折感较明显。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意识淡薄,稍有学习障碍心理就会偏激,产生失落的情绪,每逢考试来临,成绩不稳定,一落千丈,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导致他们挫折感增强,一旦不及时纠正,这一情绪将会使他们一蹶不振。
5.心理脆弱,自信心不足。他们大部分人生活抱着很消极的态度,整日想着吃饭睡觉,没有任何人生理想与追求,价值观非常模糊,对新事物抱以冷漠的看法,从不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自信心的不足,心理受挫能力低下,脆弱感不断上升。
二、留守儿童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家庭的因素。目前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持得过且过的态度,认为孩子的教育就在于学校,在于有个好老师,在于他自己有没有学习的天赋,忽略了“家庭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这一观点。父母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自己没读过书不知道怎么教育而放弃这一责任,在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不断鼓励孩子们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在父母照顾孩子的同时,要对其孩子进行相关法律常识的灌输,让他们有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避免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把攒下的零用钱给孩子们花销,而这群孩子不懂得如何分配钱财,正值身体发育时期,不求吃的有营养,能填饱肚子就好,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在他们群体中尤为突出。
第二,学校的因素。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高校不断扩招,一大批人才逐年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竞争压力随之加大,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德育,留守儿童本身带有很多自卑情绪,胆小怯懦,若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教育,没有适时捕捉他们思想动态的最佳契机,单方面重视学习成绩高低,就会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在学校里,首先,老师应该担负起一半的监护工作,孩子们成绩提高了及时表扬,并用小礼品进行奖励,不能做到不闻不问,对成绩差的学生及时跟他们沟通,从学习方法上找到突破口,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不断进步;其次,老师应该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在家的表现状况,双方一起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大群体生活中不会孤单。
第三,社会的因素。由于网络媒体更新速度加快,有利有弊,在网吧、游戏厅中,存在着许多色情、暴力的新闻,这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他们会模仿暴力片中的一系列动作,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净化社会风气,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校园周边监督管理力度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尽力完成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强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具体对策
第一,用情感教育,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温暖。我们知道,这群儿童对人冷漠,不愿和人们多交流,我们就要用更多的爱对待他们,不讲回报,不贪图以后享受,无私地关爱他们,让他们和城里面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二,开展多方面的班集体活动,培育集体意识。课堂中,我们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在课余时间中,作为合格的老师们,应当多开展班集体活动,比如:一是读书角,在每个教室的一侧安置小书架,让孩子们开心愉悦地读书,灌输给孩子们享受读书是一种甜蜜的事情,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二是班会主题节目,在忙碌紧张的学习中,我们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在音乐、舞蹈、剪纸、书法、手工画中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三是体育锻炼,据调查显示,国人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新世纪培养的人才必将是心智健全的人,有了文化知识的储备还不够,要在身体素质上多下功夫,多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竞赛,从小培育他们要有竞争意识,才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做一个感恩的人。对孩子们的教育要从“做人”开始,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古语取自《大学》,它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修炼自己以达到完善的状态,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做一个感恩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至关重要,助人为乐,倾注爱心,感恩社会,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将会感化孩子们的心灵,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最容易显露的问题,自卑感强烈,胆小怯懦,逆反心理严重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及时加以纠正的问题。首先,要树立他们的人生理想,在调查的一批孩子们中,他们的理想有当老师,有当厨师,有当美发师,有当会计等等,理想是人生的一个灯塔,它给人指明了方向,理想也是驱使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理想。其次,对他们进行信念教育,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不是先天存在,而是个体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做好人生规划,是他们成才的重要条件。最后,培养抗压抗挫折的能力,留守儿童在压力、挫折面前手足无措,通过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具体的研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思想品德、心理情绪中存在很大问题,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我们要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应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即便在外地打工,也该通过书信、电话等通信手段进行监督;在学校方面,教师应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多开展思想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内心都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在社会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让更多农民在本市就业,更多地关心子女成长的问题,逐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卫生、教育、交通、网络等公共设施着手,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实现资源均衡配置,消除地区收入差异,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更多信息服务站,针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咨询教导。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令人堪忧,没有从正确的法律知识引导,许多人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思想品德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进程,更多影响着能否正确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国未来的希望是培养一批心智健全的学生,从素质教育开始,逐步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者:高媛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