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建筑结构教学设计实践

1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设计误区

1)教学观念陈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建筑就是艺术,艺术重于技术,于是乎就有绝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建筑设计及原理、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等等主导课程,反而忽视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等技术类课程。实际上建筑师在考虑空间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一般是先形成总体方案,然后再考虑具体构件的构造。但是,与总体设计的思想相反,建筑学的学生往往是通过学习基本受力构件以及其有关的具体设计和施工要点来学习建筑工程知识,其思路恰好和建筑设计思路相反[2]。一个设计者的实际设计经验模式与学习技术知识的模式之间的不协调,将使学生难以在学习设计思路的阶段运用相关知识。因此传统的建筑结构的教学方式即从具体构件设计到整体结构设计不利于学生学好该门课程。2)教学评价陈旧。建筑结构课程符号多、计算公式多,构件的构造要求多,这些知识的掌握重点在于理解和运用,大部分无需死记硬背。但是以传统的闭卷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一定会误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了应试,学生就一味刻板性的死记,不去理解和琢磨。这种过于突出总结性评价的期末考试极具功利性,非常不利于在课程横向联系密切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且易误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判断[3]。

2面向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设计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筑结构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和工程抗震等相关内容,而理论课时是相当有限的,如笔者所在学院建筑结构仅有48个理论学时,因此教学内容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学专业在工程建筑设计中主要是利用结构概念来设计出合乎材料和结构基本规则的建筑方案,并不需要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计算过程,这些工作交给结构工程专业的人士或者注册结构师们去完成。如在讲到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时,笔者建议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如何计算以及示例说明,而应该着重介绍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作了哪些假设及适用条件,D值法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作了什么改进;在讲到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的计算时,不要一味强调大、小偏心构件承载力的具体的计算,构件的配筋率As或As'为多少,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心受压构件如何界定,两者的破坏本质上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特征;在讲到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时,对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配筋计算等教学内容可适当地简单介绍,而对肋形楼盖板、梁的构造要求则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总之,应该突出概念,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意义非凡。概念设计是一种定性的设计,不是定量的数值计算。概念设计应从工程设计一开始,就从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和构件构造等几个方面把握好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房屋结构而言,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就要考虑相应的抗震要求如建筑的最大高度、场地的选择、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等。在建筑结构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学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确的安排,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对建筑学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相互融合。2)教学手段立体化。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再运用传统的纯板书教学,而应该借助于动态仿真、智能模拟、动画再现等新的教学手段,克服单纯板书授课的不足。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给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授课时,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实体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比斯迪拜塔、北京鸟巢等来引出建筑与结构的关系,进而考虑采用课堂讨论式的教学形式,悉尼歌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中心的结构形式是什么,选用这样的结构形式有什么优点。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最后授课老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提出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关系,建筑结构选型对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性等等。3)注重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在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的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在讲到砌体和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时,在重点介绍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配筋砌体构件的有关内容可列入学生的自学范围。当然,自学内容可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自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可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查。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主要采取做结构模型的方式,提出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将想象中的建筑造型以结构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来。在建筑结构模型只有支撑建筑的结构骨架,而没有附以外观的装饰和构造的复杂材料,当建筑仅以结构骨架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结构一定会有切实的体会和强烈的感性认识。笔者带学生参加过几届江苏省结构创新建模竞赛,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点体会深刻,那就是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后对结构的概念、对力的概念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结构的力和美应用到建筑方案的构思和建筑设计中,如何用结构来表现建筑造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4)完善教学评价。由于传统的期末考试极易误导师生只重视解题技巧和方法,忽视了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只重视定量分析,忽视了定性分析。为了避免上述误导,笔者认为应该改革题型,试卷中不应该出现大量的计算题和死记硬背式选择题,提倡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题型,比如增加力的概念题、概念性设计分析题和结构选型等有关的试题。建议考虑开卷考试的方式,并进一步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形成性评价包括非正式的教师观察、平时模型的制作情况,平时作业情况等等。课堂提问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形成性评价的常见方式,其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而不是答案本身。

3尝试性教学改革情况

笔者所在学院从07级开始尝试性教学改革,基于教考分离的原则,建筑结构期末考试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且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试题库中的每一份试题的试题内容分布均依据考核大纲,难度系数也基本相当)。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的成绩分布看,参加教改的年级(建筑107、建筑108)考试成绩略好于未参加教改的年级(建筑106)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上后续课程的老师也对参加教改的学生反映良好。4结语本文根据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近几年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改革的尝试,提出了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从事建筑学专业的同仁共同探讨,建立一种适应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建筑结构教学新思路。通过对建筑专业的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比分析最后学生的考核成绩,可以得出结论: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诚然,本次教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形成性评价的量化问题和公平性问题等等。

作者:夏江涛 沈化荣 单位: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建筑结构教学设计实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80400.html

    相关专题:张家星 金融风险管理师


    上一篇:工程设计图纸档案与数字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职业院校班级文化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