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的热力尚未完全释放,虚拟运营商便已赚走公众眼球。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前后,获得虚拟运营试点牌照的京东、迪信通、国美等公司扎推发布各自通信产品,而阿里、爱施德、蜗牛移动等则早一步开放预约。
所谓的虚拟运营商其实是“运营商移动业务转售”的坊间称谓,也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将自己的网络服务转售给这些企业,由他们自主进行移动服务运营。
“新玩家”
工信部此前分两批发放了虚拟运营试点牌照,19家企业获得入场券。未来工信部还将发放第三批牌照,目前已经有联想、百度等数十家企业提交申请。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战局,虚拟运营商的玩法日渐多样,包括自由选择——用户可以自行定制资费内容,自由使用——套餐余额永不清零,自由分享——支持多人共享使用同一套餐,或是流量、语音及短信相互转赠,等等。
这些新营销方式打破了不少约定俗成的行业传统,使得整个电信市场活跃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运营商在套餐设计方面的走向。
5月13日,中国联通宣布将推出网上专售的定制个性化需求的套餐。14日,中国移动也宣布降低4G业务价格,流量可分享,流量不清零等等,方案思路与多数虚拟运营商相接近。这是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政策松绑后的新变化,也是虚拟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激起竞争的结果。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转售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有助于通信资费进一步合理化,将促使基础电信企业逐步消除运营中部分不合理规定。当前,一些转售企业已经推出了创新的业务与服务,这些来自市场的压力将有力地促使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的调整完善。“转售企业与基础企业适度竞争是必然的。我们希望这种竞争是良性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战的形式。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简单的价格战也难以长期立足于市场,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更无法存活。”
的确,虽然虚拟运营商通过一系列的服务与创新倒逼三大运营商改革,但他们打不起价格战。基础运营商给予他们的政策并不优厚,降价空间十分有限。此外,虚拟运营商还需要自建计费系统、客服系统、IT支持系统、工信部要求的实体体验门店等等,都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同时,三大运营商掌握着产品的源头和最终的话语权。“虚拟运营商制定的资费标准,必须经过基础运营商确认,别想打破价格底线。”三五互联董秘杨小亮说道。例如5月21日,倍受业界关注的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正式放号,半年内语音通话全免费,每月赠送500M全国流量,然而发号当天就被中国联通紧急叫停。对此的官方解释是“正式放号时间缺少中国联通的书面确定”,双方的地位差距可见一斑。
跨界融合才是王道
在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看来,虚拟运营商目前在流量上做文章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细分市场、增值服务和差异竞争,才是其吸引消费者的大方向。打通企业上下游链条,将会带来通信行业革新的大发展。
京东、阿里等企业原本也没指望通过虚拟运营赚大钱,而是希望通过提供通信服务黏住用户。京东移动转售事业部总经理闫小波称,在京东的大盘子里,通信只是一个入口,负责串联起京东背后的电商、游戏、云盘、物流、金融等服务;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促销平台,主要目的是黏住既有核心用户,同时发展新的用户。类似地,阿里巴巴希望能把淘宝、天猫、支付宝和数字娱乐等服务,通过阿里通信提供给用户,串联起阿里服务生态圈。
从国外经验来看,虚拟运营商的成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创新。对通信服务的冲击只是虚拟运营商带来的浅层次影响,其深层次的影响在于,虚拟运营商进入移动互联产业领域之后,与自身传统优势业务结合,演绎一场跨界融合与重塑商业模式的革命。瞄准基础运营商无暇顾及的市场空白点,立足自身既有业务的比较优势,提供多样的、个性的增值服务体验,这才是虚拟运营商所擅长的。
现有的19家虚拟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电子商务、移动游戏、终端渠道、行业应用、云计算、物流和第三方支付等八大行业。专注于其中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为虚拟运营商打开全新的世界。
目前,虚拟运营商业务创新的步子迈得还比较小,其与基础运营商的竞争未能显示出足够的差异化。“目前虚拟运营商对整个通信行业或者说对三大运营商冲击力度最大的是什么?它颠覆的是运营商的思维方式:运营思维,服务思维。”邹学勇强调,“虚拟运营商的到来,倒逼整个通信行业的深化改革,但它颠覆的不是通信能力。虚拟运营商是基于通信能力之上的思维颠覆,它将互联网通信的思维灌输到通信能力上,并将引领通信进行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