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笔者主要从二者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关系入手,对这一措施在大学生工作实践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就业问题和情感问题给大学生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让这一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在新时期表现出了一种新特点,在人际关系、情感因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自杀事件和因为情感问题所引发的学生凶杀案,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一种可行性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借助一定的思想观念帮助公民养成社会或某一阶级所需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也是两种不可缺少的元素。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在对这一群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因素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教育活动[1]。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进行提升的方式,帮助他们健全自身人格的过程。从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看,这两种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上存在着共同性,从二者之间的共同目标来看,这两种教育工作都可以被看作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二者只是在工作方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从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互为前提的特点,让这两种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表现出一定的交叉作用,这就为这两种教育工作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从这两种因素相互融合的必要性来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现状来看,心理承受能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心态问题和恋爱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措施。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高校学生教育领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是从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角度入手,通过将学生放置在这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从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多种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对自身人格进行完善的过程,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从具体的、微观的角度入手,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完善。因此,构建一种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对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问题进行明确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是影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理定位,是高校在对学生教育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可以被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在社会环境变化问题的影响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的方式,让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的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等院校仍然需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二)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完善在构建这种新型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也需要构建一支能够与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在将这种新模式应用于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从我国部分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辅导员和大学各班级的班主任,是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教师,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大学的班主任工作缺乏一种明确的定位,这就会让大学班主任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往往处于一种形同虚设的地位。在对这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完善,成为了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的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从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现状来看,构建一种以学校的专业心理学家为核心,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以辅导员、学生政工干部和大学班主任为辅助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制,是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发挥的一种可行措施[3]。
四、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事关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充分发掘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自身作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盼盼.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申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邹钰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媒体的含义,分析了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进行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在此背景下,充分自用自媒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2002年,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摩首次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他总结了媒体发展的历程,认为媒体的发展首先是传统媒体,其次是新媒体,当前已处于自媒体阶段。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发布了由谢茵博曼和克里•斯威里斯联合提出的自媒体(weme⁃dia)报告,报告指出,自媒体是公众利用数字信息科技与全球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从而分享和提供公众自身存在和发生的事实,以及与他们自身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传播途径[1]。具体来讲,自媒体就是普通公众运用facebook、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工具,自行开展信息发布和传播行为总称。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操作成本不高,对用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求较低,用户仅需进行注册,就可以自由运用自媒体工具,发布图文和视频信息,从而创建起可以自主进行管理的媒体。毫无疑问,当前已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个性化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主流。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形成了冲击
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下,师生面对面传授知识、交流思想,主流意识导向特点鲜明,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工作效果较为明显。自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形成了很大冲击,各种思想言论的传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接受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自主权大大增强,接受的信息异常丰富而复杂,传统的知识传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被学生认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自媒体的产生,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方式、提高效率提供了交互式的广阔平台。
(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
在传统的媒体传播时代,高校占据着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掌握着主导权,地位处于绝对主动的状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削弱了高校对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的掌控力,各类信息传播呈现出去主流化、裂变式、传播快、影响大、处置难的特点。
(三)导致价值观念多元化
自媒体的特点是海量信息、海量受众,传播出去的信息很容易失控。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尚未成型,加之其探索世界愿望强烈,以及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叛逆特点,使其极易受到复杂思想观念、甚至错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敌对势力刻意传播一些美化西方民主、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信息往往披着民主、科学、文明、进步的外衣,使大学生很难判断正误,许多大学生深受此类信息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工作方式
高校要正确面对自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冲击,深入研究自媒体特点和学生行为方式和思想特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自媒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要利用其传播快、互动性强、载体功能强等优点,灵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成为能够引人注意、引人思考、促人进步的信息。并把此类信息通过自媒体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发展粉丝等方式,以体验式、渗透式、交互式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业余娱乐等环节,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指人们对媒介的有效使用能力,以及对媒体信息的接受、选择、理解和创造的能力[3]。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使学生加强法治观念,主觉维护和创造正确的、良好的、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信息环境。要培养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与批判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不盲从、不盲信,保持思想的独立性,把个体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另外,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关注自媒体言论与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效地利用自媒体工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教师还要对学生习惯和流行的自媒体语言进行了解,以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与交流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校园网络社区建设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居于客体地位。但是,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自媒体环境下,要高度重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教育者向自我教育者、主动学习者转变。为实现这一目的,就要为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搭建广阔的平台。当前,大学生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主要依靠网络,要顺应这一特点,在学生、媒介与信息内容三者之间搭建起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这一社区,有利于把学生从分散的网络世界集中到校园这个大家庭中,成为网络社区的建设者。以网络社区为基础,建成自媒体平台,学校利用自媒体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并将其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此,高校要研究自媒体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大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应用普及、传播快捷、信息量大、形式丰富等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途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自媒体生活中,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婷婷,王琪.高校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探析[J].新闻知识,2014,(6):90-91.
[2]王丹,刘明良.机遇与挑战:自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30):370-372.
[3]张贞云.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冲击及解决路径[J].未来英才,2016,(19):273-273,274.
作者:潘晓红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强化”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回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刻阐释。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深入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党的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文化建设、强化监督问责,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效。
一、强化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
中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中国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必须毫不动摇的。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切实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真正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强化党的领导,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明确写入大学章程。高校党委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高校党委书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长远规划。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最大价值和效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等各项制度,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后盾,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各项保障。
二、强化队伍建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
政治路线确定后,推进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决定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信念坚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担负着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强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拓展选拔视野,把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文字综合能力好、口才出众、善于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二是要抓好教育培训,增强实践锻炼,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发展成长创造条件。三是加快推进队伍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也有效解决了队伍的最终归属问题。四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争取多出名师大家。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要不断总结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体现时代性,使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发展的重要阵地。
三、强化改革创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这个时代。坚持强化改革创新,一是要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眼界决定看事物的层次和深度。只有了解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要始终有中国情怀,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正确认识党的苦难辉煌历程,把握中国发展大势,这是决定改革创新能力的前提。二是要有敏锐洞察力、决策力。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如何变挑战为机遇,这都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否则,机遇会稍纵即逝,同时还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才能抓住机遇,利用好机遇。三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改革创新始终要立足学校自身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立足学校现实状况,着眼学校未来发展,脚踏实地,把改革创新的各项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四是要抓住重点,务求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党的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等等,都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学校育人的能力,培育出一流人才,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
四、强化文化建设,保证文化育人功能有效发挥
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能融入血脉、浸润灵魂。大学文化,是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反映,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映射,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识。强化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做到格物与化人相统一。二是要积极借鉴中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对中西方大学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借鉴。三是要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独特文化特质,文化建设要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四是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师生不断积淀和发展。一所大学经过多年办学实践,形成的校风学风就是一所大学文化最鲜明的标志,每一所大学都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和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符号。
五、强化监督问责,保证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
一项工作,一分在部署,九分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方针政策等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才能切实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得到真落实,真见效。强化监督问责,一是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为主导,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对高校的考核内容,纳入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监督检查范围。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要定期对党的相关决策部署、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文件等在高校是否得到贯彻落实进行检查督导。对履行责任不力,党组织软弱涣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高校,要按照党规党纪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四是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就是要把好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对好的经验做法要进行宣传推广,对不好的做法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于运国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文化传承的主导性与包容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就成为高等教育需要深化研究的前沿性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要求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深远,应当利用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诸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应对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信息网络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双刃剑效应,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诸多便利,但也使原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沟通、交往就能洞察的问题反而变得混乱。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网络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面对面交往的“断裂感”冲击了“人”的伦理关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把握价值标准。在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来可以通过教师的“润物细无声”可以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往往让学生接触不到教师的当面教诲,这不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与自媒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翻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信息传递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理”不济的主要因子。良莠不齐的信息、情感交流的泛化、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赋予“合情合理”的实践。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全过程,但是随着世情、国情、校情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方面的挑战日益艰巨。第一,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方面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方向不明、要求不高不具体、制度不规范、执行纪律不严格。特别是在处理学术研究和课堂讲授之间关系方面,不能够强化监督,甚至放任教师传播无政府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第二,不能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的主导权。高校师生思14想活跃,各种思想观点在高校交流、碰撞、交锋,在师生当中造成疑虑和误区。高校师生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但是为了拿到经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课题和项目仍然有人进行研究。如果高校党委无法有效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就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方面工作不力。第三,无法把握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方面的主动权。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方面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如果高校党委着眼于眼前工作,不去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师生意识形态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将会不能科学有效地应对,任由错误的思想言论传播,形成诸多负面的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位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不是“两张皮”,而是要在融合机制方面不断创新。第一,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学生是由知识、能力、素质等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但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的“总开关”,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把“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职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大势上来,让大学生明是非、辨善恶、懂向善,使得大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能力。高校不是机械化生产工厂,每一个大学生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各不相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材施教,制定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大学生选择个性化成才通道。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探索科学的能力,保护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等要搭建层次多样的大学生实践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专业实践、课程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的引导与培育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独角戏”,需要协同机制的创新,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体系。第一,党政协同。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党委和行政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协同。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部与教务处、科研处要协同创新,把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办学水平主要的指标来抓。第二,师生协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学生要谆谆善诱,关注学生需求,善待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与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法学、心理学、创业学等学科的知识,形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第三,校地协同。高校与地方政府社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人才,扩大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巩固完善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共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天候”覆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分工机制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分工机制的创新增添活力、增强动力,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第一,彰显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高校党委是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核心,党委领导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自身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第二,彰显高校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示范者的职责。高校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自觉以爱国精神、事业心影响学生,把社会主义高校教师的风范融入课堂、融入研究、融入课题、融入生活,用自身的学识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争做师德模范;要能够将“思政课堂变为课堂思政”,即哲学社会科学的任课教师要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化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认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第三,彰显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的职责。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积极争取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衔接,发挥育人的整体优势。第四,彰显高校辅导员促进者的职责。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要求。第五,彰显后勤人员实践者的职责。高校后勤人员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后勤人员要加强学习,抓好技能与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公平、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发展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贯彻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一,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形态要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第二,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高校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机制,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推动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要定期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要成为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会的重要内容。第三,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严格追查问责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关键。必须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强化问责刚性和“硬约束”,严查失职渎职行为,对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既有严格的区分又有密切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发展,是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与共进,也是其系统与要素的协同发展。第一,以党建评价为主导,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发展。高校的党建评价主要包括党员发展质量、党支部战斗力、党员教育的规范化、党员学习的常态化、党员活动的制度化等。对于这些评价指标,我们要严格考核标准,以“点”带“面”,打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的局面。第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发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就是推动高校党委行政领导亲自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入学第一课等。高校要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学生的真心喜爱。第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发展。高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党建工作中去,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两者共同的实践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对高校人才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大学建设进程的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过程、方法都要符合大学生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一,促进培养理念高起点。“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要求,着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既有理论的引导,又有实践的养成,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第二,促进培养过程高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生源的质量,在教学内容上做到规范与创新。要根据学校学科特色,凝练专业内涵,加强“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成就感与获得感。第三,促进培养方法高水平。高校要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利用参与法、互动法、探讨法等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探究高深学问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思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要追寻高超的教学艺术,在传播理论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作者:陈章龙
第五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人格矛盾化和人际关系差异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时代的变化发展,使社会更重视“人”的感受。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水平,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改变,高校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当前,高校大学生信息接收和传播的渠道多样化,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和传播者。面对复杂的形势,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信息交互过程中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拓宽了当代大学生信息接收的渠道,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复杂的形势,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善于明辨是非,对于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坚决抵制。(2)大学生人格矛盾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自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弱化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致使各种不良信息得以随意传播。其中一些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和网络言语攻击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和影响,这些事件和不良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氛围,加大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3)大学生人际关系差异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干扰。更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性,盲目崇拜偶像与疯狂追星,肆意充当网络水军,这些都从某方面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1)积极展开跨部门管理与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应展开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通过各方的积极配合,与学校学工处以及校团委和校宣传部等进行合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高校应通过党校和团校等,利用教育培训班等方式,在大学生中着手培养一批思想政治先锋,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与引导作用,使其成为高校优良信息的传播者与引导者、舆情制度的维护者、监测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应着力探索新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要尝试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纳入高校文化课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有的来自网络,而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以大学生为主干和核心力量,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要通过提高其道德修养,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多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支持和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辅导员开通微博以及其他自媒体,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使自媒体成为大学生与教师联系与沟通的窗口。同时,要加强信息预测,及时把握信息的发展、传播动向,组织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检讨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其深刻意识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要对教育对象进行分析,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不良倾向。大学生个性的差异化,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根据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创新,注重因材施教;第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拓展新渠道和新思路,较好地推进创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第三,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工作内容,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强化,这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三、结束语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大学生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和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群.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2]吕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3]戴巍.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0(08.
作者:刘鑫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第六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再认识
摘要: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也逐渐展露出新方向。进步的社会需要高素质高思想的人才。现如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从本体出发,力图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情况下时刻掌握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含义,在教育工作方法上进行实时创新,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可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以及国家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思想政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习惯、价值认识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换对当代高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吸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文化工作人员迎来了残酷的威胁和机遇。
一、新时期下社会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要求
从整体来看,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具有高尚意义的,重塑人类灵魂的科学艺术。所以在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自身一定要具有完善的政治素质、丰富的文化修养、过强的综合能力。唯有具备这些品质,我们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一)完善的政治素质
完善的政治素质是新时代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够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国社会迅猛发展,经济在国际上初露头角,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逐渐让我们体会到喜悦的滋味,但是社会上逐渐出现的重利主义思想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甚至让某些高校学生萌生了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政治思想,在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困难的同时,也让教育工作者与政府意识到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政治素质,完善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感度,在思想上、行为上与党保持一致,才能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教会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怀,才能培养出高尚的优秀人才。
(二)丰富的文化修养
丰富的文化修养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员可以顺利完成相关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伴随者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也给我国的知识领域带来了春天。再加上现如今高科技的普遍应用,使得文化知识实现了快速的传播与扩散。为了适应这个知识雄厚并且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根本上与时代、与学生共同进步。因为也只有具备完善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才有可能不被社会和学生所淘汰。
(三)过强的综合能力
想要成为一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优秀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人员,仅仅具备文化修养和政治素质是肯定满足不了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过强的综合能力。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人员的本质离不开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展现强悍的心理承受能力、宽广的胸怀、敏捷的反应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怀、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协作能力等等。
二、新时代下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的本质特点
想要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相关工作,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必须了解高等学校学生目前思想政治的相关情况。由于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就业压力的冲击,面对就业时,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他们从多方面也了解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面,就业时选择的多样性也让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多变性。再者,由于社会的开放性,使得很多高校学生自身的想法得到完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以自身为主体和主导的观念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当面临问题时也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价值观念产生自我偏向。最后,很多高校学生受到社会重利思想的影响,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远大的理想,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也变得多元化甚至直接是利益化。
三、新时期下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手段与方法也应该随之更替变化,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新型高水平人才。
(一)唤醒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觉悟
新时期下,进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思想政治道德觉悟。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本质是超前的,不能单纯地进行事后补救。所以工作者应该深入调查当代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认清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趋势,掌握高校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预测高校学生有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这些问题。
当代学生大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很难被改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把握高校学生这一特征,改变传统教育手段,在进行教育时,看重双方的平等地位,安抚学生内心可能产生的叛逆思想,进行双向平等交流,通过开放式的完善的沟通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在增进双方感情的同时,给相关工作带来更好的结果。
(三)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正视自己所处的位置,热爱自身的职业,不断地学习新旧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高等学校的学生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个时期最爱模仿别人的谈吐举止,教育工作人员作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应该将自己视为学生学习与进步的榜样,时时刻刻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工作观念与处事风格,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自身修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1]闫朝晖,孙阳,王晓真.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再认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2]侯德军.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再认识[J].科技资讯,2015,(04).
作者:孟蕾
相关专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股市长线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