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体验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情趣
1.形象美涵盖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教师创造丰富逼真的氛围,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精彩的画面,形象的表演,让学生入境悟情,接受审美的教育。教师还可以运用文中的插图,借助音乐渲染,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让学生和教材实现共鸣。2.文采斐然的语言面貌从精美的词句中品味出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精美的用词,生动的语境,通过朗读来感受审美的形象,带领学生走进文采斐然、充满魅力的词语意蕴中,细细赏析,慢慢品味。3.内在的意蕴和情感等待我们细读默念,感受情感美小学语文课文或者悲壮,或者激昂,或者含蓄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用文章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中的情感美。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拓展阅读渠道,丰富美的感受
作文教学要从观察和描写入手,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克服学生思维的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化为审美的态度,在审美的眼光里,“彩虹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是坚强的斗士的化身”等,让学生将事物从单纯的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让审美的感受给事物蒙上美的光辉,给没有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的意味。创造美也要有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带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更要走向创造美的更高的境界中。这就需要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让学生感情和作者感情交融。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不需要多解释,也不需要进行枯燥的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去自己体会文章的妙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适当提醒学生欣赏作品所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来展现北大荒秋天的美,让学生享受到再创造的喜悦和幸福。
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尽量臻于完美,提升学生美的感受能力
1.挖掘动力源泉,让兴趣滋生于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兴趣,就会在内心产生课外阅读的需要。2.读好书好读书,让观念悄然而生好书能陶冶学生的感情和气质,让人高尚,好书能用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帮助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确立好的审美的观念。3.提升审美能力,让能力萌发自然教师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让学生体会读,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研究作者的行动,分析作者的思想。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进行描写,带领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人物的美点。教师还要抓住精彩的语句让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默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通过眼睛、嘴、脑、耳朵等将文字转为语言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行动,帮助学生想象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采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意境想象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视文章的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有的在文中,有的在结尾。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槐乡五月》第一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维吾尔族姑娘的发辫,观看瑞雪初降的精美画面,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构思和布局联系起来朗读。教师在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想到开头怎么写的,读了文章的构思和布局,联想自己平时是怎么谋篇布局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像精心雕刻艺术品一样来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品的结构美,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师要处处体现美,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1.讲述童话故事,丰富学生美的形象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促进学生深入进行语言学习,养成美德,形成美感。小学生很喜欢模仿,讲童话,讲故事的过程,学生就在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这样,学生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就提高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精美的童话故事。2.在对比中提高审美的水平和能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美”和“丑”两种现象或者事物。教师应该抓住不同点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美和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小学生欣赏美,理解美广告艺术论文,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灵魂的洗涤,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
作者:胡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