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隐性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重点在于“隐”字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将思政教育内容蕴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实践活动本身,而不会意识到其中蕴含着的思政教育内容,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在潜意识中感悟到活动背后的思政教育内容,此为隐性教育之“隐”性。在教育内容上,隐性思政教育不同于显性思政教育,显性思政教育以理论灌输作为教学形式,学生们能够明显地感知到教学的内容。而隐性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蕴藏在学生所在的周边环境中,以不同于显性思政教育的方式影响学生们,而学生们不会明显地感知到隐性思政教育对自己思想的渗透。在教育方法上,隐性思政教育主要以非思政教育(但蕴含思政教育目的)活动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们不自觉地吸收教育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达到思政教育目的,以克服显性思政教育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例如利用看电影这一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政教育。总之,隐性思政教育是指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开发思政教育课程外的教学资源,通过隐含暗示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无意识中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所感知,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政教育的特征及作用

隐性思政教育的“隐”之功能,是由其自身特征决定的,而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与其特征紧密结合的。隐性思政教育的特点:第一,在于承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通过思考、反省等主观思想活动来形成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观的能力,学生们也是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有选择接受、异议或否定外来观点和思想的权利。隐性思政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更侧重于引导、调控活动。而参加隐性思政教育活动的学生们,也充当了自我教育甚至教育他人的角色,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1],隐性思政教育侧重于在保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供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互动项目及外部环境。第二,隐性思政教育特征还表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时间地点可以灵活设定,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点来设置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趣味比赛、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等。而且隐性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们的工作重点在于调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引导活动发展,隐性思政教育较于显性思政教育,是相当灵活的,而且能够囊括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立体全方位覆盖式的教育方式。第三,隐性思政教育具有潜隐性及浸润作用,隐性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明确表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而应通过采用各种活动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将教学内容蕴含在活动中,使学生们不知不觉受到思政教育的浸润,潜意识中受到了隐性教育的熏陶和影响。第四,隐性思政教育具有结果的持久性和弥散作用。隐性思政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在学生的思考中达到教学的目的,教育成果是受教育者自我主观思考后形成的,可以说是属于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并思辨”得来的结论,所以会形成稳定深刻的道德观念和思政品质,隐性思政教育成果自然具有持久性,而且一旦这些内在价值观成型,就会指导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教育成果的弥散作用。

(三)高校思想隐性政治教育的实现机制

隐性思政教育的实现机制应当秉持“教师的有意暗示”和“学生的无意识接受”这两个工作重点,来指导隐性思政教育的实施。具体实现机制主要有:第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隐藏教学目的,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方案,避免学生对说教式思政教育的反感,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甚至带有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方案,采用隐蔽的方法,使学生们无意识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和行为规范,创造影响学生潜意识的教育空间,使学生们在无意识中受到启发。第二,隐性思政教育同样应当遵循思想品德自身的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自身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并主动反思、反省中形成的,所以隐性思政教育应当注重学生们自觉自愿地通过自我思辨来接受思政教育内容,而不是靠外界灌输得来。第三,隐性思政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应当将学生们树立为教育中的主体,使学生们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交流,对思政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成为独立思考并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人。

二、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一)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隐性思政教育被日益加以重视并应用,成为了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思政老师积极引用思政教育来协同传统的思政教学,隐性教育被作为教育方式日益受到重点开发。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大学教育中,我国大学普遍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信息网络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中不知不觉接受正统思想的影响。可以说目前,我国大学隐性思政教育已经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显性思政教育的不足。

(二)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目前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应用隐性思政教育方式,但是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隐性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本文总结并分析如下:

1.应用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理念上的问题

目前我国隐性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不到位而导致教育效果流于形式的问题,表现在有的教师将隐性教育作为教学任务完成,侧重组织“隐性”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却没有在其中蕴含思政教育内容,例如课外实践活动出现了过分娱乐化、休闲化的错误,很多实践活动过于机械化,使得学生们缺乏新鲜感。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隐性思政教育活动不“隐”,学生们很容易发觉有灌输式思政教育的意向,这导致原本应“隐性”的思政教育活动失去了本质特征,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思想变化和反馈,使得隐性思政教育没有及时调整,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

2.对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课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198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过:高校德育教育要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要在其他专业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跨学科教育理念,在所教授的专业课中结合德育教育,在备课中就应当考虑到这一综合性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仅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实施,这显然是不够的。使得其他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而各学科都有自身专业的伦理和专业素养要求,例如会计专业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筑专业强调环境保护问题、医学强调社会伦理等等,我国这些专业学科中隐含的伦理道德教育并没有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其他专业课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

3.隐性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在隐性思政教育中应用信息网络的程度还不够,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例如对网络上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负面信息,没有做到完全过滤;对于应用社交网络工具来开展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做得远远不够,甚至没有利用网络社交工具开展教育活动的理念;也缺乏利用网络工具来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内心想法等。而现如今,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大量利用网络工具,网络社交也占大学生日常娱乐相当大的部分,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还有网络上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各种理论的泛滥,使得大学知识理论在新时代大学生心中其权威性被大大削弱,在此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不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积极使用网络工具,那么思政教育将难以得到新时代大学生们的认可,思政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4]。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隐性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应用的程度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其背后必然存在理念上根深蒂固的原因,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根本上改进我国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应用工作。高校隐性思政教育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隐性思政教育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显性思政教育仍然特别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显性思政教育方法,由于显性思政教育工作易完成且见效快,容易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哪怕是敷衍性的),所以很多高校思政老师习惯于采取显性教育的方式开展工作,使得隐性思政教育在推广应用上比较困难。另外很多教育者虽然应用了隐性教育模式,但是在其中却使用显性思政教育方式开展工作,例如创建文明寝室、开展专题讲座等本应属于隐性思政教育活动,却直接明了地灌输思政教育内容,使隐性思政教育失去本质意义。而且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存在着对隐性思政教育理念理解不深刻,应用隐性思政教育方式的能力不强,简单将隐性教育模式理解为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实践活动,忽视隐性教育的导向性,没有系统、全面、灵活地运用隐性思政教育方法。

2.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载体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堂和相关谈话、讲座中,而隐性思政教育模式下,校园文化、文体活动、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中各规章和管理办法和组织纪律等制度、传播媒介、网络信息等都可以作为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资源,可以说隐性思政教育可利用的载体日益丰富,然而现今我国高校仍然较多采取办讲座、开班会、办板报等方式来开展隐性思政教育,对这些相关资源利用不足。

3.隐性思政教育的方法应用不够全面

隐性思政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讲,有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在应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教育表现的艺术,对教学活动开展程度的把握等。但由于显性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已久,老教师们对显性教育方式的应用倾向及相关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这导致隐性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很多青年教师也缺乏大力应用隐性思政教育方法的勇气,更难以做到适应并熟练运用隐性教育方法。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隐性思政教育实施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使得在实践中应用隐性教育方法时乏善可陈,更难谈及提高隐性教育的技巧和相关应用创新[6]。

三、提高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水平的对策及创新策略

要提高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水平,应当从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认识到其重点在于利用和开发思政教育课程外的教学资源,并通过隐含暗示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无意识中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所感知,并通过自我思考甚至反省来实施主动自我教育,并在隐性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所以隐性思政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暗示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在应用隐性思政教育时应当时刻注意把握这一要点。本文基于隐形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隐性思政教育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主要应用策略有:

(一)大力推广应用具有实质意义的隐性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应抓住隐性思政教育的本质意义,设计并实施能取得实质性教学效果的隐性思政教育活动,在其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自发进行价值观、道德观上的思考。例如在观看具有爱国教育意义的电影活动,不能仅局限于看电影这一娱乐活动本身,应当通过写观后感等方式让学生们挖掘影片中的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还有辩论活动中,应设定好辩论主题,应当与思政内容相关,或者能积极联系思政内容,应要求学生们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高度来思考辩论主题并展开辩论,这样更易激起学生们对自身价值观的思考。可以举办与社会道德模范一同展开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这样的活动能起到榜样示范和实践锻炼的作用,对于大学生们,能与社会名人一同参与活动,是件荣耀的事情,在社会实践中,应多安排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访谈、参观、劳动等具体项目,使学生们在实践项目中所蕴含的思政思想和价值观有直观的感受,亲身体会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活动之后,应当让学生们总结社会实践报告,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总结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总之,这些活动的举行,应注重采用暗示、引导等方式,使学生们自觉开展价值观层面上的思考,并在隐性思政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积极利用思政课程以外的教学资源

除了先进寝室评比、优秀大学生评选、才艺比赛等比较常见的隐性教育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创新的隐性教育方式:根据前文的分析,隐性思政教育应当多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利用思政课程外的教学资源。本文建议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科历史方面的内容,以史为鉴,借古喻今。例如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增加经济学各流派的研究历史,增加经济学家理论背后的历史渊源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科历史学习中,了解各经济学家经济理论背后所蕴藏的价值观、道德观,了解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等学术伟人们为攀登学术高峰而付出的艰辛心血,对大师们的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伟大学术精神自然而然地产生钦佩之情。同时思政课程教学中,也应当加入各个领域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巨匠等历史著名人物的名言典故,以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对著名人物的伟大成就、生平典故等进行思考,从而被这些伟大人物的光辉精神所激励,达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也是隐性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例如遍布在校园各处的标语,以隐性教育的理念来看,采用说教式的制度规定作为标语内容是不大合适的,如果换成能够发人深省的、富有情感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例如校园食堂中号召节约粮食的标语:“杜绝浪费”、“浪费可耻”等过于直白、硬性的规定,这样的标语就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容易导致他们对其视而不见。而如果替换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附上农民辛勤工作的照片;或者替换为:“中国每年餐桌食物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口粮”,并辅以图片说明。这样富有情感和暗示的内容,易引起大学生们对浪费粮食的愧疚情感,从而达到了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大力应用信息网络工具来实施隐性思政教育

高校应大力应用信息网络工具来实施隐性思政教育,例如目前正流行的微信这一社交工具,高校可以注册专门用于隐性思政教育的公众号(在命名上不要让学生们联想到思政教育),通过这些公众号来关注大学生们,对大学生们发的朋友圈动态积极进行关注,并加以点评,以引导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加以改进。这个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发布朋友圈动态,发布充满正能量、能激励大学生们积极向上的“说说”、“博文”、“多媒体视频”内容,来营造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也可以通过设立微群来提供大学生们对社会问题加以讨论的平台,并由思政教师在微群里积极引导,并对大学生创作的优秀内容进行鼓励,实现隐性教育的目的。总之,高校应当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工具来创造与大学生网络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快速性、交互性,创新使用网络工具来实施隐形思政教育。

总之,目前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更尚未做到积极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校应当积极树立隐性教育的理念,加强对隐性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切实根据隐性教育的本质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进行价值观层面上的思考,使其做到主动自我教育,从而提高隐性思政教育的效果。

作者:王智勇 单位: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89139.html

    相关专题:企业品牌策略研究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上考试系统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