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城市建筑设计法论文(共5篇)

第一篇

1建筑墙体的保温用热

本设计的基地位置在冬冷夏热的地区,因此设计当中采用了适宜的墙体保温技术。在热容量大的墙体室外一侧进行隔热设外保温,把混凝土等热容量大的墙体作为蓄热体使用,通常室内的温度比较恒温。在墙体的室内一侧作为保温层,不能把墙体作为蓄热体使用,通常室温变化比较大,相对外保温而言其施工较为简单且造价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墙体保温系统大多采用这种方式。进入到20世纪以后,随着外保温施工技术的完善,墙体外保温已经成为我国新建及改造建筑的主要保温方法。外墙外保温相对内保温设计施工比较复杂,人们采用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体系,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保温、隔热、抗风压、耐火等问题。该保温材料的胶凝材料采用氢氧化钙、粉煤灰以及不定型的二氧化硅等材料取代水泥,避免因水泥密度过大而造成导热系数值增大;在无机胶凝材料中加大多种高分子材料,使抗滑坠能力增强;并接入了符合高粘度的有机保水剂、多种纤维材料等,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粘结力和粘结强度。这种不以水泥和石青为主胶凝材料,而选用古罗马人造混凝土成分比做胶接的新型保温材料,耐冰冻、耐老化、抗风化、抗降解,具有很好的耐候稳定性,导热系数低,耐火等级高,基本可以做到与建筑结构寿命同步。

2建筑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是建筑维护结构热损失的重点部位,门窗是否节能密切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能耗,在本设计中,建筑物所有的窗框都采用传热系数较低的塑钢材料。玻璃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有效地减少了建筑的热损失(见图1)。

3建筑遮阳设计

设计方案中对建筑遮阳也采取了解决的措施。现代建筑中,从墙面到屋顶越来越多地采用玻璃,玻璃的通透性能使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景观、自然光线和自然空间,但它同时带来采暖和制冷上能耗提高的隐患,又是与绿色建筑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相抵触的。而传统的节能技术—建筑遮阳,能防止有害的直射阳光,减少传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是消除或防止夏季室内过热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本设计采用了遮阳系统来解决此问题。具体方法是采用可收缩的百叶遮阳设施,同时随太阳射入情况可全放全遮,或局部放下,不用时全部折叠于窗顶。而且百叶角度可调整,既可以遮阳,又利于通风。

4中庭调节气候系统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人们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庭。对于建筑的节能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个中庭可以起采光、通风、采暖、制冷的作用,种植的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中庭的小气候。根据图示,可以主要分三个方面分析:

4.1中庭采光通风

当室内需要通风时,打开烟囱顶部的天窗,吸热重质墙吸收热量,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空气流通,此时可调节百叶,可根据需要关闭或打开一部分,对室内采光进行调节。有排风口使各户与中庭相连接,进行空气交换,新鲜空气可以通至各家各户(见图2)。

4.2中庭采暖

当冬季气温较低时,可关闭中庭空气出口,减少热气流失,形成温室效应,对中庭空气进行加热,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同时完全打开可调节百叶让阳光充分进入(见图3)。

4.3中庭制冷

夏季的气候十分炎热,这时可以关闭可调节百叶,阻止阳光进入。打开顶部换气扇,同时开放喷淋水管,喷淋水可由屋顶的雨水收集箱提供。此时滴下的水通过换气扇的蒸发效应带走热量,从而使室内温度下降(见图4)。这一过程也可以增加湿度,喷淋水还可为浇灌底部的植物之用。建筑的中庭在对环境调节的同时,通过与各户之间的联通,也改善了每一个住户家中的小环境,使各户中的小环境更加舒适宜人,减少了建筑的能耗。由于中庭里还种植了绿色植物,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态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不仅需要设计者对各种节能措施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要求设计者能够结合具体实际,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要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效果,需要设计者们的不断推报、权衡利弊,采用恰当的节能措施。人们应当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考虑建筑经济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全方位地对人们的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同时利用当地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才真正有可能保证建筑的低能耗建造、运营,实现绿色建筑的宗旨。

作者:张光模 单位:上海广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二篇

1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经过对地震灾害的统计可知,建筑物的几何形态对于抗震来讲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尽可能控制好建筑结构的形状,增强抗震性能。(1)研究表明,建筑结构形势简单规则,在地震作用下损坏较轻,因为简单规则的建筑结构受力均匀,而且传力路径比较明确,可以有效的抵抗地震作用。(2)尽可能保证建筑结构有较好的对称性。如果建筑结构不对称,其刚度和质量分布就不均匀,在地震作用下,各个部分受力不均匀,传力路径不明确,就会产生扭转等破坏。(3)保证建筑结构竖向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侧移,这就要求高层建筑竖向刚度比较均匀,这就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时,结构物在竖直方向上引起应力集中或变形集中,以至于在小震作用下有严重损坏,在大震作用下倒塌。

2合理的结构体系及构件的延性

对于整个建筑结构来讲,设计合理的结构体系并保证构件的延性相当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在进行结构计算时,要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说明,而且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有合理的传力路径。(2)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在地震作用时,有大量的能量瞬间传递到建筑结构构件中,如果结构构件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避免结构损坏。因此,在抗震设计时,要尽可能采用延性较好的构件。(3)保证结构强度和刚度合理分布。在设计时,尽可能使结构强度分布均匀,刚度在竖直方向上分布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时,结构物局部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造成结构物整体损坏。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1)构减轻结构自重。研究表明,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高层建筑高度较大,其重心也较高,在地震作用下,倾覆力矩也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这就会对结构物带来极大危险。因此,在进行设计和建造时,要尽可能采用强度大、质量轻的建筑材料,减轻建筑物的质量。(2)提高短柱延性。在建筑结构中,要尽量提高短柱的承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短柱的延性,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增强其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3)选择合理的建筑材料。在设计阶段,要进行抗震分析和计算,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对其参数进行可靠度分析,也要充分考虑材料参数的变异性,而且尽可能选择自振频率不同的材料,避免在地震作用时结构物局部或者整体发生共振,造成严重破坏。(4)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这样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局部损坏而造成整个建筑结构的损坏,例如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系统,抗震墙可以抵抗较大的侧压力,是第一道防线,当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发生破坏时,框架结构就起到抗震的第二道防线。多道抗震防线可以极大的消耗地震能量,延缓或者减轻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损坏。(5)加强建筑物内部的薄弱部分。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层数较多,建筑面积较大,难免存在一些受力比较大而比较薄弱部分,在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对薄弱部分进行加强,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强度和刚度,这样就可以极大提高其承载力,避免在地震作用下过早的屈服产生较大变形,导致建筑结构局部损坏或者整个结构的损坏。

4结语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有更多复杂的形式,然而,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更是对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地震的有效规律,这也增加了抗震设计的难度,结构抗震设计是摆在设计师和工程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更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问题。总之,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只有进行合理的概念设计,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构件连接等各方面去研究,使它们符合一定的要求和原则,给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有效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达到建筑抗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

作者:许俊杰 何振华 单位:浙江医药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公和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传承建筑气质

在当代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如果想要实现新建筑与旧城区的和谐共生,一定要将建筑气质作为重点。虽然气质作为一种内在涵养,既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却是一直存在的,是城市建筑的灵魂。正如由著名建筑设计师贝律铭设计的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入口,在设计之初,很多法国人都不相信这位设计师,认为他所设计的入口与卢浮宫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但是,事实证明,这位伟大的设计师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卢浮宫的整体建筑与入口的古典气质布局相对称,从而使建筑整体都非常的协调,搭配完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规划我国的城市社区时,也应该要将传承建筑气质作为重要的立足点。

(二)建筑应该均衡、秩序和对称

在建筑设计中,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均衡是通过秩序来展现出来的,有秩序的设计才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设计风格。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空间组织类型是通过外立面元素、外观审美以及建筑的功能和流线来决定的。总的来说,秩序可以使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布,从而推动建筑有韵律、均衡以及统一原则的实现。而均衡则是影响人类心理最主要的因素,是在新旧城区的布局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模式,布局的均衡性可以表现建筑的完整性和整体性,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应。因此,在旧城区中对新建筑进行布局时,为了提高建筑立面的构成感,需要通过规模不同、形状不同、质地不同以及色彩不同的各种元素来实现。此外,还应该因地制宜,参照旧城区的布局,将几何学的设计理念引入其中,比如分割带横向穿插与波浪条纹状等,在视觉上营造出凹陷和突出区域的平衡布局,在建筑中体现对颜色以及立体感的熟练使用,从而促进与旧城区和谐共生目标的实现。

(三)传承建筑色彩

传承建筑色彩是实现新建筑与旧城区和谐共生,相互协调的重要手段,只有将色彩作为主要的入手点,才能真正实现新旧建筑的融合。在传承颜色的过程中,继续沿用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建筑色彩在不同时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时代的意义是通过建筑色彩来展现出来的。因此,在设计城市建筑时,一定要把握好建筑的色彩,不要与传统建筑色彩相背离,也不要差别太大,避免不伦不类,只有用好建筑色彩,才能让新建筑更好的融入到旧城区的布局中,实现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比如:北京所修建的王府饭店,红色作为建筑物的基调,绿色琉璃瓦作为屋顶装饰,色彩浓重,富丽堂皇。通过这座建筑的构造和色彩,人们便可感受到浓烈的民族气息,并且也与北京富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群融为一体,交相呼应。

(四)设计者应该具备强烈的“归根”意识

对于建筑而言,所谓“根”,就是不能在建筑设计中被忽视的建筑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指的是对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的统称,在这个大范围内,其中包括民族的习惯心理、文化传统、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建造条件等。建筑设计者们只有将这种意识作为导向,才能在原有的建筑布局中融入多元化的因素,并使之相协调,让新修的建筑物成为“生长在那里的建筑物”,是与旧城区和谐共生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它的建筑设计师是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先生,在这种建筑中,采用将苏州园林风格与当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并充分的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合院风貌,在当地的传统建筑模式中,加入现代的设计风格,并使之相融合,在建筑的整体方面,不仅原封不动的保持了中国格调,还将建筑艺术美与自然环境美这一高度和谐统一的原则完美的展示出来,使建筑物不仅很好的融入到当地的布局之中,还成为仿佛是“生长在那里的建筑物”。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在新城市的布局规划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新修建筑物与旧城区的和谐共生,依然是建筑设计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设计的建筑与旧城区的布局风格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新修建筑物与旧城区的和谐共生。

作者:赵安倩 单位:中国西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四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互不相干地发展

1.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分离的体现及原因。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建筑设计也不可避免的融入其这股潮流中。中国也正在为世界提供巨大的建筑商机,国外的建筑师们也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来到中国市场,可是中国建筑师们却不是建筑设计的主角。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全国,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几乎没有价值的建筑却是以原有的古建筑群落受到破坏及新建筑的污染为代价。更有一些大城市以西化建筑风格为噱头,很多房地产项目都以洋名来命名。这种徒有其表的行为大大阻碍了中国建筑设计与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的和谐统一。这种现状之所以产生,主要还是由于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二者都以各自为中心互不相干地发展,导致城市缺乏文化气息和个性。文化韵味与建筑设计难以在质量意义上形成一致的对应关系。这种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关系产生脱节的情况,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对于自身在城市历史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特别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的利益多元化,世界日益成为统一的整体的情况下,在强调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而我们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又该怎样破除这种陋习呢?

二、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加强保护历史文化

目前有些建筑设计者们似乎意识到了古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就投巨资修建虚假的过去,如“历史文化古城”、“仿古建筑群”等等,在这些建筑上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一点厚重的历史、看不到鲜活的文化面貌。现在,很多地方的建筑设计都演变成了这样一种怪状,一方面复古,另一方面又毁古,最终使得整座城市无史可讲,无物可看,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对建筑历史文化的保护,一定要懂得保护城市的“文脉”,不能随意拆除、移植变更,更不应盲目追求国外建筑形式,要明白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样重要,建筑就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

三、建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观,突出本土文化特色

建筑是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建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观。实现城市与建筑的有效融合是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从城市构成的角度对建筑设计提出的新需求,是一种新型的适应性建筑设计类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的研究,就是要寻求新的城市建筑设计的合理策略和模式。在城市更快更新的发展过程中和多种力量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是全面协调、重点解决、主动引导城市与历史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还需针对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阶段来挖掘本土特色,使城市建设适应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为更好的保存本土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十分有必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防止对文物古迹、原有古建筑、古街区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城市建设中,应特别颁布在它们周围限制新建筑高度,保护原滋原味的历史建筑的政策。另外,新建筑的形式、高度、体量、色彩等也要与原有的古建筑、文物古迹、古居民区的风格相协调,以更好地保持它们的历史风貌。总之,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了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多种方面的因素也都在迫使建筑设计者们不仅考虑建筑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使建筑设计更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周围的环境及城市整体达成和谐一致。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只有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

作者:范鹏飞 赵政彪 徐秀丽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规划设计院

第五篇

一、建筑要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

城市的建筑不能单独存在,它是在特定的城市背景之下来表现自己的特色。城市中的建筑,都体现出城市的传统文化色彩以及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些文化沉淀就是城市发展的个性。建筑师在进行操作之前,要考察周边的自然环境、区域分布以及地段特征等方面,还要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做深入研究,比如说城市的主要象征物、色彩和地理环境等,从而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建筑本身要融入它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和谐感。城市的中心建筑就像城市的风向标一样,它奠定了造访者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评价建筑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要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要看上去很和谐,对美化城市起到了正面效果。另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方案本身进行慎重审核,要求符合建筑设计规范。优秀的作品要满足这两点,我们不仅要关注建筑设计本身,还要求它与周围环境能相互协调。这一点不但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规划设计管理者以及开发商要考虑的问题。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各种关系

(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艺术层面来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很注重艺术设计的美感,在合理安排空间的同时还要讲究设计线条的艺术法则。从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原来只是建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而已,建筑学的范围很广,历史更悠久。一般在城市规划好之后才开始进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地位是“后来居上”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没有干涉,只是要根据城市公共生活的要求对整体布局进行控制,由此才对各种建筑的位置、功能、风格等进行管理和引导。建筑设计就是在城市设计的蓝图下,在规定的空间规模上完成自己的设计理念,逐渐描绘出城市的整体面貌。城市设计的功能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的形象,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包括了城市的功能建筑区域、交通主干线、各种建筑的空间规模、大小尺寸、色彩、风格等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统筹管理之下,建筑设计师再进行具体的工作。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蓝图的主要部分,城市设计将建筑物进行整体管理,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起到了宏观调控和领导的作用。建筑设计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之下进行建筑物和场地的设计。当所有的建筑物完工后所形成的建筑群,它们的整体轮廓以及建筑风格要体现出传统文化发展和浓厚的地域色彩,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出色的建筑设计会让城市更加辉煌,失败的建筑设计会损害城市的整体形象。最近几年环保理念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建筑设计师也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节能环保,还带给人自然舒适的享受。

(二)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除了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设计者的工作时间是错开的,并没有进行沟通和协商。虽然都是为城市建设而工作,但两个行业间的工作内容很不同,也时常发生冲突。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先头军,建筑设计师要完成它的设计蓝图,城市设计在整体上的控制要在微观空间的具体布局上去实施。建筑设计的评价标准,一定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提高空间的使用率。我国的土地面积很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的脚步也不一致。这些因素对我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计划产生巨大影响,经常会遇到城市设计考虑的不周全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或者是建筑设计不按照城市设计的规划来落实导致城市整体效果不佳等问题。建筑设计要跟随城市设计的脚步来开展工作,城市设计也要合理调配建筑用地,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共交通的便利性等,这些基础工作会对具体格局的微观设计产生直接影响。

三、结束语

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设计的宏观控制下进行,但并非是对城市设计的绝对服从,好的设计作品为城市建设增添魅力,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象征。比如说伦敦的大本钟、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虽然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工作状态是分开的,但是它们仍然有很多的设计交集,有很多相同的观点和理论。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是具体落实者,它们有着不同的目标,难免发生摩擦。所以要对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能相互合作,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及环境进行完美结合。

作者:金鑫 单位:中国西南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建筑设计法论文(共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85773.html

    相关专题:中国律师杂志订阅 创新5.1声卡效果包


    上一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因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