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地方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

摘要: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平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和教育政策失衡。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关键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96—3

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其战略地位显而易见,河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将有力推动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

一、河南省基础教育的现状

根据《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现河南省受教育人口为2699.9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5.47%,其中小学净入学率为99.97%,普通初中净入学率为9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00%。近年来河南省基础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但基础教育不公问题依然制约着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一)宏观层面现状分析

从义务教育发展各项指标看,根据《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河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00%,全国平均水平为92.6%,河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及各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等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有些指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根据2011—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和《河南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河南省经费投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与发达地区省份相差甚大(见表2)。这说明,河南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这成为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阻碍。

(二)微观层面现状分析

近几年河南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取得了良好成绩。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阶层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河南省基础教育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愈来愈突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1.硬件设施差异显著硬件设施是学校教学水平的保障。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城镇学校规划清晰:教学区有教学楼、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运动区有体育中心、足球场和篮球场等;生活区各种服务更是齐全。而农村学校,基本的教职工宿舍和运动场地都不足,据相关统计,一半的农村小学没有运动场地[1]。有些学校存在危房,基本办学条件都不能满足。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体育、音乐教学器材配备不全,设备或损坏或丢失,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一方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2.师资力量悬殊较大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河南省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教学方法落后,知识结构老化,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城镇学校教师数量充裕,学历和职称普遍较高,年龄分布合理,学科教师满足要求,具有较高教学水平教师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别使基础教育不公问题更加突出。3.教育机会差异明显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才能保障受教育者身心均衡发展。教育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设计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可实现的发展目标。河南省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城镇学校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和挖掘优秀教师和学生,聚集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学生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学内容单一,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其特长的机会很少。

二、河南省基础教育不公的原因

(一)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

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不平衡,这成为制约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因素。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是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政府对同一地区教育投入不均衡,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投入也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占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农村所需资源被置于次要地位。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均

充足的教育经费才能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规模正常发展。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均衡。政府划拨教育经费一般倾向条件较好和升学率偏高的一些学校。农村地区靠政府投资来建学校,社会筹资渠道极其有限。单一的投资渠道和经费的下拨比例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2]。河南省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大,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设置和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逐步完善,但“城市取向”长期存在,并依然体现在政府决策中。如:教育内容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存在的巨大差别,而主要以城市学生为依据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这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来说,使其在受教育的起点上处于学习的不利地位[3]264。教育资源配置取决于政府决策,以城市学校为中心,农村学校为外围的资源配置路线,把主要教育资源都投入到了城市重点学校,牺牲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

(四)教育政策失衡

长期以来,教育政策不公是阻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教育政策一直存在的精英价值取向导致层层设置重点学校,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地区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比如“重点校”“示范校”“改制校”等划分,“超级中学”“巨型学校”现象。重点学校的优势不仅表现在优良物质条件,如校舍、教学设施等,而且还表现在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导致优质生源涌向这些重点学校。公立学校之间形成的巨大差距、等级化的教育体制把多数人不公正地纳入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中,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4]。

三、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一)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取决于政府的教育政策,也取决于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政府要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就要制定公平的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包括基础教育发展中,政府要把公平作为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强化教育公平观念,破除城乡经济发展二元模式,让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都能健康有序发展,防止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两极化。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更多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而非单纯考试结果,改变唯成绩是优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改革,努力实现基础教育中每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首先,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预算基础教育经费需求,建立由中央到省、县、乡各级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同时建立健全严格的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其次,根据科学预算不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征收和使用好教育费附加,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金计提10%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教育,有效缩小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最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针对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困难实际情况,广开渠道,吸引社会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教育投资,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金,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正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提高教师待遇。改变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发放,制定城乡办学条件、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统一标准,力争同区域同等级别教师收入均衡,以稳定和发展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其次,重点扶持薄弱学校,实现校际间教师资源均衡发展。政府要实行政策倾斜,扶持薄弱学校。在经费和师资配置上优先安排,加大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立补助薄弱学校专项经费,实行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完善农村教师津贴补助制度。最后,增加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师资培训的机会。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组织培训,通过定向培养,优先安排在职教师参加脱产或在职进修,分配优秀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和选派骨干教师支教等多种途径,充实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网.对我省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的报告[EB/OL].[2015-06-25].1431316674164849.htm.

[2]杨崇崇.试述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6):219-220.

[3]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王华斌,陈世永,马婉娟.和谐视角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17):139-142.

作者:张金芳 党国仁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80610.html

    相关专题: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省行政学院学报


    上一篇:高一作文教学的思辨与指导
    下一篇:黑白灰语言平面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