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词语的古代语言文化土壤决定了释义的文化性
典故词语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土壤当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典故词语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典故词语的来源非常复杂,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故事典故词语、名人掌故典故词语、典籍词语典故词语、神话传说典故词语”等不同的类型,[2]可见古代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对典故词语的产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辞书解释典故词语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些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交代清楚,才能够真正解释清楚这些典故词语。对于典故词语所依托的背景,必须有一定的交代和介绍。典故词语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典故赖以生存的民族语言文化土壤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比如出自《左传》的“问鼎”就是来自于历史事件。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部队驻扎在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王朝排除使臣慰劳楚庄王,庄王不自量力地询问周朝鼎的大小和轻重。鼎乃国之重器,讯问鼎其实就带有了觊觎国家的意思。后来在一些以下犯上、谋取国家的事件发生之后,人们都会以这一事件为例来打比方,或者引用这一事件来说明当时的社会形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问鼎”这样的典故词语,用来表示图谋国家政权,或者在某一个方面取得胜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这一俗语的产生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一段历史事实有关。
唐朝时期,郭子仪因为平息安史之乱战功卓著,皇帝就封他为汾阳王,并且在给他建了富丽堂皇的河东府。郭子仪死后他的后代各个养尊处优,挥霍无度,门厅几乎败落,他的一个孙子甚至乞讨为生。一天到了河西庄,想到自己的奶妈就是这个村子的,于是向别人打听,正巧他打听的这个农夫就是奶妈的儿子。他们一边说一边就到了奶妈家,看到家庭非常富裕。郭子仪的孙子就问:“你么家这么富裕,为什么还自己要劳动呢?”奶妈的儿子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就告诫后人要勤俭持家,守住这份家当,我们都不敢懈怠啊!”奶妈的儿子看到郭子仪的孙子很可怜,就留下他管理来往帐目,却发现他一窍不通、无法胜任,于是感慨地说:“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后来就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命运和境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典故所依托的这些社会文化背景,其中就是典型的传统语言文化渊源。在释义的时候,如果把典故词语当做一个普通词来释义,只把词语的直接意思解释清楚,那只能说是符合一般的释义标准。如果承认它是典故,就必须根据典故的特点,深挖这些典故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讲授揭示典故的来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典故词语,并且更恰当地去解释典故词语。
二、典故词语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释义的复杂性
典故词语首先是语言中的词语,在释义时必须符合语文辞书释义的一般要求,就是要给出词语一个准确的词语义。同时,典故词语又是特殊的词语,典故词语的产生于定型过程中不仅仅有造词的语言规律的参与,还有典故所赖以形成的语言文化背景的参与。真因为典故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典故词语在释义的时候,比一般的语文性词语要更为复杂一些。
典故词语的释义过程中,要描述典故的形成过程。典故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典故词语产生的语言环境、事件背景。以上举例所说的“问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描述了它们产生的历史事件背景。这种背景还有其他的种类,有的典故来源于宗教经典,有的来源于古诗词,有的来源于神话,有的来自于寓言……不管来自于哪个渠道,都是典故释义必须的组成部分,在典故释义的过程中要清晰地揭示出来。尤其是有一些典故,最早出现在一些典籍当中,那么在解释典故的过程中往往要引用这段典籍。[3]比如“约法三章”来自于《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是“(高祖)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商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在解释“约法三章”的时候,这段话就应该引用到释文当中。其他的典故词语也应该同样处理。因为典故词语解释的内容相对更加丰富一些,所以典故词语的辞书一般都篇幅较大。
典故词语的释义过程中,要解释词语的字面意义往往与典故的真实意义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典故具有的文化性特征导致的。[4]典故产生的背景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或者故事性很强的内容,把这些内容提取为若干字表示的典故词语,在提取的过程中只能照顾到典故产生过程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典故产生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因此在典故的释义中,就必须注意仅仅依靠子字面意义,是难以处理好典故的释义的。比如“破镜重圆”,产生的背景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与其驸马之间的故事。夫妻之间为避免在战乱中离散,相约每人拿破镜的一半,他年正月望日在市场上售卖破镜,借此来彼此探听对方的下落。陈国灭亡之后,夫妻失散,驸马在正月望日看到有人叫卖半个镜子,于是他高价购买并岁出售人去取镜子,得以夫妻团圆。所以后来用“破镜重圆”表示夫妻在离散之后的重新相聚或决裂后的重逢。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同学朋友之间的重新相聚或决裂后重逢,肯定不能使用“破镜重圆”这个典故词语。
三、结语
以往人们在研究典故的时候,更多地是在关注典故的文学性、文化性,对典故在语言学方面的价值和特点关注很少,在对典故词语在辞书释义方面的特殊性和释义规律关注得更少。典故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典故词语是典故的凝固和表现形式。[5]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际,作为典型的文化凝结———典故词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人们在阅读古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典故,这些典故有的人们已经熟视无睹,完全感觉不到它是典故词语;而更多的情形则是因为对典故词语的不甚了了,进而对古籍文本的阅读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所以典故词语的释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仅是对典故词语释义中的影响因素进护理医学论文行了一些粗浅的考察,今后还需要对典故词语释义的问题作出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贾广瑞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