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大学生改进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改进社会实践评价的现实意义

第一,是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2010年党和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也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第三十三条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中明确指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2〕因此,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将是促进教育改革,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既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需要,同时也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拓展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社会实践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育人作用的发挥和育人功能的体现,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合理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为之保驾护航。因此,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通过明确评价的导向,规范评价的标准,选择评价的方法等措施,不但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是满足实践育人效果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历经3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形式化、表面化内容过多,服务性不强、延续性不够等,究其本质原因还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过程中投入不够,评价上缺乏科学合理所导致。因此,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充分调动学生、高校和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确立“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的评价导向,鼓励学生的投入意识,强化高校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的参与力度,努力解决评价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将是回归实践育人本位,满足实践育人效果的需要。

二、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导向:功利化趋势明显。“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得到锻炼,从实践中体验生活、增长才干,同时让同学们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学会感恩。”〔2〕然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65%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的影响要高于实践收获。部分团队成员为了提高自身实践团队的知名度,对照评价标准,挖空心事想办法让新闻媒体或网站去报道自己的实践事迹。当被问及“你认为优秀团队及个人的评选主要以什么为依据”时,44.5%的人认为是新闻或网站媒体的报道;17.2%的人认为是实践成果价值较大,对实践地产生深远影响;16.5%的人认为是领导、老师的推荐;只有12.1%的人选择自己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以及真实感受。可见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评价的依据缺乏正确的思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各大高校的社会实践“评优办法”和“评优细则”对此项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某高校的评优细则中就规定“国家级媒体报道每篇5分,省级媒体报道每篇4分,当地媒体报道每篇3分,校园网报道每篇1分”等,这种希望通过媒体报道来辨别社会实践的优劣,看似客观,但从另一个方面却导致了社会实践的功利化。

2.评价标准:形式化内容较多。评价标准是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优与劣、好与坏的唯一依据,应力求科学、合理、公平,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如果过于“指标化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任务感,而任务感太强,则容易让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变成另一门课程,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3〕因此,社会实践评价的标准应务实,避免形式化。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你对学校社会实践考评的标准和办法了解吗?”26.4%的同学回答“了解”,63.2%的同学回答“大致了解”,10.4%的同学回答“一点也不清楚”,可见同学们对评价的标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和细致。当被问及“你认为你们学校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吗?”61.2%的同学回答“很大程度上存在”,33.2%的同学回答“有一点”,5.6%的同学回答“不存在”。可见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了现行的社会实践评价标准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如某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评奖标准中就出现了诸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实践成果被当地政府所认可,设计方案被当地政府企业所重视,在当地群众中反响良好”等规定,调查中曾有同学所坦言“现在社会实践就是做材料,谁的材料做的丰富、华丽,谁就能获奖”。这些形式化的评价标准,使得部分社会实践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不是把精力花在投入、思考、体验和感受上,而是花相当大的精力去整材料、补照片、求宣传,或者是签字盖章,甚至少数同学还出现了造假行为。评价标准的形式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实践难以收到应有的实践效果。

3.评价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可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评价方法是鼓励先进、肯定成绩、提高效果的重要手段,好的方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面临哪些问题”时,23.2%的认为是“选题空泛,缺少指导”,33.9%的人认为“活动经费不够,不断自己要倒贴还成为了廉价劳动力”,13.6%的人认为“时间太短,价值不高,收获不大”,29.3%的人却认为是“评价方法不科学,操作性不强,评价机制有待加强”。当被问及“你们学校评价社会实践优劣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时,41.3%的人选择了“总结表彰”,27.6%的选择了“学分认定”,17.8%的人选择了“媒介宣传”,13.3%选择了“两者都有或以上”。可见,同学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首先是认为评价的方式方法不科学、欠合理、可操作性不强,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其次,同学们对社会实践评价的方法途径了解最多的是总结表彰,其次是学分认定,最后是媒介宣传,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两者都有或以上。因此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和学校、新闻媒体的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为学生感悟和收获提供平台,要比僵化的指标化考核要重要的多。

三、大学生改进社会实践评价效果的几点建议

1.评价导向应务实避免功利。评价导向是社会实践评价的指挥棒,正确的导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社会实践评价的导向一味地去追求影响,强调结果而淡化过程,那么在这种评价导向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毕然会走向“功利化”,从而违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和目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对实践的感悟,收获实践的财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的起点、核心和归宿,是调节、评估实践活动的依据,也是实践者努力的方向,它规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制约着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不少高校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需要,各类团队、个人的“评优评先办法”中的部分指标可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无法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价。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包括实践论文的发表,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设计方案受到当地政府企业重视”等,这些形式上的评价指标,导致了社会实践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存在务虚的成分。因此,在确定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时,必须做到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强调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所得和经历所得,少一些务虚,多一些务实。能够结合具体实践活动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避免“指标化”和“任务感”,避免功利性。只有这样,评价才能为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和使命。

2.评价标准应强调过程淡化影响。评价标准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它是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优劣的重要依据,因此,除了制定正确的评价导向外,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来引导和达到实践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在评价社会实践时往往将实践活动的影响排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说被媒体报道的级别和次数,调查报告、实践论文评定的等级或刊物发表的级别等,而忽略了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和长才干,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实践的效果和学生的收获不尽理想。因此,强调、重视过程,相对淡化影响和宣传的评价标准才是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收益最大化的重要指标。强调过程的评价标准至少可以从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首先,实践方案的执行情况可以作为实践过程的评价标准之一,优秀的实践方案是保证实践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对实践方案的执行情况可以考量实践过程的优秀与否。对实践方案的执行情况指标可以从方案执行的全面性、规范性和条件利用情况等观测点进行考评,主要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视频等媒介进行,其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相对严格执行实践方案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较好地完成实践任务。其次,实践者的态度和能力也是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优劣的重要依据,实践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实践者收获的多与少。实践者的态度和能力可以从实践同学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来进行评估,实践态度主要考察实践者的诚信团结、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等品质和精神,实践能力主要考察实践者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沟通、实际动手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态度和能力的评价基本能够确定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收获的多少。第三,实践总结成果是评价社会实践活动优劣的核心指标,实践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实践成果,它可以从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际产生的物化成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实践预期目标是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纲领性核心指标,它可以从对学生本人、高校和实践地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预期目标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价,评估实践的效果。实际产生的物化成果,它包括文字材料、照片或视频、以及媒体宣传等,但总的来说可分为报告论文类和心得体会类,前者可以用务实性、创新性、规范性等原则来进行评价,后者可以用生动性、真实性、实用性等原则来进行评价。三个指标之间的权重用3:3:4较为合适。总之,社会实践的评价标准,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增长才干、做出贡献上去,强调过程的重要性,相对淡化宣传影响,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有所收获。

3.评价方法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方法是实现实践目的的有效载体,科学合理的评价导向和评价标准制定之后,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社会实践的效果。由于实践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确定性,导致了评价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采取简单、统一、客观的办法进行,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定性评价是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形成对被评价对象完整的看法;而定量评价是把握事物量的规定性,以数值形式客观简洁地揭示被评价对象重要的可测特征。”〔4〕调查显示,在进行实际的社会实践评价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觉得有些指标不好把握,分数可高可低,也有些指标限定太死,差距很大,设置不科学。因此,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实践过程及个人感受”,“社会宣传的影响力”,“帮助实践地改进实际工作”等指标不能片面地追求客观,进行量化评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但如果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参加校团委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出征仪式”,“实践团队的宣传次数和实践成果的获奖等级”等指标我们可以根据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尽可能地将评价指标量化,以求公平、公正和公开。不管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接受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因此,单纯的定性评价或定量评价都不能全部实现评价的最终目的,必须坚持两者现代经济期刊相结合,从质和量的双重层面全面把握被评价对象的实践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公正评判。

作者:肖述剑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改进社会实践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70162.html

    相关专题: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新乡学院学报


    上一篇:香烟品牌营销论文
    下一篇: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