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死板,不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的教学,在人才培养上也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这种知识型的人才培养策略在明确知识和课程、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其也呈现出诸多的问题。第一,知识型培养机制是建立在以知识划分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很容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个体的需要、生活和实践。第二,为了培养的需要,知识往往会因为学科被人为的分割,同样的知识体系会因为不同的课程和学科被拆分开来,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第三,知识型教育突出对理论和知识本身的学习,容易脱离实践,不符合素质教育下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要求。所以,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妨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无法有限凸显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迸发。
2.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的教学活动应当将实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实践可以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对于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大有裨益。但是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对课外实践的轻视和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让学生丧失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和意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育重视统一性,缺乏对个性的关注。在我国多年来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欠缺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关怀,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集中表现在下面两点:第一,作为高校的上级主管单位,教育部门和政府在高校的管理上太过死板。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对教育管理的独立性,无法形成自身的个性特色,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大环境的建设。第二,从高校管理的层面上看,学生自主性被束缚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还是校园活动的组织,学生都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设置。在管理方式的选取上,很多高校也是本着制度先行、行政跟进的策略,缺乏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在教学管理中,学生和教师处在被管理者的地位,形成较为紧张和固化的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被制度所禁锢,自然无从创新。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在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教育应当结合当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教学的开放性、发散性、交叉性和个性化。第一,强化开放性就意味着教学要走出过去相对封闭的怪圈,让学生去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把握。第二,强化发散性就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从多维度、多层面去把握问题的实质。第三,强化交叉性就意味着要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加强各个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培养多能力维度的创新人才。第四,强化个性化,就意味着要给大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其在个性学习环境中培养自主性。第五,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断激励大学生,激发起潜在的创新能力。另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需要良好的外界环境去激发的。教师有责任通过传授知识、实验培养、活动组织等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创新意识。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为高等教育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激励大学生多多接触科学前沿,为其进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深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实现大学生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理论和实践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更有综合性和直观性。借助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大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积极推荐学生到公司实习,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3.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关注和引导。在课堂教学外,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应当多鼓励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做学生的好伙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变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
4.优化教学管理。为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在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弱化教学管理的行政特征,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深入教学一线,把握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师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制度管理环境。总而言之,高校在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山东职称这样,创新才能成为未来的普遍现象。
作者:蒋威 张秋慧 瓮嘉民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