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方面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
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尤其是隔代监护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父母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取决于孩子自己和老师。同时,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存在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男孩要比女孩成绩好,在教育投入上也是男孩比女孩多。相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流动儿童监护人已经认识到父母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孩子的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其次是学校老师、社会政策、孩子自己。
2.家庭教育行为方面
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在教育方式上更偏向于溺爱。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犯错误也不敢过于管教,许多老人也感到自己监管无力。相对而言,这些监护人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学习问题,对品德,生活习惯、社交等几乎没有刻意教育过;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更加温和与理性。流动儿童的监护人会主动让孩子阅读课外书,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缺乏。
3.在与监护人的沟通方面
在与监护人的沟通上,流动儿童要明显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经常认为和隔代监护人之间存在代沟,沟通有困难,遇到问题经常藏在心里,而由叔婶姑舅等其他监护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会经常出现寄人篱下的想法,遇到问题不想说,不敢说。而流动儿童就生活在父母身边,遇到问题大部分会和母亲或父亲诉说,闷在心里不说的情况较少。从监护人对两类儿童的观察来看,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更主动留意孩子情绪、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二、我国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对策
1.在乡镇、村分级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并配备专职兼职人员
一方面巩固已有关爱活动、扩大关爱活动覆盖面及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农村分级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主要承担本区域留守儿童的校外文体活动、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沟通等任务,力求链接家庭、学校、社区,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关护网络的有效平台。选派关心青少年工作,具有公益心和儿童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对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落,可以设置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公益岗,招聘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儿童社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开展相应活动,并且培养志愿者的专业技能。
2.应用社区工作的方法,深入农村社区,宣传正确的家庭教养
方式社会工作者要试图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的良好沟通机制,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的功能,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通信工具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父母每周给留守儿童打电话,询问最近学习、生活情况,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尽可能的规范自己的教养方式。对于由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家庭,特别是监护人年迈体弱的,社区应该整合资源给予相应的支持。
3.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适切、便捷、有效的家庭教育资源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利用好妇联、工会、等部门建立农村家庭教育网络,尽可能覆盖本地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家长。通过网络、媒体等传播儿童成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心理发育方面、生理发育方面、社会交往方面。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能够轻松获取科学的教育资源,改善教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流动儿童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对策
1.接纳为主,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首先,要接纳流动儿童。人口流入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流动人口的歧视,特别是流动儿童在就学期间,就被称为“农民帮”;流动儿童的父母大都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劳动环境和工作性质经常使他们的外表并非像大多数城里人那样光鲜洁净,久而久之他们也产生了自卑感。父母没有自信,孩子更难有自信。实际上,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是城市繁荣的助推者,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子女也应该享受和户籍所在地儿童同等的待遇。为此,人口流入城市的政府要呼吁市民接纳流动人口,最大化地消除歧视。其次,要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同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全社会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力争为流动儿童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2.举办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素质
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和限制,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依然存在很多缺点。如在家庭教育理念上重智轻德、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重管教轻沟通;在教育行为上不注重身教等。
3.加强社区建设,学习国外成功经验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并眼科医学论文结合自身的实际,使之本土化、实用化,将以家庭教育为主逐渐扩展到社区社会教育,并且给流动儿童建立相对完善的个案资料,对于问题突出的流动儿童要特别关注。
作者:刘正芳 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相关专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