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建设初探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审计人员素质标准

(一)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标准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提出内部审计师应具备个人的客观性、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师提出了公正、客观、保密、胜任四项职业原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持个人客观性、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遵循独立、客观、正直、勤勉、诚实、保密、谨慎、廉洁等职业道德。企业内部一般也制定了有关制度办法,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单位制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中规定,审计人员应具备与其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应当遵循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并对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另外,对审计工作纪律从审计业务和审计廉洁两方面制定了具体规定。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标准可以简单归纳为两个方面:依法守德、专业胜任。依法守德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法律和纪律意识,依法合规审计,遵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要求审计人员熟悉、了解经营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具备相当的审计技能,熟练掌握内部规章制度,并有较强的学习、沟通、书面表达、发现和处理问题等能力,拥有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能够胜任从事的内部审计岗位。(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审计人员素质关系审计人员素质是内部审计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审计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质量管理控制各环节,都需要审计人员通过个人努力去实现,较高素质能带来较高的审计质量。如果不重视审计人员制度执行力和业务素质水平建设,审计质量就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需加强质量管理与人员素质建设。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道德有所不足1.谨慎性不足。在审计取证、定性、处理等环节中审计人员谨慎性有待加强。比如,在抽查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时,某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使用现金方式支付其所在单位某部门劳务费,由于现场未配备复印机,审计人员让该单位财务人员将劳务费签收凭据取走复印,结果财务人员以凭据遗失为由不予提供,审计组错失了对该问题进一步查证的有效线索。如果当时审计人员保持一份谨慎态度,采取拍照方式先取证,就能避免这一结果。2.公平性不足。审计过程中,个人关注角度有所不同,会造成在某些问题事项上做不到公正公平。例如,在对所属单位经营业绩审计中,审计部门先编制统一的审计指导方案,然后分几个审计大组针对不同业务单位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对查出的所有问题处理由审计部门统一把握和考核,尽量做到公正公平。但从审计结果来看,对于一些问题金额不大、性质不严重的事项,有的审计组比较关注,而有的则未关注,这就缺失了公平性。3.务实性不足。认真实施审计方案内容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有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勤勉务实的态度。如在某项经济责任审计中,一位审计人员按审计分工要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在审计组内部复核时发现,该人员仅口头询问了被审计单位出纳人员和主管会计是否按规定对银行存款进行逐月挑勾核对,得到肯定答复后直接得出核对无误、未发现异常的结论,未遵循勤勉务实的职业道德,带来审计风险。(二)专业胜任能力有待加强1.业务知识不全面。铁路运输企业下设工务、机务、车务、车辆、供电、电务、建设等系统,各系统经营业务和控制流程均有较大不同,对不同系统进行审计时都要熟悉相关业务知识,此外还要具备法律、审计、财务、基建等各方面专业知识。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从财务部门转岗或从学校毕业应聘到岗两种,不可能对所有系统业务知识都有所熟悉,再加上欠缺其他专业知识,容易造成在执行审计任务中抓不住重点,难以从内部生产和控制等管理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把握问题不到位。如在某施工单位发现违规分包行为,未分析原因就直接定性为施工单位责任;实际上还需通过进一步询问与沟通,分析是否存在由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指定分包行为,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更加客观和有针对性,对今后杜绝该类事项才会起到较好效果。缺乏书面表达能力,容易使审计结果不易被理解。在外勤审计收尾阶段,主审、组长一般较忙,因为复核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审计底稿、报告和决定等审计结果资料,往往存在表述缺乏逻辑、专业语言太多、用词口语化等现象,导致审计结果的使用者看不明白。审计结果表达是否准确、精练,对能否产生审计成果十分关键。3.主动意识淡薄。许多审计人员在岗位上工作了数年后,对审计事业丧失了原有的工作热情,对工作缺乏主动思考、分析。如审计复核中我们发现某一类问题事项底稿,就能判定来自某位审计人员,因为别的问题事项他很少去涉及。一些前沿的审计管理方法,如风险管理、质量评估等,由于缺乏主动学习和应用,目前在铁路系统还未有效展开,不利于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近年来的铁路改革,从撤销原铁路分局到加强多元化经营等,一系列的文件法规陆续出台,但很少有人能主动进行系统的学习、梳理与比对,对法规出台的背景和前后适用性予以关注,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人员管理方法不完善首先,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激励考核力度不大,工作出色一般以精神鼓励为主,工作不胜任也仅仅是谈话沟通,缺乏有效的奖罚。无论审计岗位内部还是外部,岗位很少轮换;同时职务晋升比较缓慢。对人员职业发展没有规划,未帮助制定和实现个人职业计划,很难真正意义上形成企业与员工结为利益共同体的管理目标。目前的用人机制,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勤勉务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主动学习。其次,培训学习机会不多。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骨干定时参加两年一次的铁道部短期脱产培训,其余人员则以参加本企业财务部门后续教育培训方式为主,针对性的审计学习与交流机会不多,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提升主要依靠经验积累,更新较慢。(二)个人缺乏主观能动性从个人心理角度分析,业务能力强的,往往面对审计任务能够把握住度,不太显锋芒,也不过于平庸,怀揣“事事中庸、适度低调”思想;业务能力差的,往往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工作听从安排,心思却放在自己的生活上,抱着“不求功过,只求平稳”心态。从个人年龄结构分析,年长者,靠经验工作,缺乏主动分析和学习创新的精神;年轻者,经验不足,却很少自省,想有所作为却时常方向迷茫。即使有好的组织环境,个人不努力,缺少主动思考、学习沟通,就容易造成在审计过程中缺乏职业谨慎、查证和处理问题缺乏公正、对问题事项不能客观地去分析产生原因、对审计结果书面表达没有用心雕琢等现象。同时形成人事管理误区的“马太效应”,内部审计部门管理者对业绩平平的人员,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的长处与潜力;对业绩出色的人员,则不断压重担,致使其长期处于疲惫状态,静心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多。

四、措施建议

(一)加大考核力度,进行压力传递在现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下,真正加大奖惩考核力度,通过审计部门内部的二次分配,拉开奖金距离,再辅以荣誉鼓励、差错通报、晋升挂钩等方法,向每一位审计人员传递压力,促使人人都能时刻保持危机感和上进心,做到工作务实勤勉、积极奋进。(二)加强轮岗流动,实现人企共赢建立审计人员轮岗流动和培训机制,稳步实现审计人员内部岗位流动及与企业财务管理岗位互动,不仅有利于个人吸收学习更多知识技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和价值;也有利于企业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培养了人才队伍,给岗位赋予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三)建立职业规划,统一管理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与人的管理息息相关,这需要帮助员工建立职业规划,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予以协调统一,促使员工与企业真正做到共荣共进。要了解审计人员个人需要,帮助建立个人职业计划,并定期管理指导,提醒需要注意事项,这样,审计人员自然就将个人努力与审计质量主动联系在一起,实现目标一致。(四)创造培训机会,促进技能更新一要保证培训的时间安排,要在年度工作安排时预留出固定的培训休整时间。二要注意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可以区分不同人员需求,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文化进修、职业道德宣讲、先进经验学习等,满足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技能方法陈旧等缺陷。(五)树立群体价值,调动主动意识要树立一个积极奋进、团结协作的内部审计群体理念,无论能力大小,使每个人都融入其中,调动发挥个人的主动意识与潜力,促进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选择优秀典型人员为榜样,同时给予工作态度消极人员以更多的关怀,强化集体荣辱观;可以开展一些群体活动,如举行业务案例技能比赛、问题审查方法优劣小组研讨、审计文书集体互评等,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增强团体协作意识的同时,又达到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效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年提高,上述简单的剖析,仅仅提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足的初步解决办法,但还是希望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打开一些思路,促进审计质量管理向更高台广告艺术论文阶迈进,使之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工作中,推动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作者:陈舸 单位:上海铁路局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建设初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61696.html

    相关专题: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滨州学院官网


    上一篇:探求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