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一、民族音乐的内涵和传承现状

民族音乐指的是中国人创作并且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范畴很广,它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古典音乐也包括现当代音乐。传统音乐如果细分,可分为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指的是古代诗人自己度曲并用古琴演奏的音乐,宗教音乐则是流传于我国的佛教和道教音乐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萨满教之类的音乐。而民间音乐范围最广,它包括各民族的民间小调,还包括地方戏曲。宫廷音乐指的是宫廷宴乐和大型祭祀的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越来越走向衰落。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传统音乐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音乐在流传中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是除了民间音乐之外,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都具有“曲高和寡”的特性,像文人音乐就是流传于文人之间,而宫廷音乐与民众太远。在传承方式上,我国的古琴使用的工尺谱之类的记谱方式大多数人难于掌握;而宗教音乐则是利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只有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由于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接受才得以流传至今。在音乐教育方面,自从20世纪国门打开之后,西方音乐进入我国,我国的音乐教育就开始采取西方音乐理论进行教学,因为西方音乐中的五线谱和简谱方式方便乐曲流传。但这种教学方式却使我国的传统音乐没有得到发扬和传承,一个世纪过去,现在的青年一代大多数对自己的民族音乐陌生了,这种现状引起全社会深思。然而,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关键就要从音乐教学开始,因此在视唱练耳中融合民族音乐就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民族历史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地位和民族语言一样久远,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情感的体现。以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例,它是一部民歌总集,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有普通百姓的劳动和爱情,也有贵族的狩猎和祭祀,今天人们已经将它当作史料来学习,以便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其后的《乐府诗》是汉代的民歌总集,和《诗经》一样,反映的是汉朝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历史发展到今天,民族音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像我国的《茉莉花》,英格兰的《友谊地久天长》,人们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就会想起相应的国家和民族。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因为民族音乐大多包含在民歌、民间戏曲之中,在这些音乐形式中,集中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审美观。学习民族音乐,还可以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因为民族音乐中包含了各民族的哲学、宗教、价值观。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来了解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气韵,因而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重视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像日本就规定要以艺术音乐和民族音乐作为学校唱歌的教材;印度也要求中小学音乐教材要就地取材,要求用本国的不同的方言演唱本民族的歌曲,连教师教学使用的伴奏乐器也要使用本民族乐器。但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却存在着“崇洋媚外”的倾向。在20世纪新文化运动之后,西风东渐,我国的教育彻底改观,文化教育实行的是现代教育模式,连音乐教育也以西风音乐理论为准则。摒弃了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而改用西方的七声音阶,连乐器也以钢琴、小提琴为主。在演唱方面,也是以西方的美声唱法为主,完全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翻开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充斥其中的都是五线谱、简谱,所选的音乐欣赏也大多是外国儿歌和当代歌曲,民族传统音乐只占极少的部分。一个世纪过去了,我国的音乐教育与大众生活严重脱节。西方音乐在现实中成为“曲高和寡”,大多人还是喜爱民间小调,对于那些西方最高音乐境界的代表作,大多数人还是听不懂。改革开放之后,港台流行音乐以自己的特殊方式成为大众新宠。这种通俗音乐的生命力都不长,在短时间内却能风靡一时。这种状况的出现不是大众的欣赏力下降,主要还是音乐教育没有做到民族化。

三、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能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目前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程中采用的是五线谱、简谱,打击乐也是西方乐器为主,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将民族音乐排斥于外,因此,要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进行改革。

(一)重视民族音乐的地位

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了几千年,这和我国儒家教育提倡的学习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儒家教育提出的“六艺”———礼、乐、射、书、数、御,其中的“乐”就是指音乐,在儒家教育体系里,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总集《诗经》也成为儒家经典,这就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文人音乐产生的根源。我国古代的文人中有很大一部人既是文学大家,又是古琴高手和古琴作曲家,像李白、柳宗元就是这样的人才。我国的民族音乐还和文学发展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除了《诗经》《乐府诗》之外,唐诗中的《清平乐》也是音乐,宋词也与音乐相关,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时期的“歌谣”“小曲”都是在一定的音律上填写的歌词。由此可见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首先要了解民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我国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像流传了上千年的《广陵散》《汉宫秋月》《渔舟唱晚》。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对音乐声音的描摹,可以发现当时的琵琶演奏已经具有较高水准,而欣赏者不仅仅限于文人,包括大多数民众都具备音乐欣赏水准,才使得琵琶女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国的传统音乐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打击乐,像“打十番”就是一种民间喜庆时特有的助兴音乐,由十种不同的乐器组成小乐队。还有苏浙一带流行的“舟山锣鼓”“苏南吹打”,以及流行在中原地区的“河北吹歌”等,这些打击乐都可以成为视唱练耳中的教材。发扬民族音乐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音乐与我国文化,与我国历代人民生活的关系,我国人民不仅在古代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就是在今天,人们在婚庆、生日和丧事中还是离不开音乐助兴。我国的民族音乐在表现情绪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这些从民族乐器上就能感受到,像锣鼓、唢呐这些高音乐器表现的都是喜庆。而二胡由于声音低沉,大多表现的是忧伤的情绪。在民间,看见乐队准备的乐器就能知道是喜事还是丧事。这也是民族音乐的一大特征。

(二)在视唱练耳教材中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

发扬民族音乐要从音乐教学做起,因此在编写音乐教材时,就要将民族音乐编写到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首先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认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知道哪些乐器是表现喜庆,哪些是表现忧伤的。在读谱训练、音乐感受方面也尽量采用我国的民族音乐。目前我国的视唱练耳教材中采用的都是以钢琴为主的音乐教具,应该在教材中实行多元化,要将钢琴、我国的民族乐器都编写进去,这样一方面丰富了视唱练耳教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我国目前通用的音乐教材缺乏系统性,既没有普及好西方音乐,也没有顾及民族音乐,因此要发扬民族音乐还是要从编写系统的音乐教材入手。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水平

要在视唱练耳中普及民族音乐,少不了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音乐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师在学校还是以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为主,对于民族音乐虽然有所涉及,但没有达到专业水准,因此,应该在各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开展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教学,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民族音乐教师,才能进一步将民族音乐传承给下一代。提高高师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不能只在民族音乐上下功夫,因为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应该从提高人文素质开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只有音乐教师掌握了渊博的文史知识,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浩瀚的民族文化。

四、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实践

视唱练耳教学本身比较枯燥,目前通用的教材中都是用西方经典音乐作为教材的。如果将民族音乐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就可以选择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作为教材,因为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民歌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题材、旋律、曲式结构东南西北都不尽相同,这些民歌的特点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上,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也存在各种变调,像五声加变宫,五声加清角,这些变调在不同地区的民歌中都有所体现。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认识各地民歌特征,然后将不同的民歌片段拿来作为视唱练耳教材的方式让学生辨别。这样丰富的教材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国的民族音乐常常具有叙事性,像《孟姜女》《江河水》《月牙五更》《小白菜》,这些民歌都是在相关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首先要了解这些民歌的背景,然后体会这些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些经典民歌也成为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主要曲目,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民歌之后,再来分辨由什么乐器演奏。在教学中将听记旋律和分析作品相结合,通过讲听弹唱的方式来了解整部音乐作品的思想。

(二)紧跟时代,做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传统民族音乐开始重视,全国各地都有民族音乐培训机构,一些文艺团体也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贡献,最著名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用民族乐器演绎不同风格的乐曲,在继承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将这种创新加以引进,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来传承民族音乐。比方说对于乐谱、简谱的方式就比工尺谱易记,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简谱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不一定非得用“宫商角徵羽”的方式去记。在视唱练耳中对民族音乐的选择要在音程训练中突出民族调性的常用音程训练,在节奏训练中要突出民歌、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特有的节奏,这些特点和我国民族地域有关,掌握了它们的节奏规律,就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像陕北民乡镇经济期刊歌的高亢、新疆民歌的欢快、江南民歌的委婉等,这些民歌在旋律和曲式结构上都有内在的联系。将这些作为视唱练耳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作者:杨昭 单位: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59393.html

    相关专题: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系统 怎样写论文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定位研究
    下一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理论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