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论述了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工作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基础”、“动力”、“核心”和“条件”四位一体的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主要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能力;工程实践

一、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造就真正的“可用之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这其中,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首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独立学院办学的迫切需求。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其办学主要着眼点。然而,我国独立学院自主办学的时间并不长,独立学院在课程建设、学生总体水平、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同普通高等院校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只有坚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才能缩小这种人才培养差距,体现办学价值。其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的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这必然导致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方向性缺失。独立学院在办学自主性、资金扶植、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具备其独特优势,因此,只有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才能充分利用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再次,构建独立学院的创新培养体系是社会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自主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已近8年。然而,对于“独立学院的文凭”是否够硬?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论。真正让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制约的就是其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符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需求。

二、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与母体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大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仍不够明确,与母体高校“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并未体现出其“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其中,课程体系中缺乏实践课程和实践性环节,是其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独立学院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步伐较为缓慢。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至今仍未能建立一套适合其学生的创新实践、学科竞赛体系与评价机制,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仍主要来自于母体高校。既降低了学生获得创新实践机会的可能性,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具备积极性,但缺乏引导和指导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对于实践技能的求知欲更强,但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引导和指导,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的独立学院主要依靠母体高校的师资开展教学和实践。而母体高校的教师却很少能够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创新实践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上完课就走人”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学生接受高水平创新实践引导和指导的机会较少。而随着国内诸多独立学院的办学地点与母体高校相距越来越远,这样的问题和矛盾还将长期存在。3.未能充分利用独立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目前独立学院的办学与其母体高校仍不能完全分离。无论是理论教学资源还是创新实践资源,尚不能做到完全独立。诚然,与母体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既体现了教育平等也实现了良性互动。然而,无论是在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独立学院同母体高校间都存在一定差别。在共享母体高校创新实践资源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挖掘独立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三、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以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为基础教学是高等院校的第一要务,独立学院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只有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偏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才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提升实践教学学时、增强实践性环节地位以及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诸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等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比例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而各独立学院所开设的程序设计周、课程设计周等实践性环节的时间也仍需进一步增加。2.以改变现有激励机制为动力首先,需改革现有的独立学院学分评价体系,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提倡“以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取得成果换取学分”的教育模式;其次,可适当提升对学生取得创新实践成果的奖励程度,以进一步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最后,需加大对指导教师,尤其是独立学院专职的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资金、资源扶植力度,吸引更多教师投身于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中。3.以加强专职教师师资建设为核心随着独立办学的不断深入,独立学院不可能始终依赖于母体高校的教师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需引入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独立学院创新实践的领路人,同时需要为学院的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鼓励他们申报创新实践项目等。4.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为条件一个强大、稳定的创新平台,是推动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为此,需充分利用独立学院自主办学、校企结合紧密等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口专业间的校企合作,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同时,继续利用同母体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平台。并最终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具备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此外,由于独立学院同其母体高校的学制基本相同,一般都为4年制,因此上述途径应贯穿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个本科阶段,如图1所示。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途径。然而,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独立学院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独立学院的教育职能部门还是教师,都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可行条件,为培养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葛宏翔等.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12-13.

[2]斯荣喜等.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73-75.

[3]李辉等.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81.

[4]袁剑波.独立消费经济期刊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8-123.

作者:沙超 张悦 徐鹤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57897.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 广西民族大学


    上一篇:旅游管理中规划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