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对河北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明确与强调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城市化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河北省主要城市开始了新的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以来,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衡水、张家口等河北主要城市都向国务院申报城市总体规划。国务院对河北主要城市进行充分论证研究后,都所以请示都予以了回复。在国务院对河北省各级城市的规划与方案的批准文件中,除了城市格局、道路、耕地、人口及工业区等规划外,都非常强调城市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发展。如国函〔2000〕129号《关于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请示》(冀政〔1999〕23号)批复》,国办函〔200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等对各地城市新规划的批复中,将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列入了城市建设的规划中,要求各地严格做好生态保护和改善工作,从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到城市绿化带、防护带、公园绿地及道路绿化建设,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河北省是华北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省份,各个城市工业污染居于全国前列,在城市化改造和建设中,减少工业排出污染物,净化空气质量,保证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前提。譬如,对石家庄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对岗南、黄壁庄水库等水源地的保护;明确提出在滹沱河、石津渠的两岸进行绿化带与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关于邯郸城市规划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处理好邯郸环境污染问题。邯钢是邯郸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如何对邯钢污染及工业污水处理是邯郸城市发展的先决前提。同时,要求邯郸政府加强滏阳河、沁河的水体保护。对于保定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回复文件中,国务院明确要求保护好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严禁工业废水非达标的排放。从国家对城市要求来说,污染成了城市发展的首要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艰巨任务。如果在城市发展与扩张中,没有解决好污染问题,城市建设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对河北本省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也对首都及其它大城市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发展城市,保护生态,消除污染,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道路。关于城市文化建设,国务院对每个城市的文化风貌也都有明确规定。河北是古老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华北大地留下了浓重的笔墨。那么,在当代城市化扩张中,如何继承和保护好燕赵文化,如何让新的城市形态与古老的文化风貌相融合,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任务。城市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服务的。
二、城市发展的生态建设与城市文化品格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国务院在对各个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批示回复中,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要求,有点城市甚至对具体河流、水域、工厂、古建筑及文物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包括河北城市在内的中国众多城市,在扩建与改造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而对生态建设及文化风貌建设不够,绿化、森林、水域生态保护等被忽略。有些城市密集度太大,无休息与健身的广场,即使有一些所谓的文化广场,也在偏僻的荒郊野岭或城郊。在今日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哪些生态与文化建设的问题呢?首先,过分追求房地产开发而挤压城市公共空间。从石家庄到各个地方城市,开发商为了最大利益,房屋建设过分密集,特别是一些闹市区,市中心地带,写字楼,商业楼与住宅楼鳞次栉比,空间十分拥挤狭窄。即使是城市边缘地带或者郊区的开发楼盘,小区公用面积狭小,容积率低,更没有任何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河北省很早出台了《城市景观建设技术导引》、《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促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彰显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建设花园城市、森林城市、自然美景城市,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开发商一切以自我利益为重,政府监管不到位,很多城市的小区建设,大型楼盘建设及商场、摩天楼建设,在园林绿化与城市景观设计方面成了最薄弱的环节,以牺牲社区及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某个城市在给国务院的申请报告中这样描绘城市生态蓝图:“保护生态、展现风情,碧水连环、绿带相依,运河歌谣、流津风采,交通防护、生态隔离,形式多样、景色宜人”,如今,生活在该城市的百姓,真能感受到这种如诗如画的生态描绘了吗?在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城市,其文化公园前,两颗需要几个人合抱的巨大无比,耸入云端的树木,居然是用水泥铸造而成,并且用红色的油漆与绿色的油漆粉刷一新,冬天在茫茫的的雪野里,周围都是枯败景象,而这公园大门前的两颗“巨树”红得耀眼,绿得发光,非常渗人,怎么能够有一种生态美呢?无论省城、地区城及县城,这种人为的虚假而恶俗景观比比皆是,败坏了百姓的审美胃口,不是一种生态审美,而是造作的审丑。其次,过分追求西化而千篇一律无特色文化空间。中国古老的文化一直非常灿烂,非常具有东方神韵与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无声的血脉。可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积贫积弱,文化也变得自卑。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艺术思潮及设计思潮涌入中国,重新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汲取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可是,在城市扩张的“中国梦”中,无数城市一味盲目沉浸在西方的艺术设计之中,故意抛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各个省会的大都市,都能找到变形、夸张、扭曲、形形色色的“标志性”建筑,彷佛中国一夜之间就可以跨入了现代及后现代城市文明,城市建筑景观及其它景观千篇一律,没有自己文化的独特韵味。景观是城市文明的直接表现,是城市的名片与城市视觉美的载体,可从河北到北京,从西安到上海,能找出“北京西站”那样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原色的标志性建筑寥寥可数,而“鸟巢”、“大裤衩”、“水立方”、“蜂窝”型建筑比比皆是。每个城市的,摩天大楼、商业街、国际购物广场、小吃一条街、步行街如出一辙,从南到北,城市的公共建筑及各个小区变得愈来愈相似,甚至完全雷同,模仿重复,呆板僵化,缺失艺术感染力。再次,城市相关职能部门生态意识与传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目前,提高河北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与生态文化建设意识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相当一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城市化改造与建设过程中,生态意识还依然比较薄弱,对“生态文明”、“城市文化与艺术”的内容的理解比较浅薄,表面化、敷衍性、唯利益化倾向比较严重,失却了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城市文化艺术的内涵。相反,河北省高层领导非常重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与“文化”建设。省委书记在最近一次关于“县城建设”的专业性会议上提出了十条建议,几乎都是与城市生态环境与文化相关。这十条建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河北的自然情况及经济状态,要求河北城市规划与发展必须把城市的整体格调、特色定位、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等关键问题定准定好,搞好景观大道、绿色走廊,构建城乡一体化大格局。无论山区、丘陵、平原县城,都要建成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河北省委的号召,充分彰显了河北高层领导对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三、创建具有生态与文化艺术魅力的河北城市环境景观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告: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最深刻的影响,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亘古自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在城市化的今天,除了资本、GDP,人口流动外,城市化还包括人本身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对应化。中国从最近10年的城市化发展看,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这些是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健康为代价的,城市化是一种失态与失去平衡的城市化。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生态环境、城市资源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挑战。河北,作为京津冀发展一体化最重要的省份,那么,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创建生态与文化魅力城市呢?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与百姓健康为最基本的准则。河北省委提出,通过三年努力,使河北省城市管理和生态上一个新的台阶。除了治疗长期以来“脏乱差”的城市卫生痼疾,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与管理。观念要从过去的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城市环境,忽略城市环境污染转换为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生态建设比城市表面的脏乱差管理更为重要。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都市的必然要求与城市百姓身心健康幸福的保证,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多次强调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此,十八大报告高度强调了将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加强城市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结合的城市文化品格建设。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燕赵大地,慷慨悲歌。每座城市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每座城市的骄傲,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与个性。今天,虽然现代化蓬勃发展,西方文化汹涌澎拜,但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必须融入中国文化的人文设计,将河北博大、豪爽、英雄辈出、讲仁重义的文化精神与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文明结合起来,不一味地去复制模仿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风格。
总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是必然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河北,作为京畿地区,作为自然环境比较干旱与生态环境比较薄弱的地区,无论城市扩张多么快捷,一定要注重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城市服务的目的是人,首先是要建设成为宜居城市,保护城市环境也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保护百姓的幸福。当前,我们虽然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关系。期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河北省的城市建设,在生态文明及文化品位方面,走在全国城市建设的前列,在燕赵大地上簇拥出更多美丽与诗意的魅力都市。
作者:刘利 高红雨 张驰名 王鑫磊 李伟 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