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指导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

(一)就业意识慵懒的毕业生

就业意识慵懒的毕业生主要受家庭影响比较大,这一群体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娇生惯养,没有毕业之后赚钱养家的紧迫感。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甚至纵容孩子毕业后在家待业,有的家长直接跟孩子说:“没关系,工作就受约束了,找到好工作就去干,没有合适的就在家多玩几年,爸爸养着你。”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择业观,时间久了就会与社会脱节,最总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心理脆弱的毕业生

这部分心理素质差的毕业生,看起来很健康,内心却很脆弱。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表现出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在遭遇多次面试失败之后,更是一蹶不振,很容易对前途和命运产生悲观情绪,最终导致就业失败,这样的群体如不及时调适,比较容易走向极端。

(三)学业差的毕业生

这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由于没有认真完成学业,导致对专业知识掌握薄弱,学习成绩较差,更缺乏对专业的实践能力,无法适应就业岗位对人员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将遭遇被淘汰的命运。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补考、重修科目较多,不能按时毕业或不能获得学位,因此丧失了就业的最佳时期。

(四)综合素质差的毕业生

这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要求不高,虽然能够顺利毕业,但是成绩一般,而且在上学期间也没有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工作能力都很欠缺,这样的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求职择业的竞争砝码大打折扣,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屡遭失败。

(五)身体有缺陷的毕业生

在毕业生当中有一小部分身体残疾、体弱多病或长相不佳的学生,他们的求职道路更加艰辛。主要表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这些毕业生,认为他们在工作中不方便,担心影响单位形象和会对单位未来增加不可预期的麻烦。

(六)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这种类型的毕业生多来自于农村或城市里低收入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平时承受的经济压力要比一般的同学大,在就业阶段尤其明显。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就业作为转折点,彻底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因此对就业的期望值更高,不愿意回生源地就业,也不愿意到边远地区或艰苦行业就业,以至于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不良效应

(一)制约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今天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明天摆脱就业困难境地的钥匙,然而被就业困难所困扰的他们无暇顾及思考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就业是人生的转折点,是走向社会的平台与保障,因此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何谈自身发展。只有在找到适合的工作的起点上,才能有机会得到职位的升迁、职称的评定、薪水的提升。有了工作基础作为保障,才能满足个体对社会和家庭的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

(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些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或不能按时毕业,或拿不到学位,或走入社会后不能胜任工作,导致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这将导致一些连带的不良后果,如其他学生或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长期联系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失去信赖,政府和社会也会怀疑学校的教育水平,最终势必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就业困难引起的心态不正,导致其身心不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这些人的一些错误思想,也可能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质量。

(三)容易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就业大军中的主力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期望。如果这一人群就业困难不断加大,贫富差距不断提高,势必会加剧更大的社会矛盾,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如果这一人群中的闲散人员大量流入社会,更会加剧社会不稳定的危机。

三、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的平台

由于专业的关系,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设计类企业、房建销售类企业、城市燃气管网、市政环境及建筑相关配套类企业等,而工作性质也多以施工建设、管理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而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就业指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专业教育入手,培养职业意识,进入职业角色

现在的学生由于多年的“保姆”式教育,自主意识较差,对于今后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模糊,因此我们要在新生入学时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同学们进行专业介绍,使其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确立今后的学习方向。并在新学期结束前对新生进行职业规划测评,从人格和动力两个方面来对同学们做出评估,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在影响愿望、成功愿望、挫折承受、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一定的职业性向分析,方便其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同学们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鼓励和带领他们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早进入职业角色,增加职业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二)从心理辅导入手,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试能力

我们在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还要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天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趋向,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以后一生的走向和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由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我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需要个人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试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心理调试的作用,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三)从学校就业角色转变入手,由参与转为组织

学校自教育教学改革以来,虽然一直鼓励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但是出于对学生、家长及社会负责的态度,一直扮演着“就业保姆”的角色,为同学们收集用人信息,推荐就业岗位,部分同学已经形成了依赖情绪,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不是自己去应聘表现,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给单位突出介绍,希望借学校的突出介绍而让单位选择自己。试想有哪个企业会喜欢凡事都希望别人替自己出面的没有自信和闯劲的员工呢?因此我们要转变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台前退入幕后,从家长变成朋友,提供同学们需要的服务,但不参与到学生求职应聘的过程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就业的主动性。

(四)从需求入手,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

学校的角色转变的目的是更好地带动学生自主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就要求我们提供更多适合学生需求的就业服务。

1.开展新形式就业指导论坛

就业指导讲座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就在于讲座的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缺少学生对就业需求的反馈,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开始尝试与社会上的培训企业和各大集团、公司联系,邀请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到校为同学们开设就业论坛,从单一的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技巧发展为有模拟招聘等互动环节的就业论坛,从单纯的宣传教育发展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意识教育。

2.发展学生就业社团带动学生就业

就业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使其真正融入就业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其参与就业的意识。建立学生就业社团,以小部分同学参与到学校就业活动的全过程,然后言传身教带动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到就业活动中,从而逐步过大就业影响范围,最终达到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就业活动的学校生活氛围。

3.动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参与就业活动

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除了同学之外就业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这些长期接触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他们对学生关于就业的教育是最直接的,而得到学生的反馈也是最迅速的,同学们由于长期与他们接触,会形成一种类似朋友的情感,对于这些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会比其他教师更容易。在一种类似于聊天的状态下得到就业指导会使学生参与就业的情绪更高,更容易融合到整个就业氛围内。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社会、企业等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就业指导不单是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这样简单的服务,还需要我们就业工作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心理指导。通过分析与总结为今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一个新的研究途径,从过去简单的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应聘技巧讲座等就业指导服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功能,拓展新的指导思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为今后我院毕业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指导与服务。

作者:武金璇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指导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49953.html

    相关专题: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活取熊胆


    上一篇:社会文化视域下钢琴教育初探
    下一篇: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发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