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抽象,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在教室进行,由于定义概念多,符号多,标准多,记忆内容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上也将侧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强调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普遍认为学习吃力,枯燥难懂,没有什么学习兴趣。而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各种量具使用的教学,没有开设单独的实践课,在教室里受各种条件限制,教师通常只拿一至两把卡尺或千分尺作为教具进行演示,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简单了解和操作,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根本谈不上。所以在上车工实训课或数车实训课再次用到量具时,实训指导教师还需重新讲解,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传授形式,对于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螺纹传动的内容,教师仅采用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辅助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记忆知识点和进行复杂的计算。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兴趣持续降低,学习效果也非常不理想。针对以上专业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一)基本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它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突出能力本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抽象理解和直观演示轮流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由师生双方共同围绕项目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具体工作任务,依任务需要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思想,做到了“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的三个合一,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二)优势
1.该教学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学生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很强。2.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能推动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改革、一体化课程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的能力提高。4.有利于师资、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源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想在中职学校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首先要有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然后还要有专业课教师对该模式的认可与高效执行力,以及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评价等配套条件的及时跟进。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得益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从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等实施条件较好的专业核心课中,选定了“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车工床编程与操作”、“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制图”4门课程作为试点,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积极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现仅从以下3个方面以介绍。
(一)打造“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由于一体化的教学特点,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够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巧,尤其是碰到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这就需要能将专业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双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更新教育理念。通过“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资源网”学习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一二批试点学校一体化课改经验,研读赵志群教授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等与一体化教学有关理论论述,[1]从教学理念上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认知。另外,从北京工贸技师学院聘请专家进行专业讲座,并对教师一体化教学设计做针对性指导,教师的一体化实施能力大幅提高。2.提升专业技能。结合中职学校教师“国培项目”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专业组派出4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利用寒暑假,与校企合作企业实施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此外,合作企业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选派公司技术骨干,在校内PLM体验中心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软件使用培训,感受了PLM体验中心在数控课一体化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对自治区大赛指导教师专门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对于没有取得技能证的教师,通过与在校生一起培训考取了数控车工技能证书。部分教师还参与了“引企入校”企业技术服务。
(二)编写“理实结合、必需够用”的一体化教材
教学模式改革最终要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体现和传播。一体化教学要求教材既能体现实践操作的技术要领,又要能深入浅出地展示出蕴含在其中的道理,便于中职层面的学生阅读和理解。目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试点院校骨干教师编辑出版的系列一体化教材《零件普通车床加工》理念非常先进,也很适合一体化教学。[2]但由于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床设备、操作系统、刀具和毛坯材料等实际条件所限,无法选用该教材。因此,编写一套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非常重要。专业组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中级车工、中级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标准,请专家审核课程标准。成立教材编写小组,确立编写主体思路。根据课程标准,确立“车工一体化教程”、“数控车工一体化教程”、“机械制图”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4本教材的项目名称及工作任务,企业专家审核教材任务的合理性后,聘请出版社编辑进行教材编写培训,编写样章,编委会讨论确定编写体例后,分工编写形成初稿,选定实验班试用。通过教学实施反馈,对不合理之处再次进行局部修改直至最终定稿。由于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校的教学条件,使用效果非常好。
(三)建设“创设情境、体验真实”的一体化教学场地
由于一体化教学的“做中学,做中教”特点,因此,学校按照“先进性标准、实用性功能和体系化布局”的建设原则,对普车实训室、数车实训室、制图测量实训室进行改造,使其满足集中讲解与分别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新建PLM体验中心,该体验中心是学校建立企业式的真实生产环境,学生实训项目按企业生产过程组织,学生按企业生产岗位分工协作,学生生产成果按企业模式检验,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进入企业就业所需的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同时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整个教学场地按照现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建设,设置了一体化讨论区、资料查询区、作品展示区,极大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工作。通过开展模拟企业生产情境教学和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将现代企业文化与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3,4]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后,学生厌学的现象有明显改善,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我要学”和“乐于学”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也有较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趋近,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优点,大力提倡一体化教学,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尚杰
相关专题:金属材料 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