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贸易区项下影响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因素很多,但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情况,自由贸易区项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跟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政治环境、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及农产品供需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1.1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由于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不断降低关税,甚至一些地区已实现零关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经较小,所以目前影响自由贸易区成员间贸易状况的关键因素是非关税壁垒。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受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每年平均损失90亿美元,是我国农产品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我国自由贸易区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东盟为例,研究显示,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负效应,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SPS)通报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出口额将下降0.146个百分点[2]。另外,由于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还没有统一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导致双方在检验检疫方面极易产生分歧,这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带来障碍。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由贸易区成员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维护人类安全为由,设置了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措施,制定了很多农产品安全标准,而且安全标准不断提高,这成为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此外,自由贸易区各成员方还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实施了各种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及各类贸易救济措施等非关税壁垒,也会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情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2政治环境
国际贸易应建立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之上,政治环境对国际贸易有巨大影响。应该说,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很多都是地缘国家,主权、资源开发等问题,很容易使地缘国家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比如,近年南海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其间既涉及政治问题,也涉及经济问题,甚至牵涉到美国和日本的利益,各方利益的交织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就南海问题,我国与作为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之间时有冲突,而这类冲突一旦扩大,必对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产生威胁,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造成不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会缩小,进出口成本会增加,南海问题的存在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长期不利影响,特别是海上的经贸合作。
1.3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总的来看,政府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决心是很大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文件均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中国在建自由贸易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10个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新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实施后,通过降低关税等贸易优惠措施,可以预期中国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而且,伴随新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加入,还可能带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1.4农产品供需状况
农产品供给不但包括其数量,还包括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供给成本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农产品供给能力受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自然灾害以及科技进步水平、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有优势,而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处于劣势。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制约以及在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动植物卫生安全检疫方面的不足,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品质较差,知名农产品品牌较少,影响了出口能力。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合作社发展薄弱等方面,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使农产品出口低成本、低价格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农产品需求包括数量、结构及其品质等诸多方面。农产品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振,欧债危机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导致农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国外需求减少是中国农产品出口减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需求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购买能力也不断增强,消费层次提高,国内居民对优质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加强,促进了优质进口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自由贸易区项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基于上文对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未来自由贸易区项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和自由贸易区整体贸易中的地位将继续保持稳定,农产品贸易结构也将保持稳定,但安全消费将提升自由贸易区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质量,不过,农产品贸易逆差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2.1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国别集中度仍然较高
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与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发生政治冲突等突发负面事件的可能性并不大,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需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重大转变,而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稳步推进,且有望取得重大进展,在自由贸易区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中国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不过,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的影响,我国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出口贸易将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而由于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长,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进口规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从国别集中度来看,2014年伴随新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加入,其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对东盟等农产品进出口大国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但整体来看,国别集中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2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和自由贸易区整体贸易中的地位将继续保持稳定
未来一段时期,如无特殊事件发生,我国与已有10个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在我国全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自由贸易区全品类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较大。与冰岛和瑞士之间的自贸协定将正式开始实施,和这两个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以瑞士为例,在农产品方面,瑞士对中国960多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约占中国对瑞士农产品现有出口的76%。还有403种农产品对我国进行部分降税。这样,中国的水果、蔬菜、蜂蜜、食品和糕点等出口面临更加优惠的待遇,出口有望增加,但整体来讲,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的进出口在整个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自由贸易区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3]。
2.3出口结构基本不变,但安全消费将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
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肉类、水产品和蔬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有优势,但在大豆、棉花、小麦、稻米、食用油籽和油菜籽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未来我国在优势产品的出口方面仍将继续保持优势,而劣势产品则仍将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此外,安全消费越来越重要,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大,尤其是优质乳品的需求量将不断攀升,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大量进口质优价低乳制品的趋势仍将继续[4]。与冰岛的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其水产品的进口量也有可能增加。
2.4贸易逆差短期内难以改变
未来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会持续,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5],自由贸易区成员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的情况可能越来越严重,加上我国农产品安全方面问题频出,很多国家和地区均加大了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检验检疫力度,加上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价格优势正逐渐丧失,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资源难以支撑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选择进口部分农产品已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此外,我国的农产品关税及各类补贴的水平向来很低,也使得农产品的进口更加容易。因此,整体来看,我国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这种逆差态势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者:卢宪英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