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论文

一、中小银行商业模式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实体经济结合紧密的银行业也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大型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将围绕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加快企业转型,以获得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商业模式是指导中小银行进行价值创造从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法宝。作为追求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经济主体,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还是围绕客户及自身的价值主张而展开,并以实现客户与自身价值主张为最终目的。所以,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是根据发展规划,从满足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开始,整合各种产品,提供有效的渠道和服务,再进行公司治理、组织结构、流程、人力等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并以信息科技为支撑和引领,实现持续盈利。由此,产生八种商业模式,分别为:客户模式、产品模式、渠道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科技模式。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是关键。相较于大银行,尽管中小银行存在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劣势,但某些方面则具有比较优势:一是具有小法人扁平、高效优势。跟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具有管理半径短、决策效率高、应对市场变化灵活的优势,较为简单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内部各层级之间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二是拥有先天的地缘、人缘优势。相较大银行,中小银行从高级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的本土化程度较高,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其目标客户,且网点分布较为广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广大客户较为全面、真实的“软”信息。而大银行管理半径较长,不易掌握客户“软”信息。对于中小银行的先天优势,不应被忽略,而应善加利用,以先天优势为突破口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放大和发挥优势效应。

二、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

1客户模式创新。其创新点为:客户构成了商业模式的核心,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思考谁是“我的客户”,客户需求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小银行往往无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核心客户群体,容易造成业务的不精、不细。中小银行要将宽泛化客户管理方式调整为差异化管理,将资源聚焦于核心客户,深挖核心客户需求。同时,要将作为消费者的客户转变为价值共创者的客户,实现客户与银行共同完成价值创造。第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客户信息管理,提高客户信息的识别、反馈及利用能力,加强客户分层分类和差异化管理。第二,找准核心客户,从战略层面上加强资源倾斜力度,大力发展小微、零售客户,有效控制大额、集团客户。在客户选择中,做到有取有舍,错位发展,在三农、小微等领域形成自身比较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三,深挖客户需求,精确营销,成片开发。加强客户理财投资、授信融资、交易结算、家庭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关注客户医疗卫生、子女教育、食品安全、养生娱乐等潜在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第四,主动融入客户和社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活动,管理社区事务,加强客户互动,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快捷、定制服务,从单向销售模式转换为与客户互动的定制模式,形成不同于大银行的独特的客户关系。

2产品模式创新。加强产品研发与销售,形成产品优势,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定位和议价能力,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中小银行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将“客户适应产品”调整为“产品适应客户”,提供序列化、个性化的产品。针对客户金融需求特点开发相应产品,逐渐培育核心产品技术,衍生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和客户,从而提升竞争优势。在业务产品上,中小银行应突出特点和重点。在做好传统资产负债类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与产业结构,加强投行、资产证券化、财富管理、市民卡、消费、理财、资金等业务产品的有序研发,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产品的开发、组合,从而形成自身产品特色。通过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培育出自身核心技术来获得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完善产品管理机制,实现对产品的快速响应、快速研发、快速推广和及时评价,必要时可设置产品经理岗位,定期进行产品盈利分析、市场表现分析,加强产品的全流程管理。

3渠道模式创新。渠道模式作为银行向客户交付价值的关键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应不断加强中小银行的物理渠道和非物理渠道建设与调整。结合服务区域的客户数量和服务半径,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优化完善网点布局。加快推进与互联网金融的跟进融合,开发线上线下渠道,增强批量获客能力。物理渠道建设方面,加强网点合理布局,推进网点功能建设,优化网点运营流程,推动网点由全能型服务向专业化营销转变,改变网点同质化的现状。在农村地区,推进金融便民服务点建设,加强定时定点、简易便民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较大的居民集中居住区、专业市场,积极推行离行式自助银行、夜市银行、金融便利店建设,探索建立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银行网点,延伸服务半径。非物理渠道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EPOS等电子支付领域,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宽非物理渠道,融合线上线下。

4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从根本上是增值服务,服务的提供要能为客户的价值链和价值创造过程产生新的价值。中小银行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从自身产品延伸到客户的价值创造过程,并且要看到客户价值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机会,通过自身产品技术升级和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根据客户细分,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模式,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开发三农、小微企业的阳光信贷、微贷技术、产业链金融、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探索推广贷款网上调查、审批和发放,推进电子化、标准化建设,改变散单经营模式。探索社区金融服务模式,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形式,通过走进社区、贴近客户,实行错峰错时服务,提供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延伸服务,让社区居民享受到“金融服务送上门”的体验,将银行功能融入社区生活。通过与社区居民的近距离互动,实现银行与客户双赢的效果。

5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中价值创造部分的核心,反映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及成本特征。中小银行应加快从单纯的资金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盈利模式包括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两部分,在收入结构上,转变以传统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逐步调整为利润来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提高存贷利差收入的质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支出结构上,引入经济资本理念,加强成本管理。一方面,大力发展信贷业务,着力优化存贷款的业务结构和期限结构,确保合理适当的存贷比,通过协议存款和关联储蓄等方式吸收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贷款定价意识、定价能力和定价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关注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争取各类代理业务、理财产品和POS机业务,有序发展资金、银行卡、理财、投行、咨询、资产托管等新型银行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另一方面,分析业务构成和成本结构,从战略层面上加强资源成本配置。引入经济资本理念,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度,确保全面成本计量科学、准确,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业务分项管理和产品、服务分类核算,更好应对利率市场化加速进程下的竞争与挑战。

6发展模式创新。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效益型发展理念,向内涵式、效益型转变。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内外调研评估,制定发展战略,将注重规模发展调整为规模、速度、收益、风险相平衡的内涵式、精细化发展模式。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发展与控险并重的策略,统筹规模、质量、资本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战略澄清结论,由董事会及其战略委员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合理规划和设定阶段性、年度经营管理的各项目标,以资本约束为前提,以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为路径,以结构调整、流程再造和科技支撑为手段,以合规与风险可控为落脚点,建立内涵式、精细化的发展模式。中小银行要推行以利润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引导业务发展由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加快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从重资产经营模式向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变。

7管理模式创新。以新资本协议为抓手,统筹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再造组织结构,重塑业务管理及支持保障流程,健全公司治理、决策、激励、约束等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再造,核心是基于价值的流程,这些流程是面向市场的,这也决定了中小银行的管理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中小银行要更好地整合优势资源,获取竞争力。一是公司治理创新。建立适合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着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培育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运行流畅且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组织结构创新。中小银行拥有小法人扁平、高效的先天优势,应充分发挥管理半径短、决策效率高、应对市场变化灵活的优势,将组织结构的调整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带动银行经营管理流程、岗位、人员的转型与优化。三是流程体系创新。建立高效的流程体系,使商业模式的创新真正释放效果。四是人员激励创新。为支撑商业模式创新,中小银行应建立自身的人员激励模式,以提高商业模式的执行效率。应从人才团队建设和绩效管理提升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打造实现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8科技模式创新。推进科技模式由粗放无序式发展向集约化、规范化、自动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坚持“小银行、大平台”的指导思想,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再造并固化业务、管理、支持流程和组织架构。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搭建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和系统架构,促进科技引领业务创新。提炼业务需求,整合系统功能,加强系统功能运用,真正为业务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完善业务架构。积极融合互联网金融建设,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中小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模式的渗透融合,加强线上线下模式的改革创新。运用大数据发展思维,建设统一标准下的数据仓库,推进业务数据、客户数据和风险数据的全面整合,提高数据的集中度、准确度以及自动获取能力,逐步完善数据架构。进一步推进系统架构建设,建立满足本单位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体系、电子化支撑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技支撑。以上八种模式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内在逻辑,且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仅针对其中一种要素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取得成效,但如果缺乏其他要素的有效支持,则难以形成长期优势,甚至会由于部分要素存在短板而对整个商业模式造成严重影响。将八种模式进行协同与组合创新,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这样形成的商业模式将使银行拥有的不是一个简单易仿效的单点优势,而是持续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中小银行商业模式评价体系

借助庞大的市场、客户需求和经济新常态下对传统行业格局的冲击,中小银行完全有机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并推动自身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建立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按评价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为依据。内部评价是指由银行本身开展的自评自测;外部评价分为监管评价、上级管理机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三种类型,监管评价是指银监局、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组织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成效的评价检测,上级管理机构评价是指商业银行的上级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验收评价,第三方评价则是商业银行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对自身商业模式建设进行测评。无论是内部评价者还是外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但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侧重。商业银行本身可能更多从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业绩进步的关联度来进行评价;监管部门可能更偏重于创新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监测和评估;上级管理机构和第三方评估公司可能更强化商业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持续性和评估纠偏机制的建立。尽管侧重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根据商业模式理论的内涵,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评价仍存在一定的共性标准,即以银行是否具备持续竞争优势为评价核心,以是否具有合规性、可操作性、持续成长性和风险可控性为基本评价依据。

在此基础上,各评价主体可建立分阶段、分模块的评价标准,定期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和结果开展定性、定量评价。对定量评价,应遵循可实现性和合理性原则,从指标化、数据化、表格化、体系化四个维度,形成与各创新模式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测量创新项目推进的工具,测算完成率和进步度。在评价过程中,对及时发现的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要建立纠偏机制,并及时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在纠偏机制的执行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建立考核奖惩,落实责任追究,制定补救和应急流程,采取整改措施。对于方向性错误,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避免步入误区;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要及时查找、分析原因,促进问题有效解决;对于创新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应立即采取风险补救措施,弥补风险漏洞。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创新过程要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中小银行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确定风险管理战略与偏好,制定层次清晰、内容完备的风险管理政策,确保商业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战略不偏离;完善风险管理架构,覆盖创新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明确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责任主体的职权和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建立能监控、管理和报告主要风险的风险预警系统,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内控职能。

作者:任昱 单位:江苏省农村信用联社风险部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44247.html

    相关专题:徐安妮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上一篇: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策略
    下一篇:编制工艺在包装设计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