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广州市某高校社区教工进行研究,于2013年11月份对参与体检的教工随机抽样,由工作人员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指导、教工当场作答、工作人员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样本中男108名,占54%,女92名,占46%;年龄25~86岁;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48名,占24%,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52名,占76%。
1.2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访谈法。第一步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相关理论成果、教育理论、现代健康观等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全面深入了解该高校社区教工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理论和案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经系统培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健康教育人员协助调查。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从事专业等,健康意识、疾病、压力来源、生活方式、锻炼状况、健康促进行为、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希望获得的健康知识、希望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等。
2结果
2.1健康状况
①从总体来看,96.38%的教工筛查出身体异常;多人存在几种疾病并存的现象;慢性病发病率数量显著。②按照人体系统分析来看,除运动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在性别上的疾病检出率无差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在性别、年龄上的疾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③疾病检出状况与性别关系,男性教工疾病检出率高的为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而妇科疾病在女性教工中明显。④疾病检出状况与年龄关系,35岁以下青年教工各种疾病检出率均不高;36~55岁,男性教工表现为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女性教工主要是高血压和妇科疾病56岁以上,男性教工表现显著的是超重、肥胖、前列腺增生、心血管异常,而女性教工为心血管异常、高血脂、高血压。
2.2教工健康认知及行为
2.2.1健康意识分析
在健康意识方面,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男女教工均表现惊人的一致。健康意识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就不用锻炼;体力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运动量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忽视体育运动前后的热身或放松活动;在雷电等恶劣天气条件里仍然坚持运动;认为只要多运动、多出汗就能减肥;运动后大量饮水;空腹运动无碍健康;运动后随意进食;季节变化无关体育锻炼。
2.2.2压力来源分析
男性教工压力来自工作和社会,女性教工压力来自生活和心理;30~50岁教工压力来自超负荷的工作,50岁以上教工压力来自社会;理工科教工承受更大的压力;助教压力主要来自生活,讲师和副教授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教授压力主要来自社会。
2.2.3生活方式分析
男性教工饮酒吸烟显著高于女性,而就餐、睡眠无差异;不同年龄教工吸烟、就餐、睡眠等方面无差异;理科教工饮酒、吸烟、不按时就餐高于文科教工;讲师和副教授睡眠时间多在6h以下,其他方面无差异。
2.2.4锻炼状况分析
女性教工比男性教工锻炼少;男性倾向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力度大的运动,女性倾向健美操、游泳、散步等强度小的运动;随年龄增长,呈锻炼次数增多,时间延长趋势;低职称教工锻炼较少。
2.2.5健康促进行为分析
不同性别、不同职称教工健康促进行为各方面无差异;30岁以下教工会通过健康知识讲座获得,其他方面无差异;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专业的教工都能通过相互交流获得健康知识,患病时首选到医院就医。
2.3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
90.50%的高校教工愿意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72.50%的高校教工获得过社区健康教育;60.50%的高校教工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感到满意;54.00%的高校教工对健康教育人员感到满意。社区教工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
2.4社区教工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情况
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以希望获取疾病预防、疾病治疗、院前急救知识的居多,分别占89.50%、85.00%、81.50%。社区教工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情况。
2.5社区教工希望获得社区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希望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以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咨询活动居多,分别占89.00%和73.50%。社区教工希望获得社区健康教育的途径比较。
3讨论
3.1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根据本社区相关调查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社区教工愿意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教工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一部分教工健康意识仍然缺失,教工身体异常现象非常普遍,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需求迫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纵向深入地开展切实量化的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制定具体详实的工作质化目标和方案,以维护和促进高校教工健康。
3.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
针对社区教工目前对健康教育知识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健康教育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3级预防工作的真正内涵,注重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认真探讨,制定出具体详实的质化目标和活动方案,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真正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活动要从培养教工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抓起,从源头抓起,再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以统筹兼顾为范围,以薄弱项为主导,以优先主次为原则,循序渐进,根据需求不断调整,逐步渗透深入。对于心理保健、疾病康复、疾病护理、亚健康防治等知识方面的教育,健康教育人员要从自身的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从认识上宣传到位,从教育水平上做到位,才能引起社区教工对这些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求,获得相应的教育效果。
3.3根据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该高校社区,人群居住、组织资源非常集中,在健康教育方面,易统一宣传管理;社区教育场地资源充足;社区人群知识文化层次较高,就医负担较轻,生活收入有相对稳定的保障,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层次随之提高,健康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必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充足的特点,多面、多点的开展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适合而有效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
3.4利用各种健康教育形式的特点,科学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
最受本社区教工认可的形式是健康知识讲座,因为这种形式较适合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3],内容详实讲解充分,在认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授课者专业素质水平较高,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义诊、咨询活动教工参与性强,教育范围广,通过答疑解难和一些体检项目,可当场解决教工一些实际问题,但随意性较大、连续性性不强,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必须加强活动的连续性,尽量定期定专家定场所开展活动;除其他几种形式外,健康教育人员还须重视家庭访视教育的作用,深入家庭,全面而综合的了解、评估家庭的各种健康影响因素,可使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以家庭带动个人,以个人影响家庭,健康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具体,于特殊人群而言,更是一种方便有实效的健康教育服务;针对高校社区教工文化层次较高,网络资源集中的特点,健康教育人员还可以申请建立一个高校社区健康教育网站[4],在网站上进行健康知识的广泛宣传,同时发布活动的各种信息,建立需求专栏、反馈专栏、帮助专栏,使教工方便快捷地接受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调查发现高校社区教工存在一些错误的健康意识、身体异常现象非常普遍、对社区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需求、对社区健康教育满意度较高。建议加强对教工健康状况的关注;强调社区健康干预的重要性;明确社区健康干预的关键点;促进教工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保持社区健康干预的动态调整;高校社区健康教育人员需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宣传调研工作;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场所,多点、多面、连续、合理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性、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使高校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自身特色并真正达到实效。
作者:高文宏 杨永忠 黄飘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医院 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