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与思路(5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代散文审美教学策略

【摘要】古代散文具有言辞优美、意境深远等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对高中生领悟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均有重大影响。然而,由于教师古文素养不高、教法单一、忽视文化内涵教育等原因,现阶段的古代散文教学质量明显偏低,与高中语文教育要求相差较大。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有必要主动转变教学策略,以带动教学实效的改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代散文教学;教学策略

古代散文与近现代散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及措辞上,在学习这些散文的过程中,高中生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题,教师在讲解古代散文的时候,就要根据此类散文的特点,采取特殊教学法,以降低散文内容及主旨的理解难度。

一、高中语文古代散文的教学策略

(一)专题教学

一般而言,专题教学有两种形式:其一,聚合式,实施原则是“合理重组”及“优化取舍”。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散文人物形象美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该单元课文较多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合理重组,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羽之死》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的课文,教师则可留给学生去自学。课文重组不必局限于某个单元,在教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可以着眼教材,对全部的古代散文进行重组。比如,教师可将《项脊轩志》与《游沙湖》等文章整合到一起,之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发散式,实施原则为“选修与必修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比如,教师在讲解《项羽之死》的时候,就可以联系《鸿门宴》,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方式及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异同。这样做可加深学生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对高中生的归纳整合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进行锻炼。而在讲解《祭十二郎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一项“弄清楚虚词在情感表达方面发挥的作用”的任务,并引导他们通过分析《自祭文》(作者陶渊明)、《祭石曼卿文》(作者欧阳修)等拓展文章来获取答案。

(二)探究教学

在学习古代散文的过程中,探究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决定着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程度。所以,古代散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在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可按照“引导学生个性解读”的方式展开。文章是情感的载体,但在不同人的眼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散文主旨的时候,有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实现对文章的个性解读。此举不会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打击,同时也是实施个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比如,对于《鸿门宴》中项羽这个人物形象,部分学生认为其做事犹豫不决,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典型,不值得同情;但同时也有学生认为其是一个具有仁义之心、不屑于耍阴谋的英雄,属于悲情人物。对于学生的不同解读,教师不能直接以对、错来评判,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项羽性格等方式,明确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但是,个性解读并不等于听之任之,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控制不可或缺。比如《鸿门宴》这篇文章,教师应保证学生的个性解读统一于“项羽是个不成熟的政治家”这一观点。

(三)体验教学

基于教育学视角来讲,体验就是指通过亲历去验证。在古代散文教学中,体验教学可以理解为:通过引导学生去阅读和赏析文章等方式,使他们实现与作者的对话,进而理解文章内涵。体验教学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全情投入。古代散文之所以难理解,归根结底就在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差异大、文章艺术境界较高。要想使学生真正读懂这些文章,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情感体验领悟文章精髓。古代散文体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可分为两种:其一,诵读涵咏法,指的是读思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文章内涵。以《祭十二郎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初读(目的在于辨音正字)→再读(目的在于整体感知)→精读(目的在于品味情感)”的顺序进行诵读,并以文中多次出现的“呜呼”为例,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比如,这几个“呜呼”的读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其二,创作感悟法,指的是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悟文章。古代散文无论是抒情还是景物描写都有独到之处,学生在读完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感悟,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创作。比如,教师可在讲完《阿房宫赋》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或者仿照这篇散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在创作的时候,学生就会直观的感受到自己与作者的差距,进而深刻的领悟到古代散文的魅力。

二、结语

古代散文在现行高中教材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教学时间却十分紧张,全部都进行详细讲解很不现实。为了圆满完成古代散文教学任务,教师就要根据此类课文讲解负担大的特点,优选高效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庆贵.朗读,我们不应该遗忘[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07):78-79.

[2]陈文.构建古代散文教学高效课堂初探[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01):127-128.

[3]张彦芝.试析古代散文名篇中蕴含的教育哲理[J].文学教育,2016,(06):102-103.

作者:罗春兰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四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高中语文已经逐步脱离了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初级阶段,转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知识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在高中语文选材中,也都着重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而审美教育也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因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讨论提升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应该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而在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唯美的,需要学生细细阅读、仔细地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韵味和包含的深层次内涵。而且经过初中多年的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感和能力,但是远远达不到审美鉴赏的水平。因此在高中阶段这一关键时期,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审美能力的成长规律,制订科学的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引导学生完成由审美情感到审美感知的提升。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感教育,让学生长期埋头于知识与应试技巧中,丧失了个体情感的培养,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审美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包含许多方面,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开展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许多意义。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提升学生的心灵美。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内涵,推动学生追求健康、美好的事物。而且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作品本身精炼、淳朴,结构也别具一格,蕴含着丰富的古典诗歌之美,又将浓烈的乡愁描绘的如此深沉。可见学习语文不仅能感受到美,而且能够提升生命的境界。另外,语文本身就自带美感,例如语言的优美,汉字的字形、音韵美,以及作品中所表达的心灵美、自然美等。

二、语文课堂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来说,就是要感受教材中作品的美丽之处,感受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挖掘教材中审美元素,就是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一篇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与美,细细读来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审美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以体会到荷塘的朦胧之美。又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在描写祖国山河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雄壮之美,展现了毛泽东那种胸怀天下的精神。这种美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只能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去寻找和品味。2.教师精心创设审美的情境高中学习阶段,虽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积极创设审美的意境,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例如阅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由于很难见到“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致,学生自然很难理解其中的美。这时,教师要对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进行简要的论述,让学生对作者写诗的心情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幅类似的画,或者结合电脑技术和动画形象,在课堂上展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什么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之后,在这种意境中去朗读该诗,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美丽的大自然和作者欢愉的心情。在创设意境之后,学生也自然体会到诗歌中雄阔的艺术美,以及文字中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之美每一部作品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或激昂或柔情似水,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这种情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有感情地朗读,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之美。朗读作为传统教学方法之一,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让文字作品从视觉拓展到了听觉,能够促进学生领略作品中的内容,感受其中的韵味。精美的文学作品,不仅有作者丰富的情感,往往在遣词造句中也有精妙和传神之处。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以加深理解。例如阅读曹操《短歌行》时,就可以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不仅诗与曲中的内容切合,而且感情表达方式和节奏也趋于一致,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结语教育改革的深入,不仅仅是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更应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切以成绩说话,导致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缺失。这种模式,完全不符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定义,也培养不出健全人格的学生。因此语文教育要根据自身的人文性,着重进行美育,这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嵇云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5(05):50-53.

[2]张蕊.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10(03):89.

[3]胡倩.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分析[J].读与写,2010(04):100.

作者:冯莉 单位: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做好审美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果。且在新课改的不断影响下,对审美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突出审美教育的作为与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此,针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分析

对于审美教育来说,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同时也是艺术化的教学过程。审美教育已经成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阶段,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审美功能,所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美的存在,从而感知美。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审美体验等方面也有了全新的要求。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已经成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人文上的关怀,让学生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存在的自然美与人性美等。且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从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学习,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在创造心理学中也将美感看作是审美智慧的一种,并认为审美智慧已经成了人的智能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因为美感可以充分激发探索与创造的欲望,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

语文教学要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可以学习到字、句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美的存在。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先进行阅读,感受节奏与韵律,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背诵描写“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段落,同时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意境。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方面感受到荷塘在月色中的优美意境。且在这种动静结合以及情景交融场景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分析语文教材,找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教师就要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做好深入的挖掘工作,再现教材中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这样也就可以实现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细细品味教材中的情感,以此来抓准文章变化的思路,从而感受文章更深一层的内涵。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绪。如,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一句话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着的美。通过深入的体会与感悟,还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找出作品中存在着的美。

(三)运用好课堂的语言,突出美的存在

在一堂美妙的课堂中,美的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师充满个性美的语言感受到美好的情感,这样就可以赋予学生鲜明亲切的美感。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美读与美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从而明确其中的情感色彩,感受到语言上的气势。通过让学生进行美读与美说,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上感受美的存在,这样也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感悟。

(四)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就目前的语文教材来说,散文上的意境、小说中的氛围等,如果仅依靠教师的讲述是难以全面地展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情感力以及艺术想象能力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做好情境的导入工作,通过特定的情境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融入自己的想法来感悟文章中的内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工作细节,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平措次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9):34-35.

[2]郭素红.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32-33.

[3]杨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初探[J].教育界,2012(34):111-112.

作者:王汉齐 单位:英山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谈审美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学

一、含蓄的语言美

文学名著的重要特征在于其语言美,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同样需要从品析语言开始。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语言上就有其独特特征,拥有大量近似白话的语言,但尽管如此这些语言仍然和现代汉语意思有很大差别。这篇名著的人物对白突出显示了古典小说名著在语言上的缜密和个性,对人物形象以及环境的描写都十分含蓄,具有含蓄的语言美,从而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红楼梦》当中的经典片段,其中在描写王熙凤的语言中就体现出了名著语言的含蓄之美。王熙凤在初见林黛玉时,用夸张的语言对林黛玉进行夸赞,而对于林黛玉的美她用了“标致”一词。这个词语虽然简单,但是却涵盖了多方面的意思。就整体而言,这一词语除了说林黛玉外形美之外也体现出人物的气质之美,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它来形容林黛玉不仅恰到好处,也符合该人物的实际身份。另外王熙凤的话比较夸张,使得这一词语拥有感叹的语气,符合王熙凤说话风格和性格特征,从侧面体现出林黛玉真的是美若天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深刻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名著语言的含蓄之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深刻体味语言的力量。

二、独特的人物美

每一部文学名著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不同的人物有其特征和个性,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就能深刻地体会到独特的人物美。就《红楼梦》而言,这部名著当中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是美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人物美并不仅仅是外表美,最具特色的是作者为大家呈现了病态美,这也是这部名著中十分独特的地方,更是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特殊的人物美。这部名著当中对林黛玉的描写总是病怏怏且非常瘦弱,但是正是这一种病态美吸引了大量读者,从而让林黛玉的整体形象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林黛玉进贾府》当中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突出了文学名著独特的人物美,也使得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更具审美内涵。首先,林黛玉身世很苦,在经历了自幼丧母的打击之后,父亲也离他而去,使得她只能选择寄人篱下。林黛玉得到了老祖母的喜爱和关怀,但是林黛玉骨子里非常自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愁眉不展。其次,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并不顺利,在薛宝钗介入两人感情之后,让林黛玉变得更加苦闷和惴惴不安,也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林黛玉呈现出的是一个病美人形象,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心,使得人物对形象美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升华。

三、丰富的文化美

中国文学名著是文化的结晶,所以文学名著无不透露出文化之美,这对于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通过阅读教学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红楼梦》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部名著当中描写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无不叫人啧啧称奇,也能让人在认真阅读后感受到丰富的文化美。文学名著中将内容丰富的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语言文字当中就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目的也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林黛玉进贾府》虽然仅仅是《红楼梦》的片段节选,但是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审美意蕴。例如,林黛玉初次进入京城并进入贾府就深刻感受到了贾府的繁华和建筑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贾府有大量的规矩,哪怕只是简单的漱口和喝水都要按照规范,于是细心敏感的林黛玉为了避免出错都会认真观察和学习周围姐妹的做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文化之美。贾府中的老祖宗、夫人、小姐、丫环等的穿着打扮和小细节都能够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地位,这正是服饰美的体现。审美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将审美观念和意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增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吴岩

第五篇:高中小说教学与审美教育思路

【摘要】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高中学习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下的小说教学,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事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母语的使用质量,也能在无形中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品质。但就目前形式而言,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审美教育的“抓手”,使小说教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本文针对现如今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对审美教育提出实施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小说教学;阅读兴趣

一、引言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将小说教学融入美学思想是义不容辞的,也是应该倾心而为之的事业。高中小说教学节选的内容大多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作品中先进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表达都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美学焦点,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增强文学功底和素养。小说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究其根源,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正如尼采所说“审美是情感的钥匙,需要情绪的润滑剂才能打开大门”。高中教材中选的小说是富于情感的文本材料,也是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资源和阵地,其中收录了众多文人墨客、名家大师的经典之作,其简洁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小说教学要与审美教育相互结合,既要体现小说的趣味性,也要体现美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文字的天堂里欣赏美、创造美。

二、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热爱。下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一)小说教学与审美教学相互分离目前,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老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把小说只当“小说”来讲,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只是空洞的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课后还要划出重点句子让学生背诵,脱离了小说教学的初衷,学生也完全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其实,小说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不仅内容妙趣横生,题材丰富多样,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能拓宽他们的眼界,带领其进入未知的世界。忽视小说中的审美因素会让课堂变得了无生趣,无法促进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二)语文教师缺乏对小说鉴赏方面的知识小说作为审美教育的重点内容,其自身具备良好的美学和德育价值。很多高中老师都是围绕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条主线来进行讲解的,缺乏新意和创造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其实,很多高中老师对近年来小说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对于教学就是“吃老本”,没有再继续深入的学习,对于小说鉴赏方面的知识本身就很匮乏,更不可能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小说的审美教师实际上也是对语文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他们不断充实自我,完善知识体系。

三、新课标下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本文就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路进行阐述。(一)以兴趣为主导,创设良好的美学教育氛围小说教学忌讳“满堂灌”,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从作品中得到对生活的启示,获得美的体会和感染,从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导演”,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因此,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品读上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小说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的,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十分重要,比如鲁迅的《祝福》,主人公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旧时代,虐待、绑架、出卖是当时妇女常常会面对的压迫,在畸形的社会制度下妇女的人格是扭曲的,因此作品主要是为了批判封建社会纲常制度,解救广大妇女于水深火热之中。(二)通过细腻描写,解读作品意蕴之美名家对于语言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通过对细节的解读和体会,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意蕴之美,这也是文学作品最值得耐人寻味的地方。首先,要发现小说的意蕴,就必须联系社会背景,发现历史的必然性。一部成功的作品,总能够冲破复杂人物关系网的束缚,与历史的必然性相通,体现人生中的伟大哲学。比如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中母子三人,虽然物质方面极度拮据,但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与命运作了近二十年的斗争后,终于从逆境走向光明,故事的结尾极具震撼力,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顽强。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小说教学不仅能带领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大师风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为审美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还要优化课堂结构,进行双边互动,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之美和意蕴之美。

参考文献

[1]王东伟.新课标下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张兴旺.试论高中小说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吕梁学院学报》.2012.

[3]张志丽,翟启明.试论将网络引入高中小说教学的合理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陆玉军.现代叙事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的建构[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

作者:王金莲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与思路(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33330.html

    相关专题:代写mba论文 僵尸肉流向哪些城市


    上一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下一篇: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