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经济发展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

内容摘要: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口、资源等面临严峻的问题。因此,想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速度与质量和结构相统一发展层面上来,达到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文章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述优化流通体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流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流通体系的策略,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

引言

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口、资源等面临严峻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能促进流通产业优化和升级,也可以拓展流通企业发展空间。现阶段,优化流通体系,是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基础。而推进实施的重点是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其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流通领域主要表现为过于追求资金投入、扩大经营场所等,不计较消耗的经营成本、管理效率。这种流通方式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从而出现经营费用增加、浪费严重、效益低等问题。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在流通领域中,其要求借助现代科技、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开展商品流通。因此,基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应进一步优化我国流通体系,确保流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经济转型期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流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且流通产业整体效率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高。流通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形式,产业结构失衡不仅导致我国出现不合理的产业间比例,也引发深层次的产业结构矛盾,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产业在发展规模、业态、行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同时,农村零售业集中程度低、规模经营效益无法发挥相应的效果,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普查登记的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居住在城镇、农村的人口分别为665575306人、674149546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马飞峰,2016)。由此可知,约有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村流通产业处于落后发展状态,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效果。

(二)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

十一五之后,我国现代流通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交易方式等载体逐渐形成,我国已经充分具备流通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但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情况依然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步伐,一直存在一些限制流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例如缺乏畅通的流通渠道、市场严重分割等。因此,必须加快流通体制改革步伐,促使其更好地为商贸流通业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国零售企业经营业态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内容摘要: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口、资源等面临严峻的问题。因此,想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速度与质量和结构相统一发展层面上来,达到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文章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述优化流通体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流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流通体系的策略,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求。加之,连锁经营模式应用范围狭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有的连锁零售业在整个行业集中度只占25%左右,美国在整个连锁零售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其销售额占整体市场的80%,德国排名前十的零售企业占该地市场份额的84%以上(孙蕊、齐天真、温孝卿等,2014)。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各地区业态结构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也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城镇地区消费扩展情况。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因长期受到政治经济体制不均衡发展的影响,长时期的发展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商业规模小、市场分散:随着各个地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主体之间一直遵循各自为政的理想,各自之间不开展相应的沟通。新出的一些网点呈现小店铺居多、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是政府处于非理性化发展状态:部分地区制定的政策从本位利益角度出发,非常重视一些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或体现领导业绩的发展项目。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加强对政府上缴营业税本地流通企业的保护,政府担心外地进入本地市场的连锁企业抢占市场,设定一系列标准阻扰外来企业进入。与此同时,由于多数外资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技术,引入部分优秀的大企业作为本地发展的标志,展示本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和档次,为本地政府领导添光添彩。基于这种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忽视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外资企业趁机违规进入市场,使用不恰当的行为与本国企业开展争夺战,严重影响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优化流通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从而带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是提升国家经济效益、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不协调,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情况。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国家采取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是否有效,能否及时化解国民经济供求矛盾,关键在于流通环节是否及时、有效的传递供求信息,确保货物处于流畅运转状态(徐锡志,2015)。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流通产业,促使其形成相应的体系并实施相对应的调整,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依赖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上下游的低碳化、集约化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显著地发展,但资源浪费量明显增加,环境压力不断变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满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创建两型社会应涵盖经济各环节和社会各部分的发展情况。节约型社会就是在流通、生产、消费等环节,借助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发展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局面,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其在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国必须快速、准确地捕捉市场发展需求,推动国内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调整,促使各种经济资源和要素在大范围中自由流动,形成具有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要素组合。想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不断推进全面开放、革新生产与流通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方式转变背景下优化流通体系的路径

(一)逐步优化流通产业结构

一个国家想要提升流通效率,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资源配置产生的作用,推动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从流通空间结构来说,由于各地区先天经济条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弱势地区及群体的政策扶持,有效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促使流通空间结构得以快速优化。从流通产业结构规模角度来说,必须快速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鼓励并扶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内部驱动力。

(二)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日本作为世界上产业政策实施效果最佳的国家,该国之所以在短期内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产业扶持和规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流通领域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局面,建立适应我国发展实际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势在必行。分析我国流通业发展情况可知,各地中小商业企业数量增多,日后的政策导向不应继续鼓励数量增多,而是要针对已有的商业资源存量实施重组,整合已有的商业设施和资源,大力支持与外资合作,在较短时间内促使成本、资金投入扩张阶段(杨海燕,2015)。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整合已有的生产及消费信息,为流通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促使流通产业发挥其作为国家经济先导性产业的功能,提升我国流通政策的系统性和调整能力。

(三)发展新型经营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要进一步发展连锁、配送、租赁等新型经营方式,并利用新型方式对组织结构实施改造,加强企业的功能,促使新型经营形式在流通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广泛运用社会服务要素,重点发展售前、中、后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确保流通服务与国家建设需要合理结合,逐渐趋于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状态。我国政府也要积极培育跨国流通组织,运用其各项资源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建立流通经济圈,保障各要素在区域内便捷、自由的流动。信息技术是推动流通产业发展、提升其效益的重要推动力,流通业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分析软件、电子数据交易及库存管理系统等,采用新的信息技术,能保障商务交易转变为电子交易方式,从而准确、及时开展采购业务(李静、盖志毅,2016)。因此,必须对流通技术实施革新,对流通过程中的特殊产品,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技术。

(四)统筹城乡流通业发展

城乡要在批发零售业、物流业发展基础上,根据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和总体执行方案,遵循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的要求,对流通业实施统一布局,形成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等,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同时,及时清理阻碍一体化的政策规定,消除城乡之间的市场壁垒,统一协调城乡流通业发展政策,使流通企业在各地区享有同样的待遇。在城乡之间创建均衡增长机制,促进城乡市场主体之间的联合和重组,进一步延伸跨区域、跨城乡的经营网络。统一商品配送作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节省流通成本、预防假冒伪劣、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措施。分析表明,一个地区流通渠道是否通畅、是否配备完善的流通网络,是判定该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基础。农村受到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阻碍我国流通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虽然我国各地开展村村通工程,其能有效改善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情况,为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整体运输能力和运输需求并不匹配,城乡流通结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鼓励流通企业的业务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流通业态。综上所述,流通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情况不仅影响经济产出和就业结构,也影响市场关系发育效果和机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文中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阶段流通业发展情况,分析优化流通体系路径对转变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统筹城乡流通业发展、发展新型经营方式、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等优化流通体系路径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蒋沁燕.流通领域危机管理与优化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4,21(10)

2.马飞峰.基于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2)

3.孙蕊,齐天真,温孝卿等.中日农产品流通体系比较及其路径优化[J].商业时代,2014,41(32)

4.徐锡志.外包视角下的连锁企业商贸流通体系优势培育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16)

5.杨海燕.西部乡村流通体系构建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5,34(7)

6.李静,盖志毅.日本农产品“地产地消”流通模式对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23(11)

7.刘江鹏.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对策探究[J].物流论坛,2009(7)

作者:张虎 单位: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发展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30668.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喀什大学


    上一篇: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