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唯美主义与道德释解

或许王尔德自己也不曾想到,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他的深远影响不止是那些喜剧名篇里隽永的妙语、诙谐的对白,或是如《莎乐美》一样诡谲的悬念气氛、决绝的情感,还有他那留给世人为数不多的、但却堪称件件精品的童话故事。评论家甚至认为“在英文中找不出来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写得非常巧妙,故事依着一种稀有的丰富的想象发展,它们读起来叫小孩和成人都感到兴趣,而同时它们中间贯穿着一种微妙的哲学,一种对社会的控诉,一种对无产者的呼吁,这使得《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石榴之家》成了控告社会制度的两张真正的公诉状”。[3]174他创作的童话已远远超出了最初作为他儿子们的床头故事的目的,而赋予了一种现实意义。现实的贫穷、饥饿、丑陋、险恶、不公、浮躁等现象在故事的讲述中被巧妙地安置在情节里,虽然总体上仍然脱不了有教诲众生和宣扬美好理想的意味,但是其中的道德主题是非常明显地被贯穿在文中,通过对主人公美好的道德形象的塑造才能起到教诲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意义。快乐王子和小燕子就是《快乐王子》中光辉的形象。前者代表着最理想化的道德———善良和关爱,而后者则象征着忠诚和牺牲。王子的塑像是高贵而纯洁的,有着魅力非凡的外表———蓝宝石的眼睛、红宝石的剑柄还有镶满黄金叶片的外衣。在世人的眼睛中,他是完美的偶像。无论是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位的参议员,还是明智的母亲、沮丧的汉子或是孤儿院的孩子们,都视他为美与快乐的天使化身,对之赞赏、羡慕和无限的崇拜。这一形象颇具唯美主义的典型特征———不食人间烟火、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高高在上,远离真实生活。如果故事止步于此,或许只能被看作是一部远离现实世界的童话,只能称为满足孩童们幻想世界的一点消遣罢了。

然而,王尔德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不自觉地跳出了唯美的框架,把视线投向了道德范畴,让快乐王子这一角色有了极大的转换和提升。王子的自白中关于道德的阐述毫无疑问也是作者无意识的思想呈现。“以前我有颗人心而活着的时候,并不知道眼泪是什么东西……而眼下我死了,他们把我这么高高地立在这儿,使我能看见自己城市中所有的丑恶和贫苦,尽管我的心是铅做的,可我还是忍不住要哭。”[4]他滴落到燕子身上的泪使得燕子惊奇地反问自己:“难道他不是铁石心肠的金像?”王子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感受比较和反省,其蕴涵的道德理念是不言而喻的。他活着的时候是在一个理想的完美世界,有高高的围墙隔着。他的快乐是源于他的生活方式,自我世界里的娱乐和对外界的无知无觉。而死后他所能看到的是太多的不幸和愁苦,铅做的心也好,或是金子做的心也罢,都无法阻止他感别人之所感,忧他人之所忧。他帮助别人的高尚和无私也达到了道德的最理想境界,哪怕是被抛弃。王尔德通过快乐王子传达了自己内心对至美至善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法偏离道德的轨迹而独自行进。正是有了美好道德的映射,才让唯美有了更加迷人的光芒。如果说王子是王尔德塑造的唯美形象,而另一主人公燕子则完美地诠释了他对道德准则中忠诚和牺牲的定义。

与王子高贵的出身不同,燕子就是一个挣扎在现实和理想中的普通民众的代表。因为不甘乏味的生活,所以在飞往埃及的途中陷入“爱情”的漩涡。他的浪漫和深情遭到其他燕子的嘲笑和不解,他后来的孤独和对恋人的不理解就让他离开了她,继续前行。他或许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通“人”,因为“一思考问题就老想睡觉”,会因为躺在“黄金做的卧室而沾沾自喜”,会因为王子掉落的眼泪而抱怨“你把我的身上都打湿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俗人”,却被王子的善良打动,最终放弃自己飞到埃及的梦想而成了王子的信使,帮助他向穷人传递爱心。燕子临终前说的那句“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埃及,我要去死亡之家”给他增添了一种神圣从容的色彩。他身上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忠诚和牺牲是普通民众所拥有的特质,不论出身和经历。他与王子身处社会的两极,却共同拥有高尚善良的道德品质,说到底,应该是作者毕生追求与赞美的真正的唯美目标。王尔德在童话故事中极力想通过塑造不涉及道德的唯美主义艺术形象来体现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然而,他对唯美的“期待视野”与他作品中隐含的道德现实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分别存在,两者有意无意被被结合在一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按照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真正的艺术是一种创造,而所有的创造总是超越于一切理论的。”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在接触到灵魂动荡、真实震撼的现实生活时,理论可能已经被暂抛到一边。因为那时除了个人的创造力的沛然勃发之外,理论是无能为力的。抛却道德现实的幻想和创造无法制造直入人心灵的崇高和颤栗效果。在《快乐王子》的结尾,上帝让天使去取城市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天使带来了死去的燕子和王子的铅心。尽管王子和燕子在俗世间死去,他们的灵魂将在天堂里获得永生。这一结局让伤感的读者有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道德中善的意念所带来的崇高感油然而生。而这种崇高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郎加纳斯强调崇高是由一个人精神上的天赋本性所决定。而这种天赋本性中就包含着是否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道德精神,归根结底是是否有一颗伟大的心灵。[7]99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之所以有持久强烈的感染力,除了他精湛的情节塑造和语言描写外,还来自于作家本身崇高的感情,他把生活的戏和内心的戏交织到这样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中。王尔德在情感和理智的交叉点上行走,他的率性而为和竭力摆脱理性尊崇道德的约束尝试,在现实中却触犯了当时社会主流的神经,他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道德与唯美的交锋在现实中上映,结局也不甚美好,令人扼腕叹息。

作者:周亚萍 单位:盐城工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唯美主义与道德释解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29977.html

    相关专题:遵义大学 物流成本控制


    上一篇:高层建筑沉降预测
    下一篇: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