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动力的直接根源
1.1中小学体育教师本身的职业特征
中小学体育教师最大的成就在于调教出自身得意的弟子。由表1可以看出:30%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自身工作的付出与成就不成正比;认为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很难有所成就的占28%。另外,36%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前景不好,由此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不及其他行业、学科的同事,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工作消极应付,工作效率下降。
1.2体育教学事故带来的隐性压力
特定的条件下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不适当的压力还会失去原有的动力。随着社会对教师监督的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大部分人的成绩无人知晓。相反,课堂中一点差错或意外事故的出现都会造成社会、学校、家长的“谴责”,甚至被外界渲染。56%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经常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事故出现后的严惩和社会的谴责。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与日俱增。教师只教授简单安全性高的项目,体育教学失去原本意义上的教学。在素质教育喊得响,应试教师“大行其道”的形式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无法显现出来。外在期望压力加上内在角色冲突,中小学体育教师逐渐失去职业成就感,进而产生自我发展的困惑和消极情绪,从教的动力也逐渐消退。
2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动力的内源性因素
2.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观需要
内部动机是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内在行为动力。具体表现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期望。如果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工作持肯定的态度,就会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有很高的热情,从教的动力也越足,反之则越低。不可否认有些中小学体育教师责任感不强,存在上体育课就是带学生玩,毫无技能传授的现象。访谈时了解到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选择体育,这部分人毕业从事体育教学后,执教能力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2.2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自我期望
自我期望与自身素质之间存在矛盾时,会造成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良现状的出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对工作本身有高期望,但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限制了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有些教师对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如果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就会产生挫折感。当自尊心、成就感得不到承认和满足时,往往会导致教学动力的缺失。此外,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受限制,经济条件得不到改善,必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教师自我期望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冲突出现,这种情绪不可避免的通过工作体现出来。
2.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对自身职业的定位
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从教动力。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体育并不是人们的必需品。体育学科的专业性决定了体育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创造直接的价值,体育的专业地位不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定位也会影响执教动力。这是一种具有导向性和选择性的价值取向,驱动个体去主动选择和行动,并朝着特定的目标行动。调研结果表明,46%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职业发展前途不大,缺乏职业自豪感。教师的心理需要长期处在低层次水平或长期得不到满足与实现,就会产生挫败感或消极的对抗行为,以致失去从教的内驱力,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动力外源性因素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他的价值取向受特定时期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等其他外在因素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从教动力产生一定影响。恰当、有效的外部影响因素不仅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激励和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动机的目标定向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世俗观念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职业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失去从教的实际动力。
3.1社会对其职业定位有失偏颇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育一直得不到公众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当前,基础教育重智育、轻体育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们对体育“根深蒂固”的成见仍然没有消除,不仅将体育看成是边缘学科,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定位也有失偏颇。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文轻武”的观念,从事体育之人往往被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世俗的偏见使得人们参加锻炼的兴趣也普遍不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辛勤付出换回的成效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不被社会所认可。世俗观念带来的压力以及不被认可的失落感,让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兴趣偏低。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采取行动力图消除社会对体育的负面印象,但收效甚微。
3.2学校方面监督管理工作松散且部分学校工作强度过
大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较为松散,加上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压力,学校领导对体育课有放任之势。体育课中“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现象也逐渐出现。另外,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由于学校对体育的不够重视或者是资金困难,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访谈时了解到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周竟然有29节课。中小学体育教师还要承担学校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比如运动会、课间操等。近几年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等体育活动更加大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3.3中小学体育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平合理的激励评价制度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努力向上的外驱力,它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具有导向和持久的作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目前的基础教育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硬性指标。现状学校、社会的评价都是以“升学率”为标准。体育学科的教学组织方法、手段等,与其它学科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有质的差异。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合作竞争意识、锻炼意识、社会适应等软性指标,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学校在关系到中小学体育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量、报酬、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激励制度上处置有失公平。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尊重与认可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将会造成他们对工作失去进取动机,产生职业倦怠。另外,体育教育工作成就认可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延后性,加大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价值实现的难度。
3.4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晋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们才有能力从事其他的活动。但是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教师生活条件相对窘迫。在教师行业中,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资以及福利明显低于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成了教师行业中的“弱势群体”。较低的劳动报酬使得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了糊口不得不在外面做一些兼职,无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更不用说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评职称时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没有竞争力;晋升又由于体育教学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成效明显,成绩得不到肯定,这种现象在中小学特别突出。
4小结
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教动力的内外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社会外界能够正确的定位和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使他们感受到应有的职业自豪感,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执教的动力。但是,外在的诱因不能根本上改变内在动机。即使社会、学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存在很高的价值认同,学校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对职业没有很高的热情,能力受限,对其促进作用也甚微。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全面的认识,对工作充满热情,激发学习的动力。
作者:宁丽娟 蔡云燕 单位:铜仁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