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崇众意识与市场接纳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观众观赏选择的拓展所带来的行业理念的改观与变量。今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当我们还一窝蜂地在纯然的唯美设计与体现的状态中自我欣赏和陶醉的时候,作为观赏者却非常清楚而客观地辨析出他们的喜欢;观众们通过“票房”向艺术产品生产方显示着他们的观赏倾向,市场绝不会根据你主观的好恶去改善公众的观赏自觉和上座率。在充分地认识到观赏性存在着一个变量的同时,还要认真去审度我们的创作和呈现与观赏世界的审美需求是否错位?因为它是因时而异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当今国际演出市场的两支劲旅进行市场营销的调研,个中的差异自是一目了然。一方面是我们已经投放或即将投放市场的作品,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出台的那些千姿百态的主题晚会,当我们把感觉良好的那些“力作”与太阳马戏团的晚会摆在同一个市场的沙盘上,来一番商阵对垒之后,我们摸着胸口品品今时杂技的创作与市场感觉,真的是要来一番非常客观的认真考虑,想想自己所费走神思、苦心打造的产品是否真正能够适合受众群体的观赏需求?针对这个环节,我曾做过如下思考:一是文化市场的“受众群”对你作品是否真有兴趣。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任何一部精品力作,无论它投入了多么高级的设计制作,无论它用什么样的风格与品质去实施于舞台的呈现,人们所期盼的终极快感指数靠的是观众们身临其境后所产生出的真实感受,取决于广大观众所喜爱的程度。二是“三点一线”的杂技市场经的误导。有人将杂技中有特色的节目称之为“特点”,又将大赛上获奖节目称之为“亮点”,有业内人士曾经认为,只要是有了这“两点”就获得了跻身市场、拥有受众群的“卖点”。此番论点理论上或许没大错,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这片领域时你会发现这番理论似乎不够客观,曾有人士感言曰“市场无定数”。今时今势,面对真正的演出市场所产生出来的感召力和运营结果往往是无奈和尴尬的,当我们着意于杂技的制作方略与文化市场的营销理念能否化合为一脉的时候,便会得以感悟。关于创作上的“崇众”心理问题,一度还曾受到过批评家们的斥责,今天在解读“崇众”话题的时候,心理上还多少有些惴惴不安,观众的欣赏心理用最接地气的话来说叫做“养眼”或是“吸引眼球”。他们希望接纳的杂技晚会应该是以好看、好玩为主旨;希望能够看到样式多多、品种纷繁的节(剧)目。我们对今天的演出市场的法则必须有着一个清楚的认识,只要是传递正能量的、健康的、不违法的、能够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欢迎的,就是我们尊崇的至要。
二、关于成本与包装的限制
近年来,有不少的晚会,策划伊始都犯一个通病,就是一味地追求大投入、大包装、大制作;舞剧化的编排、华丽的服饰;大段的、与主体技术的呈现无更多关联的舞蹈等,太多的光鲜与绚烂纷繁在此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话并非是说主题晚会、杂技剧这种形式不好,而是这种“同一种类型的一窝蜂”不好。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然而一桌席上全是“饺子,顿顿皆是“饺子”,最好吃的东西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原本应该是画龙点睛,结果反倒成了画蛇添足,导至了成本巨大、本体的弱化,削弱了杂技的本体——这个原本就拥有核心价值、也是观众掏腰包到剧场所希望看到的主要的特色元素。10多年前,针对有的节目因包装过度,淹没了杂技的技巧本体,就有批评家批评到“杂技乎”?“舞蹈乎”?其原由还在于某些编导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积淀的缺乏,或对杂技专业技术本体特性的了解与操控能力不足。这一点更突出地体现在某些主题杂技晚会的设置与呈现上。
三、关于主题杂技晚会和杂技剧
近年来主题杂技晚会和杂技剧的兴起,其贡献在于:将原本散点状的节目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它不仅使几近雷同的晚会和节目个性化了,更是极大增强了晚会的观赏性,毋庸置疑,主体晚会给杂技的单一表演形式带来的一次多元的复合与升华。但是,杂技本来就不是能够把故事讲明白的艺术,与其情节晦涩难猜,使之身心疲惫,不如以清新、恬淡的写意去烘托杂技本体。编导者在设计案头时必须要启动“限制”的手段;认真揣度、避重就轻,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赋予杂技以最佳的承载功能。然而,当我们从现今主题杂技晚会和杂技剧的泛滥局面看演出市场,从客观而科学角度去观察与思考,会发现又闹哄哄演进成了新一番问题而遭到诟病。
1、要防止刚刚摒弃“大一统”,又制造了新一轮的“大统一”。近年来为数不少的一些人,不是去下力气搞自己的创新作品,而是竭尽全力去“超级模仿秀”;只要是有一个好的节目或晚会样式出来,用不了多久势必遍地开花,似曾相识的节目与晚会,不约而同地演绎成了新一轮的“大统一”格局,带来的结果是:受众者会因新的审美疲劳而放弃他们的观赏兴趣。这里,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作为晚会及节目的策划核心,创作伊始,一定要认真去研究观赏群体的兴趣,否则,最终的结果都将是事与愿违,一切也都徒劳了。
2、编导者们要看重晚会受众群的年龄。除重大历史或某些政治元素较强的作品外,再应该考虑的就是你能不能创作出既能让成人观众喜闻乐见,同时还一并能够吸引孩子们观赏兴趣的作品,实现双轨并行,两者都欣赏。绝大多数的编导,心理上对成人观众依赖有加,觉得成人“受众面”的宽与窄乃是成就感的标志,至于对“小观众群体”却是存有偏见,或者根本就没当什么事,认为那只不过是逗孩子玩玩,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诚然,因其经历和阅历,成人的观赏视角与深度肯定和孩子们是有差异的。然而,就杂技演出市场的营销特性而言,孩子们的身后站着的是数以倍计的成人受众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是一个无可辩驳的、非常典型的、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
3、构建快乐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今天的人们,看过了太多的恢弘与壮丽、严肃的说教或是言情与诡异,给人们的观赏心理上蒙上了一层“抑郁”。多么期盼能在某一个时段中,在他们的眼前所出现的全都是让其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作品;笑得酣畅淋漓,笑得忘乎所以,一场晚会看下来,什么烦恼压力统统忘到了九霄云外,在笑过之后顿悟出生活的美好,进而,也会果断地成为这“快乐产品”的购买者,用以提升生活的综合质量。构建快乐是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之一。当前我们的创作重点,应该把为广大民众制造快乐的精神产品作为首要,以此来减缓广大民众因紧张的学习、工作带来的压力,让人们通过笑的美感愉悦使浮躁的心态趋向平和,向快乐出发,为时代和人民不断制造出更多更好的快乐产品,这才真正是满足当今文化市场的最大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努力生产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构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马文彬 单位:沈阳杂技演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