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大学生价值观内在机理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分析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内在生成机理及规律遵循。指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根植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形成过程蕴含着复杂的矛盾,是不断积累和扬弃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能动的社会实践过程。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内在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有效厘清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及其内在形成过程和外在影响因素,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课题组针对上海某高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大学生展开调研,调研以易班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确保抽样样本的随机性及正态分布,进而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调研组针对全校546个班级的126个专业,随机抽取每个专业的一个班级学号尾号为2的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72份,回收有效问卷3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0%。抽样调查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3.2%和46.8%,专科生、本科生占比分别为12.4%、87.6%。为降低问卷调查中受试者的社会赞许性倾向,调查组还以学生谈心、集中座谈等方式累计在调研高校组织约460人次的访谈和座谈,内容涉及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各个方面。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1、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整体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及较为理性的就业观。96.8%的受访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之本”;92.5%的受访者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90.6%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85.7%的受访学生认为“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相比较而言,受访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综合赞同度最低,为81.2%。学习方面,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存在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入党动机调查表明,37.2%的受访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正,入党动机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其中“增强就业竞争力”占25.6%,“谋求仕途发展”占11.6%。就业及心理方面,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就业和发展前景问题”,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2、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为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课题组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学生访谈及座谈中进一步印证和补充确认,就“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影响最大的阶段、教育因素及制约因素”等进行了调查。调研结果如下:(1)义务教育阶段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大学教育次之。调研结果表明,有41%的青年大学生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认为大学阶段的教育对其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只有36%。另外,还有23%的青年大学生认为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相对决定性的作用。访谈座谈中,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容分割的部分,各个教育阶段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同学指出,相比之下,中学时期的叛逆期、高三备战高考的奋斗期、大学时代的青春飞扬期以及步入社会工作初的“成家立业”成熟期对于每个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整体,但各个阶段教育对价值观的形成作用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更多打下了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高中阶段则是完成了价值观定型工程;大学阶段则更多是做一些装修点缀、小修小补的事情。(2)家庭教育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社会教育次之,大学教育末之。调研结果表明,46%的青年大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30%的被试者认为社会教育是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教育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在诸多教育因素中是对其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访谈与座谈中,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内容的通识性,关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人影响深远,受益终身;二是家庭教育时空环境的独特优势,学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长、亲情的勾连使交流深度广度不受限制;三是教育模式的情景化、实时化及教育方式的润物细无声。认可社会教育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学生是基于人是社会的动物,一直也必将长期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理性判断。认为学校教育对自身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伴随着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同龄朋辈圈子对自身价值观的形成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3)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难辨是非真假是制约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大因素。调研结果表明,有47%的青年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大爆炸,信息鱼龙混杂,难辨是非真假”,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最大的制约因素。其次,37%的学生认为“意识形态领域一元与多元冲突交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旁落”,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最大制约。另外,还有16%的学生认为“相对西方文化传播途径的渗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明显不足”,是制约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最大因素。

三、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内在生成机理及规律遵循

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是明确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方向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厘清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找准改革着力点和长效机制构建关键节的必然要求。而透过现象,探索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内在生成机理及规律遵循,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要求。

1、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根植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实证调研表明,受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媒体以及在大学期间的生命阶段所受到的生活事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每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均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特征”,即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呈现出一系列差异性特征。[2]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是在特定时空中发展演变而成,受时空这一“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3]属性限制,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同一与差异”辩证统一的特征。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代际特征”是其“同一性”的表现,而每个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受个体所处环境差异性影响而呈现的“个体化特征”则是“差异性”的表现。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代际特征”存在于每个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个体化特征”之中,是对差异性的剥离和同一性的抽象概括,两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归根结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那样,“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价值观之于个体而言是一种观念,本质属于意识;之于社会而言是一种意识形态,本质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们都必须根植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实践,受其规律决定和影响,并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价值观的教育也必须根植于社会物质生活实践之中,注重构筑和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落地、入脑入心的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条件和土壤。

2、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蕴含着复杂的矛盾,是不断积累和扬弃的过程

正如恩格斯所言,“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彼此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事物时我们立刻陷入了矛盾。”[5]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作为有机生命的思维意识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其是客观物质世界矛盾的集中映射和反映。调研结果显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及形成过程中充斥着矛盾,其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经过无数“正题—反题—合题”“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其一,从价值观整体状况看,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是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迷失和功利化倾向,整体与部分之间矛盾和张力明显。其二,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正向影响因素看,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大小及功用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力最大,起“夯地基”功用;高中教育阶段的影响力相对最小,起“结构封顶”功用;大学教育阶段的影响力次之,起“内部装修”功用。调研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比重是依次递减的。但访谈中也发现,在“夯基础”、“封结构”、“内装修”三个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力也呈现出差异性的特征。在“夯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占绝对性优势,而学校教育次之,社会教育最弱。在“封结构”的高中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依然占很大比重,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呈势均力敌之势,社会教育的影响因素有所提升,但影响力依然末之。在“内装修”的大学教育阶段,青年大学生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空前发展,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因子都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趋势,而社会教育的影响力得到空前发展并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其三,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负面制约因素看,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意识形态一元多元交织、西方文化渗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力等构成当前制约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三大因素。理性视之,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因素不止于这三者,还有很多因素,如市场经济任意发展滋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影响,娱乐至死的感官享乐文化冲击等,这些负面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共同制约着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养成。其四,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正向及负面影响因素的关系看,正面的多元的教育因素与复杂的负面制约因素相互冲突、互相依存,共同推动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以互联网为例,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化生存”的一族,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原住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他们带来海量信息,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社交媒介变革的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鱼龙混杂、难辨是非真假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为其“否定之否定”过程提供了超越和扬弃的基础。因此,价值观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其形成过程中的矛盾,根据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注重对价值观教育的复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把握重点,注重积累,通过构筑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着力促进价值观教育的良性发展,切实提升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社会实践过程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6]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过程的产物。调研及访谈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青年大学生个体的主体及客观社会生活实践经历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导致其价值观状况呈现一元同构与多元纷杂、整体向上与部分迷失等特征。在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每个个体参与的客观社会生活实践经历决定着其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决定着其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格局和高度。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体性发挥程度与其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时间早晚及弹性与定力之间平衡度呈正相关。主体性发挥程度越高,就越早树立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其价值观合理性的认同度就越高,对其核心价值的坚守及对非核心价值的动态发展的平衡度就越好,反之则不同。因此,价值观教育必须注重社会生活实践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激发自身主体自觉性,主动参与到对正确价值观型构有正向影响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努力汲取营养,能动地建构自身的价值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5.5.

[2]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5]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赵曜,王伟光,鲁从明,蔡长水.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作者:王永飞 严运楼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价值观内在机理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18488.html

    相关专题:医学论文范文 马路天使 辛夷坞


    上一篇: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释解
    下一篇:天然气外输管道对城头会泉域的影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