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观念及辅导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学生及家长仍认为学生有一技在手,找到的工作就好,一味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就业指导中,也只是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往往只把有关职业生涯的知识讲给学生听,未能充分兼顾不同学生的专业兴趣和需求差异。
2.工作体系建设不到位
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是做好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就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只是按照课程要求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与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设相差甚远。教育行政机构建设还不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3.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目前中职学校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主要是政治课教师和中文专业老师,且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培训。
4.缺乏教学教法研究
现在中职学校只是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教学方法死板,趣味性不足,同一案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去讲,敷衍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缺乏实习前的职场安全教育
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缺乏对学生的职场安全教育;再加上实习单位遍布各地,跟踪管理困难,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实习期间工伤等事故时有发生。
二、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1.构建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机构
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再进入社会,其心理、生理、阅历、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必须结合不同时期特点,突出重点,明确层次,稳步推进,构建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学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建成教务处、实训处、学生处等相关处室和就业指导教研室、就业指导教师、分管就业的副主任及辅导员协调配合的辅导体系,全方位实施对在校学生各个时期的指导。
2.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在思想教育之中,使就业指导覆盖整个学习过程;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作为重要辅助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遵循中职生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优秀习惯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促使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完美结合。
3.强化师资队伍培养
为保障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指导培训,并考取相应证书,引导并逐步推行就业指导教师准入制度,争取早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4.开展教学教法研究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辅助,通过案例导入法、课堂讨论法、精品解析法等方法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方法。其次,着力做好优秀职校生的素质拓展研究,认真学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事迹,剖析高技能人才楷模具备的优秀习惯,将学生优秀习惯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指导、思想引导、精神鼓励、合作训练,使习惯训练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实现职业人优秀习惯培养,有效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第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实际环境当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行业,掌握一定的应对措施。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可行的、适时的、灵活的和可持续的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第四,开展就业咨询及跟踪服务。通过招聘现场咨询、个性化就业咨询及辅导和大型心理剧表演,帮扶就业困难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在为学生深刻分析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外部环境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树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业择业观,做好科学的职业定位,顺利就业。
5.顶岗实习前开展安全教育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对学生实施安全意识强化教育和识别危险源、养成习惯、严格考核的安全教育,强化顶岗实习前的安全培训教育,有效地降低工伤等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工作中的安全。
6.企业应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招工难与学生实习不稳定、流动性大的双重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稳定实习学生队伍,使学生顺利成长为合格的企业员工,是摆在学校和企业面前的新课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教育学生敬业爱岗,立足基层,岗位成才;企业也必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并积极开展提高技能与学历的多种培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机制,激励学生成才,拓宽职业发展通道,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布俊峰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资源分配、指导手段、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更加缺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就业指导“趋利而行”,针对性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目的是促使毕业生就业,从而保证学校的就业率。在“高就业率”这一“利”的驱使下,就业指导仅是针对全体毕业生的“面”上的就业指导,忽视毕业生的个人差异,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造成很多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知,盲目择业,导致一部分本不该有就业问题的学生也沦为“就业困难生”。与此同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点”上的就业指导缺乏,使得已经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就业更加无望。
1.2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当前,大部分高校仅设有校一级的就业工作部门,与规模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极少,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并非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并不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对于职业规划的流程及测评工具和方法并不熟悉,同时也缺乏对未来和职业发展的预测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迫切需要的“一对一”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很难实现。这将导致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综合能力问题、就业观念偏差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从而使得个人就业难问题不断加深。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针对2012届52名研究生就业困难群体的问卷调查中,有76.61%的学生均表示希望获得“一对一”就业指导。
1.3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局限于传统的大班集中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开课时间集中在某一学期,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的指导,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另外,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多也仅限于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的传达,求职材料准备,笔面试技巧、就业信息发布等,而缺乏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指导、职业道德及社会适应性指导、创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
2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对策探索
根据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为了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在高校学生中的桥梁、纽带和帮扶作用,促使就业困难群体顺利、稳定就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工作对策做了深入探讨。
2.1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层面,把就业指导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教师队伍,推进专业化道路。一是确保数量,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照高校学生总数制定合理的师生比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配备。二是提高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制定标准、课程、课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了解最新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动态,提高业务水平。三是专兼结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聘请用人单位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通过交流,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总体水平,提升指导能力。
2.2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从大一开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职业技能培训课、社会实践课等系列课程;基础性课程规范教材教案,做到有章可循、科学高效;特色课程注重总结特色,提高针对性,鼓励总结创新,做到学校、学院、专业特色突出,针对性强。
2.3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指导。
依托学院、辅导员老师提前开展调查研究,对毕业生进行科学分类,科学界定就业困难群体,明晰就业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建设好数据库,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因性别、身体等学生生理条件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重点放在积极推荐、联系用人单位上,帮助学生展示优势;对因学业不精、专业技能弱造成就业困难学生,要重点放在加强培训,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力争短期提升;对于因性格内向,综合素质差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要积极举办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担负就业成本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要积极开展各类救助帮扶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推进资源共享,有效降低学生担负的就业成本;对于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就业困难学生,大力加强心理疏导,有效化解不良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对全体毕业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能、社交礼仪等培训,有效减少学生因不善于展示而错失工作机会。
2.4创新载体,拓展途径,丰富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实效。
拓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授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应积极创新形式,除课堂授课外,广泛开展讲座、报告、集体活动等,强化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研究所、经济发达地区等学习、参观,开阔就业困难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到与专业或者就业意向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查找不足,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组织专业课教师讲解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方向渠道,帮助学生做出合适选择;鼓励引导就业困难群体参加各类规范的职业培训,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困难群体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整体就业中的“短板”部分,提高整体就业率,提升总体就业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帆 倪伟 尤吴晶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1.1就业指导课程偏重理论
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脱节,导致毕业生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就业指导课开设的质量好坏,对毕业生在职业指导的认知程度有极大的影响。但现实中就业指导课所占总体教学计划的比重不足、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生动。目前已出版的教材不是职业指导师编写,实战经验经历不足,纸上谈兵的篇幅多,内容过于粗浅,空洞的理论与学生的具体实践未能很好结合。因为职业指导对于相关理论的“大智慧”往往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形成自己特色。
1.2教学课时短,课程难以系统化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建议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少于38学时,就多数高校而言,就业指导课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侧重点为高年级学生的实用性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环节;一是新生入校阶段开设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侧重于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两次课不足32学时,课程间隔时间太长,而且很多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课程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
1.3教师专业素质欠缺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教学内容广泛,课程的特殊性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指导开展比较早的国家,就业指导人员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经正规培训并取得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格证书才能胜任职业指导工作。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系的行政人员担任。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而他们由于受行政工作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而且多数指导教师没有经受过职业培训,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和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
1.4课程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一
对课程目标理解的偏颇,势必会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就业信息提供多而就业观念指导少,课程注重就业形势、政策的宣讲,而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宽,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多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新颖多样的特点不相符,这就制约了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取得。只有少数高校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研究,进而实现个性化辅导。
2改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议
2.1提高教学课时量,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全程化
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让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程。大一学生处于职业探索期,指导重点应放在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包括人格类型、职业动机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大二学生处于职业定位期,指导重点应放在评估职业机会、了解目标职位和分解职业目标等方面;大三学生处于个人发展期,指导重点应放在职业素质拓展、能力训练、工作适应性训练等方面;大四、大五学生处于职业选择期,指导重点转移至求职技能培养、简历制作、就业心理调试和面试技巧等方面。除了整体规划表现出的连贯性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工作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兼职、寒暑假社会实践乃至志愿服务活动,由辅导员、实习、实践活动单位领导、同事等全方位给予评价,形成在校实践活动档案,体现就业指导的完整性。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所以就业指导课应增加课时量,应当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全校教师开设就业指导类课程,如《创业基础指导》、《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心理学》、《成功学》、《职业与生活规划》等,设置选修课,让该课走向百花齐放,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全程化。
2.2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授课教师师资力量
就业指导课师资缺乏一直是制约国内高校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瓶颈。要将就业指导课程放到与品牌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配备资源。在已有的师资力量上,进一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校内外学术研讨活动,参加职业指导课程的进修学习,有计划地组织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鼓励职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的职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证,加强高校间的就业经验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让职业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或者聘请优秀校友、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政府官员、心理学专家等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客座教师或顾问,他们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直接、切合实际的就业辅导,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过硬、服务到位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实现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科学化、专业化,并形成梯队。
2.3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程是把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其教学内容也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改善、发展、优化,课程内容紧跟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行业形势,所以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作为贯穿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课程,应该通过优化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它的课程性质对其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教学方式应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丰富、多元化的教育实施方法与途径,教学方式应包括课堂教授法、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网络教学等。
2.4以人为本,增加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环节
就业指导课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辅导,把就业指导课理论融入实践中,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例如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明白现在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存在着怎样的差距,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职场对话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通过情景模拟,针对不同的招聘岗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应聘者,体会不同的角色,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熟悉面试的流程,在真正的面试活动中能够自如应对。就业指导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开展就业指导课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使之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
作者:李亭 杜江山 杜伟 单位: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