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快乐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如,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并自己解答,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这样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我做你的题目,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如果能够拆装的话,最好将它拆装开来,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共有几个棱,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曾经有数学家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每一个地方都有数字,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个大数学观影响了很多人。事实上,生活中的确处处是数据。每一个家庭中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据,正确引导,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如,在教学《利息》这个知识之后,我让学生征得家长的配合,到银行调查或者向家长们进行调查,了解储蓄的常识并从中比较定期、活期储蓄的利率。有的学生了解到股票、基金,还有一些相关的银行利率、收益率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这些产品比较和分析,计算哪些更划算一些,哪些对自己的家庭有益。通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对多种理财产品有所了解,同时也能从数据的角度体验数学,由于全程经历了调查和分析过程,学生无形中积累了经验,计算能力、概括能力都获得了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作业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本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一原则,探索更加切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作业设计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对作业充满热情,从中获得思维的提升。
作者:宋艳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