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类型
1.工程设计阶段的审计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跟踪审计工作介入的时点都在提前,已经覆盖到工程设计阶段。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开始,对于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工程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优选、工程概算和预算、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确定项目的最优方案,通过准确的定额标准和相关经济指标,使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更加合理、有效。因此,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内容多、标准高、技术复杂,这就需要工程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分析能力,无形之中增大了工程审计的风险。
2.工程招标阶段的审计风险
根据规定,任何一个基建工程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招标阶段便成为了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招标过程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招标文件中有关价格调整和结算的条款是否合理、明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清单项目的内容描述与实际工Jun.20,No.3作内容是否一致;拦标线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是否合理;招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等方面均成为了审计人员在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源。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对此阶段需要给以高度的重视。
3.工程合同审核的审计风险
工程合同的订立是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工程合同应该包括价格条款、责任条款、权利义务条款、违约条款、质保条款等内容,因此合同中相关条款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变更结算价款的规定是否合理明确,进度款的支付是否合理、履约质保的条款是否完备等内容都将成为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因素,应予以特别关注。
4.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现场变更洽商的合理性及价格的确定、甲控材料的选择确定、分包单位的选择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造价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控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工程进度款支付与合同规定是否相符等,都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例如,由于进度款的支付与施工合同的支付条款不同,会导致工程项目计价准确性降低,从而延误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给工程的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5.工程竣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竣工阶段,审计单位要参与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对竣工结算的审计内容主要为施工单位竣工结算是否严格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的规定执行,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按照计价规范执行、计价取费是否准确,工程签证是否与实际一致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结算审计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工程造价,这是工程审计风险的“高发区”。以上各阶段的风险因素,都会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如果无法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将会严重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识别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审计人员直接面对社会公认的腐败“高发区”,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最后工程审计建议或者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造成工程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工程审计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单位,信息非常广泛,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规范、计价文件不断地更新调整,使得高校在工程审计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审计人员自身技能的力不从心等问题更加突显。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如建设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工程,应配备两个以上的工程审计人员。个别高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上仅凭借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而没有增派外部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的不匹配。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甚至个别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担任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工程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2.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准则不明晰
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可操作性的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准则或工作指南。现阶段执行的众多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工作指南中涉及到工程审计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很多高校开展的工程审计工作仅仅为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和决算审核,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服务、见证和评价职能并未发挥出来,审计的作用仅体现在事后算账、造价核减方面,内部审计在单位内所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即便是有些高校已经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了将工程审计关口前移,但各单位工程审计介入的时点、范围、深度各有不同,大部分高校多为摸着石头过河或是邯郸学步的状态。缺乏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工程审计准则、指南,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3.审计外包服务单位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这些高校大都会选择将大规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委托给具有一定实力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工程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第三方审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学校只在短期内存在契约关系,在组织、经济方面独立于学校之外,个别外审人员可能会责任心缺失,没有原则,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开展审计工作,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质量。同时,虽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目前对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现实情况难以落实,这些都造成了外包审计风险的增加。
4.工程审计信息时效性低
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保障工程审计的质量。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众多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存在着审计信息失实、错误,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失真,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5.工程审计范围局限
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即只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对于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复杂,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工程设计阶段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75%,如果审计部门不参与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往往会直接导致基建工程项目最终的造价偏高。招标阶段如果审计部门不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确、清单缺项漏项、招标控制价不合理、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施工阶段如果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同样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留下隐患。
6.外部人为干预影响
个别高校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外部因素对工程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正常工作的干预、限制,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工程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客观公正性受到干扰,造成审计风险。基建工程项目历时周期长,这就为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套近乎、攀人情创造了基本条件。工程结算审计时,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会受到个别相关部门的“关照”请求,有些部门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甚至会出现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这些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使得审计部门公正、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条件难以保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
1.完善工程审计工作制度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必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对基建工程审计相关的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制定切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的工程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明确的审计人员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的重视,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避免滥用私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工程审计人员有章可循。细化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职责,完善基建审计操作流程,注重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责任到人,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得到真正保障,提高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防范风险的能力。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的风险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审计的质量问题,而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着手。作为一名工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自觉遵守《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审计风险。此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的业务培训。工程审计人员应主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在专业领域的胜任能力。
3.优选外审服务单位,加强监督管理
高校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工程审计的服务单位。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审计服务单位,还可以防止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公正地展开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工程审计的成果质量。在与审计服务单位合同的签订方面,应该对审计服务的范围、审计条款、报告制度、控制措施、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以及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约定。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降低外部审计服务合同风险。在外部审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项目审计的牵头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对外审单位实行监督和控制,同时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审计复核制度的推广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外部审计服务单位的一种有效监督。
4.拓展审计范围,实施全过程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审计,即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实施由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组成的全过程审计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全过程工程审计的事前审计主要在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进行,内容包括项目可行建议、方案设计合理优化、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审核;事中审计主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记录,了解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情况,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完善工程变更、签证制度,为工程竣工结算打下坚实基础;事后审计主要在竣工结算阶段,主要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准确,定额套项是否合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等内容。通过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及时掌握现场资料及施工方法,了解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减少与施工方的信息不对称因素,有利于减少风险因素,控制审计风险。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独立性
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实施“初审—复审—终审”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建立由校长直接主管的管理机制,只有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在工作中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工程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工程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发展建设中,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于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提高高校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可推动高校审计工作的向前发展,给学校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随着现代工程管理面临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工程审计工作难度也会随之不断增加,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展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地维护学校和国家的利益。
作者:宋桐庆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