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现代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启迪

一、各级党政领导者能否转变观念、顺应民意是农民政治创造活动能否成功、政治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础,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改革创新既是对现存体制的突破和改进,又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和考验。反过来,制约和阻碍改革创新的因素既有来自体制的,又有来自思想认识和观念的。各种认识误区和思维定式会使一些改革举措、创造活动极易被视为“异端”,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遭到怀疑、指责和否定。当代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表明,农民在选举中的创造活动能否成为制度创新,同样受到诸多思想和观念因素的影响,而其中具有关键和决定意义的是各级党政领导者的认识、观念和态度。领导者的支持与否,决定着各种改革试验和自发创造活动的命运,领导者对于改革方向的把握、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形势的判断、对于基层群众民主诉求的反应直接关系改革的进程及其成效。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诸多创造能够进行并予以制度化、法律化,与各级党政领导者的支持密不可分。没有各级党政领导者的认可,村委会选举、海选等在当初颇有“离经叛道”之嫌的做法,便难以存在下去,更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模仿和推广,进而上升为法律和制度。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经过层层总结经验和加工提升,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既与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有关,又与当时主管法制工作的彭真同志的个人作用不无关系。他不仅在关于1982年宪法的说明中,从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阐述了将村委会选举写入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将拟议中的《村委会组织条例》上升为《村委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并在人大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在关于《村组法》的讨论和审议中,他明确提出了通过“上下结合”,加快社会主义民治法制建设的思路,多次肯定了村民自治对民主建设的意义。各级党政领导人对于改革创新活动的这种特殊影响是由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政治文化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改革的某些特殊性决定的。尽管自改革以来在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一直强调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但由于习惯的影响,在实践中不难看到领导者的个人作用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许多重要的改革试点和突破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者的个人关注点、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凡涉及农村政治领域的改革都无法绕开党的领导、政治稳定、农民素质和个人政绩等几大问题,这几方面的考虑也往往成为领导者判断一项政治活动合理性甚至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如何权衡这几方面与政治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考验着领导者的政治能力。在当代中国,由于体制、政治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各级领导者还受到传统观念、思维定式的制约。党的领导被简化为推行党的意志和组织意图,而党的意志、组织意图往往被等同于领导者的意志和意图;民主在相当程度上被视为一种需要发扬的取决于个人觉悟的工作作风;政治稳定被等同于维持现状;农民往往被视为素质低下、愚昧落后的群体;个人政绩得失、仕途升迁优先于群众利益。正是这些片面化、简单化的观念和思维习惯致使政治生活中往往有所谓“敏感”问题乃至“禁区”存在,长官意志决定着政治生活的风向,防民治民成为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逻辑,政绩工程随处可见。由此不难看到,在农村选举政治实践中,任何不体现组织意图的举动、不体现党组织影响力的做法都会被认为是削弱党的领导;一些与现行法律有冲突但符合民主法治建设方向的新突破则极易被以“法制”的名义封杀;选举操作中的某些问题往往被归结为农民政治素质低下,而当农民民主诉求增强时,又怀疑其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者能否解放思想,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式,更新观念,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当他们切实从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角度,认识党的领导、政治稳定等问题,克服在农民问题上的种种偏见和局限、顺应民主发展趋势和广大群众的民主要求,才能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者。必须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改进党的领导,改进党对选举工作领导和管理的方式。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不是强行贯彻组织意图而使民主选举流于形式,而是应对选举工作方向的领导,否则便会挫伤基层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使党组织的威信降低。要认识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宽松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是激发农民的政治创造潜力、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

政治领域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往往会遇到阻力,要冒一定的风险,阻力和风险既有来自体制方面的,又有来自与体制相联系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方面的。思维的误区、认识上的偏见、滞后的观念等所形成的、对改变现状的要求和举动缺乏宽容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往往会增强来自体制的制约和压力,使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易于养成因循守旧的习惯,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使体制的弊端不断加深和固化,使得探索和创造活动可能因此夭折。因此,探索和创造活动的开展以及持续,既需要充分调动体制内的积极因素,又需要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构成中,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关于农民地位的认识局限,城乡分治格局的固化,使得农民相对于工商兵学等其他群体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政治探索和创造活动也因此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要冒更大的风险,也更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诸如削弱党的领导、不利于农村稳定、农民缺乏民主能力等诸多怀疑和批评,甚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在上上下下已经形成的习惯认识中,农民是落后的,是需要被代表和教育的,因而他们对既有体制的触动和改变往往不易被接受和认可。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自发创造,还是官方主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选举改革试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来看,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种种创造都是在改革政治体制的弊端逐步成为社会主流观念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所决定的。但各个具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又与改革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环境以及各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小环境密不可分。虽然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运动,政治生活中倡导“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相对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动辄“上纲上线”的年代,政治气氛要温和、宽松得多,但整个改革过程中仍时时会有各种旧的思维和观念而形成的条条框框,以至出现大大小小的“敏感”问题和禁区,改革探索和创造活动仍不时受到整个大环境和各地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政治体制才能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向前发展。改革和创造活动的开展不能不注意营造相应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某些创造是在旧体制的压力较大和思想羁绊还比较牢固的情势下不得已的非常之举,那么,在改革已经稳步推进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就应该成为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常态,需要为农民的探索和创造活动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为农民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有利于农民的创造潜力发挥的政治气氛、社会环境,就要有一个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允许不同意见交锋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使改革和创新主体免于政治恐惧。要允许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存在和交锋。任何人无权垄断真理,改革的成败得失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对如何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如何使农村选举政治健康发展,难免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归根结底在于是否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营造有利于激发农民政治创造潜力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需要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其核心在于清除对农民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充分认识农民在农村以至整个国家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是政治生活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政治创造潜力,农民的首创精神和政治创造潜力的发挥已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但农民政治创造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在现实中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动与其主体性、可塑性等相联系。改革以来农村的变化表明,“农民一旦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掌握自主权的商品生产者,他们的智慧才干就解放出来了,他们就聪明起来了。”

农民的自主性、主体性、可塑性等成为一些学者解释农民创造性的重要视角。然而就农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处境来看,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可塑性等都还受到许多制约。在对农民的认识问题上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从激发农民政治创造潜力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来讲就是要真正认识到农民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农民是否赞成和满意是检验农村政策和改革举措的根本标准。要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民主诉求,将其引导到法治的轨道上来。要全面认识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非理性和非规范行为,着眼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而不能因噎废食。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农村民主建设和选举政治的发展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农民,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一些学者提出要给农民“松绑”和“援助”[5],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政治创造潜力发挥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之必须。只有这样,农民的自主性、可塑性才会增强,才能有积极发挥其创造精神的环境和基本条件。“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6],农民在选举政治实践中的种种创造归根结底是在探索、完善和丰富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我们已经看到,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民在选举政治实践中做出的许多创造已经获得认可,并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曲折性和农民问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农民群众在选举政治中的创造活动所展现出来的正在增强的民主意识、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政治创造潜力。只要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各项活动切实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依归,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政治创造潜力就会得到进一步发挥,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找到可行的路径。

作者:王晓敏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现代农民在选举政治中的启迪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04155.html

    相关专题: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 并购中企业价值的计算


    上一篇:谈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
    下一篇:新政费用的会计核算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