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一)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趋势首先,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下表3-1。进而,根据熵值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如图3-1所示。由图3-1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生态指数2003~2012年以来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以内蒙古为代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保持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以往时期的发展速度,这与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利用外来投资高速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逐步完善载体平台建设等是密切相关的。其次,社会生态指数平稳上升,波动幅度不大。据相关部门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服务方面,城乡之间仍具有较大的差距,乡村医生队伍缺乏。同时,在统筹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依然比较明显。最后,自然生态指数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2003年—2008年,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通过加强污染防治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在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处于下降和持平趋势。而2008年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农业源所带来的污染仍然有一定的增加。《2012年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显示,2012年少数民族区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2986吨,其中农业源排放量则同比上升5.17%,城镇生活源废气排放量同比上升1.41%。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其医疗、教育、自然保护等方面有所不足,尽管经济生态指数及社会生态指数拉动了生态综合发展指数的上升,但是自然生态方面的建设仍任重道远。(二)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通过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将少数民族地区各市的生态经济实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表如图3-2所示。从生态经济综合排名评价来看,宁夏排名最末,广西位居第一,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2倍;在经济生态指数评价方面,宁夏排名居末,内蒙古排名第一,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8倍;在自然生态指数评价方面,内蒙古排名居末,宁夏排名第一,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7倍;在社会生态指数方面,内蒙古排名居末,广西排名居首,在所有社会生态指数综合评价中,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4倍。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存在着差异,其中经济生态子系统内部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差异,自然生态统内部的评价值差异次之,社会生态子系统内部差异较小。1.少数民族地区各市经济生态发展空间分布格局在经济生态指数的空间分布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以内蒙古、广西发展较好,新疆、宁夏次之的趋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辐射力最强,整体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除了宁夏外,其他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得分(9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其得分仅为3.8分,原因是西北地区地势险峻,基础设施并未发展完善,阻碍了经济发展。2.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发展空间分布格局在社会生态指数的空间分布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还是集中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几年加快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议,致力改善民生,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且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都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内蒙古、宁夏等地区的经费内部支出占城市低保标准低,低保人数仍呈上升趋势,社会保障体系形式单一、保障能力弱,还未形成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3.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发展空间分布格局从图3-2可以看出,自然生态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宁夏、新疆等地区,以宁夏(0.952)最为突出。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造林合格率高达97.5%,同时有效治理了52万亩荒漠化土地。[4]新疆自然生态综合得分较高,2013年,新疆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平均好于二级的优良天数比例为76.7%,其中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为全国第一个气化城市。此外,广西的自然生态发展得分也相对靠前,该区域的特点是多风景旅游区、工业污染较少,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较广。内蒙古得分排名靠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受北方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气候因素影响,加之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农牧业生产方式之下,以草原为主的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渐显,沙地“扩张”、草场退化、尘暴肆虐,生态发展任重道远。
二、结论与建议
结合实证分析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省会城市最佳,同时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周围梯次辐射”的空间格局,经济上形成以各省会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核心—边缘”结构;社会建设方面,各地区内边远山区的保障体系仍需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严重失衡;自然生态方面,内蒙古等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生态开发为切入点引领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态保护,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方面强化引入绿色生态内容,建立健全的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以制度创新和法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其次,应当立足少数民族的实际,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倾斜等方式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产业有序化转移,引导企业合理化发展。具体说来,就是抛弃粗放式快速发展模式,选择集约化重质发展模式;将原来对环境危害程度大、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通过统筹安排转移为以绿色环保生态为基础的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生态型和可循环的企业发展。最后,需要开创政府、企业、民众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生态经济稳步发展的局面。在全社会内树立生态经济发展意识、培养生态经济发展氛围、构筑生态经济发展基础、强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监督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作者:曹辉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