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做法
“一个中心”即确认身份的献血者可以献血,不能确认身份的献血者禁止采血。“两个基本做法”即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引入身份证识别系统,将二代身份证直接扫描至献血者管理模块,永久保存。主要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携带有效证件,可以献血。有效证件[2]包括居民身份证、居民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军(警)官证、士兵证、港澳通行证、台胞证以及外国公民护照等。原则上,未带身份证件不得献血。特殊情况如身份证消磁或驾照等有效证件无法扫描,以献血序列号进行归类,对人和证件进行拍照,在献血登记表上注明、签字并按手印。本次献血证尽量不发放,由体采成分科、微机室、质管科共同调查并完成血源信息录入后,通知各采血点发放献血证,期间可要求献血者提供相关证件。第二,未携带有效证件,禁止献血。各采血点工作人员须协助献血者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上交体采成分科。需对献血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更改过姓名的献血者则要求提供户口本或可以证明更改姓名的有效证明等。
2确定流程及职责
体采成分科为主要归口负责科室,质量管理科协助进行调查并验证。各采血点发现“串档”,必须向体采成分科负责人汇报。各采血点电脑登记查询工作人员负责将献血登记表以及相关证据单独上交体采成分科。体采成分科负责安排人员查找该献血者既往历史献血记录原始档案,质管科协助参与调查。业务主管审核所有材料并批准,微机室进行处理。对献血者档案进行修改必须找到该献血者所有献血记录的原始档案,且必须保证原始档案与登记信息的符合性。质管科进行验证,由各采血点反馈给献血者。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在一周内完成。
3加强献血者档案分类整理
献血者信息包括献血者登记信息及档案信息。对于已经确认身份的献血者,以二代身份证为基准,将档案信息进行整合。核对原始无偿献血登记表,若填写信息准确,则登记信息不修改。如果是工作人员登记差错,则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进行登记信息修改。对于原始档案身份证号码均相同的献血者,将其中一人的身份证号码属性改为其它,即将献血者档案剥离,当献血者携带二代身份证献血时再建立正确的档案信息。对于冒名顶替的献血者,经收集证据确认后,尽量联系本人,征得同意后再做更改。
4加强原始档案管理
献血者信息包括电子版登记信息、献血证、无偿献血登记表。其中,无偿献血登记表因为是献血者本人亲自填写,是十分重要的原始档案,加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献血者文化水平不高,可以由血站工作人员帮助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但必须要求献血者亲自签名,并就献血注意事项逐一征询意见,征得同意或授权后方能帮助填写除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外的相关信息。
5加强差错管理
为了使采供血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立差错管理体系[2],重视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加强差错的公开讨论和沟通,培养员工差错处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质管科定期组织专题检查,与业务考核挂钩,及时通报,提出预防及纠正措施,加强血站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1)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务必将献血者本人相貌与其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核对[1]。(2)加强员工培训。培训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经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3]。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存在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及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进而确保采供血质量。总之,各采血点必须严格遵循献血相关流程,步步核对,步步把关,依照电脑查询—体检—初筛—采血—登记流程,全过程核对关键控制点。每一份“串档”的解决,都是发现薄弱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机遇,更是维护献血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作者:杜亮 袁海涛 于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