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时代背景下概念书籍的设计表现
1.1符合读者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审美观念趋向多元化,读者在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上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阅读习惯呈现互动性、娱乐性的特征。书籍设计必须挖掘新的设计语言,寻求设计形态的可变空间,来满足读者对书籍设计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如日本设计师川村真司的《RAINBOWINYOURHAND》一书,见图1。创作于2007年,外观看上去是一本传统的颜色样本书,设计师将同样大小的七色四方形,印刷在36张漆黑的纸上。当读者连续翻动书页时,“掌心中的彩虹”立刻呈现,创造出了比动画更加立体的3D效果。富有创意的设计让读者从书籍中获得更多的感官体验,是一种视觉形式的愉悦,更是把玩、游戏或收藏。多元化的书籍设计,使得阅读的过程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概念书籍设计不仅要重视形态的创新,又要体现书籍的内涵。书籍设计可以是二维的、静态的形式,也可以是立体的、动态的表现。设计师要始终把握书籍功能与美学的关系,重视概念书的阅读性与感官享受的协调统一,才能体现出概念书籍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1.2创造书籍与读者之间互动的阅读方式
信息时代背景下,读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产品推荐,更加希望主动参与设计过程。他们从各自的需求出发,阅读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在阅读过程中更关注参与性、主体性。所以,概念书籍设计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联系,满足读者的个性追求。成功的概念书籍设计能够营造一个匠心独具的阅读氛围,甚至可以把书籍变成“游戏”,让读者参与其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同时又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如荣获2007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不裁》,见图2。设计师朱赢椿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参与因素,书芯由3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混合装订而成,但书的内页是连在一起的。另外,设计师又设计了一把纸质裁刀,需要读者边看边裁,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游戏与娱乐的阅读空间。让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最后得到一本古朴而雅致的毛边书。这种新颖的设计,和读者情景交融,让书籍有了生命,也让书籍成为一件具有收藏、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设计观念,探索和发掘新的阅读方式,创造“以人为本”的阅读氛围,使书籍更加富于趣味性、独创性,为读者创造情感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共鸣!
2信息时代背景下概念书籍的设计方法
2.1概念书籍的外部形态表现
对书籍形态进行设计是概念书籍艺术表现的方法之一。书籍“形态”是指书籍的外在结构、形体以及内在“神态”,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书籍形态设计是通过不同的外部形态,恰当传达出书籍的内容信息,准确表达书籍的风格,从而赋予书籍第一印象的鲜活生命,在视觉上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决定形式,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应该从书籍的内容出发,加以提炼和概括,做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书籍形态多样性成为可能。概念书籍设计打破了常态书籍的六面体,呈现出圆的、多边的、异形的、仿生的等多种形式。丰富的书籍形态不仅在视觉上带来新鲜的趣味,同时对反映书籍内在精神上还有着非物质的外化作用,是对书籍内容信息传达的形象化补充。概念书籍在形态上寻求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探索书籍形态的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出独具个性的翻阅型书籍;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全打破传统书籍的外部形态,探索未来书籍阅读方式的各种可能性。例如,较为成功的书籍作品《眼观六路》。设计师利用魔方的外观,把书籍的形态做成和魔方一样的正六面体。这种书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翻阅型书籍,而是结合魔方特殊的结构原理,随着魔方的旋转,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在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概念书籍的内部形态表现
多数书籍需要通过二维空间的基本元素来表达,在平面上进行文字、图形的编排,运用色彩和版式的不同风格来进行书籍的视觉表现。概念书籍中的文字、图形、色彩、线条既有语言信息载体的功能,又是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作为造型元素,各自的多少、大小、形状、方向、主次、疏密等都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表现出不同的信息传达效果。概念书籍设计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准确把握文字、语言信息,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注意色彩的情感与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效应,对书籍内部形态的诸要素有机地、富有节奏地编排,达到外表与内在,造型与神态的协调统一[10]。也可以大胆地运用空白,为读者营造想象空间。比如在莱比锡图书博览会上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蚁呓》的设计,就是打破传统书籍满版的布局。设计师根据图书主题,配以新颖别致的插画,简约到极致的文字,大片的页面,留给了空白。这些空白正是持互动、实验心态的设计者对读者的鼓励,它只是一个引子,每一页都值得伫足凝想,更多的空间需要读者自己来填写。概念书籍的内部形态是由书籍本身来决定的,可以是二维的形式,也可以借助开本大小、装订方式、色彩、材料、特殊工艺等来制造立体的欣赏空间。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设计者都要根据书籍的性质和特点,强调贯穿书籍的视觉符号的准确性,把握书籍的整体风格。
2.3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书籍材料的发展是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的,新材料不断涌现,为书籍艺术拥有多种物质形态提供了可行性。不同的材料可以赋予书籍不同的气质。书籍的主题内容也可以借助材料来引申发挥,从而将更深层的含义表达出来,这就是概念书籍采用不同材料的意义所在。设计师根据书籍的内容定位进行材料的选择,以此表达书籍的情感与观念,提升设计品位。材料的运用成为书籍设计不可或缺和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纸张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一直以来处于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先进的科技不断应用到纸张制造业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和质感都非常有特点的纸材。如水纹纸、皮纹纸、金银卡纸、手揉纸、彩岩等。这些色彩丰富、质感迥异的特种纸张,存在着明显的触摸质感差异,极大的丰富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书籍设计语言是多元的,可以利用纸材的平面元素,通过对纸张的折叠、切割、组合等处理手法,来达到平面之中有变化,呈现出丰富、多维的立体效果。所以,有效的利用纸张能完美地诠释书籍的“气质”和“内涵”。概念书的材料并不局限于纸材,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设计中可用的材质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始形态,如石头、木材、泥土等;也可以是经过加工后的现成品,如金属、塑料、皮革、玻璃、织物等。材料本身就可以构成书籍的形态。同时,材料还以其特殊的触觉语言与读者交流,达成与读者之间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进行概念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质感、触感、肌理等,并将其转换成视觉语言,表达书籍的情感与意图。借用材料的特性创造出具备艺术特征的书籍形式,通过功能与形式上的结合,实现书籍外在形态的多元化。如olly.nk.com公司为Levis牛仔裤所作的宣传册。设计师采用简单易找、具有怀旧感的牛仔布,再使用较硬的板纸把它们牢固的粘合在一起。用一些零碎的布头来做活页封套,版面设计与此呼应,给人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这种小册子还可以作为一本随身携带的旅行日记,整个设计巧妙独特。仔细分析,材质的选择在设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设计师选择材料首先基于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只有当选择的材料与书籍的内容相匹配、相吻合时,才能让设计作品呈现出精彩的效果。所以,“物尽其用”是实现审美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设计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诸如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普及甚至各种相关技术也开始涉足书籍设计领域,如金属工艺、塑胶工艺、布艺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材料语言的价值和内涵凸显,不仅提高了出版效率,而且使很多新的设计理念能够从设想变成现实。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客观上实现了书籍的个性化,增加了书籍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3结语
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普遍规律。概念书籍的出现反映了当代书籍设计的一种需求,也是书籍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杉浦康平所说“书籍不仅仅是容纳文字,承载信息的工具,更应该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物品”。在我国出版业内,概念书尚处于起步阶段,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其两面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需要出版者、设计者、售书者、读者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才能为我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动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孟庆红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