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政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一)网络政治影响现实政治生活
网络政治是通过政治论坛、虚拟社区、政府网站等途径来影响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活。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相互交往、促进经济发展和进行社会活动以及政治活动的新场所。通过网络空间,众多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志趣和倾向,自由地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政治观点。于是,大量的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虚拟社区”开始产生。这些论坛和社区利用网络来发表大量的政治信息,逐渐将大量的网民聚集起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类论坛有强国论坛、天涯论坛以及各主流网站设立的政治性论坛和社区。另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或者执政党都纷纷直接设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我国的网民可以直接登录政府网站了解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观点或者提出政治建议。可以这么说,网络政治的兴起已经在网络上开辟了新的沟通渠道,构建了新的参与平台,中国政治领域的大小事件都可以通过政治论坛、虚拟社区、政府网站等途径迅速在网络传播并及时得到网民的反馈。
(二)网络政治影响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以及涉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网络政治的兴起,无疑会对传统的政治体制带来极大的挑战。其具体影响如下:1.网络政治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而言,要改革政治体制,主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民主;二是权力。网络政治的出现不仅催生了网络“直接民主”,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对代议制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提出了质疑。网络时代必然要求统治过程更加民主、程序更加透明合理、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对政府的决策要形成协商机制来广泛征求各阶层的意见。网络政治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具有以往政治体制改革所没有的新特点:要求更民主、更公开、更透明、更深入、更彻底,这就从深层次上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2.网络政治促使权力进一步分散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认为,数字化生存有四个强有力的特质,将会为其带来最后的胜利,这四个特质分别是“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网络政治是一种新生的平等的力量,它使公众可以通过因特网对高层的决策直接发表意见,甚至表决。各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将各部门的决策情况汇集在一起,让公众进行选择,从而形成互动式的决策过程,改变了过去垂直式的决策过程。这样,传统的政治权力开始让位于“网络权力”。那种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在强大的信息传播潮流下,将不得不转向新的平行的网络式权力结构。于是,政府的权力就开始分散化,集中和专制必将让位于分权和民主。3.网络政治促进选举与政治参与一方面,网络政治已经成为政要竞选和民众参选的信息来源和沟通手段。2007年初,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网站上宣布准备竞选美国总统,借助网络来宣布参选,在美国政治运作历史上,是一种变革。而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以压倒性姿态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当选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在与麦凯恩的竞争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争取选民、筹集资金的手段引起了高度关注。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客开始将网络作为他们接触网民、提高支持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网络政治也开启了政治参与的一个新时代。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政治性论坛总是吸引着大批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生活的人们,考虑到这些网民多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群体,他们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每当有重大政治性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在网络世界里迅速传播,快速反应,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而这些网民的自发性行为,往往也会迅速演变为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行动。而政府面对这些行动也很难去及时控制。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社区”等网络组织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可以进一步把人群细化,通过电子方式进行交流,并可以针对特定的政治性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民意测试,甚至可以组成“电子政党”或“电子院外集团”。在这里“,网络就不仅仅是一种资源,一种媒体,更是一种环境”。4.网络政治影响政府职能网络时代对政府的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信息公开,消除行政的不透明状态,而且要优化政府服务,建立“电子政府”、“阳光政府”。同时,政府还应该更好地代表民意,改变传统呆板、僵化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积极创造新型的政府组织结构,减少中间管理层,压平组织机构,推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事实上,网络政治也的确促进了新的政府职能转变,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使得地方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政治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结构也都随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一点恰恰就形成了今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信息技术和网络要求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要具有以往政治体制改革所没有的新特点,要求更民主、更公开、更透明、更深入、更彻底。尤其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正在成为关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积极分析新的变化和新的影响,转变落后的观念,抓住机遇,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二、网络政治视阈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尽管网络政治在我国已经表现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但由于网络政治自身的高速发展及其所依托的网络技术的瞬息万变,这就对利用网络政治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更为谨慎的要求。我们应该切实使用好、发展好、引导好网络政治这一新的政治现象,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政治,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以发展电子政府为基础,促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而要实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的目标,就要求我们积极开拓,破除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电子政府。1.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确保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电子政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促进了信息公开,而信息公开对政府而言就是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必然导致政府的决策、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以及社会管理的各项权力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这就从客观上促使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特别是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为电子政府的发展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公开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真实,建立虚假信息公开的惩戒制度;对于已经公开的信息还要做到及时更新,保证群众获得最新的政府信息;从内容上要贯彻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群众需要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扩展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的范围;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2.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政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就必须以有效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为目的,实现真正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建议政府应该在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将各类文件电子化,并对部门信息运用统一的处理系统来加工,同时可以借助于网络尝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子政府的重点将不再专注于单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而是要在填平补齐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跨部门的协调上。另外,在建立统一系统,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府的安全问题。如果无法有效防御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等网络安全隐患,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3.要关注社会民生问题,逐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已经深深地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交织在一起,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以民生问题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甚至动摇我国长久以来保持的政治稳定。特别是近几年来频繁爆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从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破坏活动都直接威胁着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安定。作为负责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就更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来逐步完善其社会管理的职能。而我国新建的电子政府在应对这些事件过程中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立应急联动系统和社会预警体系,并逐步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备、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提高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但要想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打造社会的“安全阀”和改革的“缓冲器”。二是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以社区日常事务为内容,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系统,切实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4.要及时转变执政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我国目前正在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所在。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政治的兴起和电子政府的建立,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是因为,一方面,网络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变得可以选择和更为普遍,而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人们一直所追求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公正和平等性,在网络时代才有可能变为现实。政府可以使服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服务的公开和透明。所以,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电子政府系统,形成可以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是我们现阶段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而要保证这一系统的良好运转,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协调统筹多部门联合,提升服务的质量水平。要以加强农业发展、劳动就业、远程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法律援助、在线办公、应急联动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为切入点,整合相关部门的政府信息资源,建立联动协同机制,切实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二是要创新信息管理体制。从政务公开制度入手,探索建立电子政府的服务外包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打造推进电子政府的长效机制。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推广,创新电子政府的服务方式。三是注意公共服务信息化要逐步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最终要普及到弱势群体和广大农村地区,以缩小现实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
(二)以发挥网络监督为条件,完善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体制
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在我国影响现实政治制度的一个独特的政治现象。虽然国外也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监督现象,但象我国这样广泛得到政府以及群众的重视,在现实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如此夺人眼球,却是多少有着“中国特色”而区别于西方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身就是一个公众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腐败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现有的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尤其在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反对制度性的腐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则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中之重。网络监督由于其先进的技术特点和显著的反腐败效果,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于网络监督之上,期待网络监督能开辟我国权力监督的新渠道。但事实上,网络监督在日益推动反腐败的进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局限性,是名副其实的“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利用网络监督来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时,要善于管理和引导,切实发挥网络监督的最大功效。1.要重视网络监督的公民参与,保护公民合理的表达权利根据《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进行的关于网络监督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7.9%的网友非常关注网络监督,仅有2.8%的网友明确表示不关注。当网友在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人选择网络曝光。”应该看到,网民参与网络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体现,反映的是民意,体现的是民情。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网络监督的公民参与,将其看做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系列网络举报人受到政治权力干预的事件,例如“某青年网上发帖称领导是败类结果被刑拘受审”、“在上海工作的一青年发帖举报家乡违法征地而遭跨省追捕”、“山东高唐网民因议政遭拘押22天”等等。这不仅反映了我们的一些领导仍然没有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甚至漠视和敌视,更反映出我国公民的合理的表达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2.要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监督,兴利除弊虽然近年来,网络监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被视为传统监督形式的有效补充,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网络监督不可避免地成为“双刃剑”。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上存在一定的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的诽谤。从而很容易造成舆论的误导和监督的失误。第二,网络上存在着“情绪政治”,从而容易形成“网络暴力”,伤害当事人的情感和名誉。第三,人肉搜索的滥用造成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第四,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不健全,使得人们的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监督权与诽谤罪、言论自由和人身攻击等概念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因此,要想合理地利用网络监督,就必须兴利除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抑制其消极的影响。具体措施建议如下:一是要注意网络监督的特点,对网络监督进行积极的引导。建议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督网站并建立完整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公布机制,专门接收网络监督所举报的各种案件和不端行为,而且有关的监督部门要及时处理这些信息,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公布到网站上,避免网络上盲目跟风,以讹传讹。另外,政府还要及时发布主流的观点和权威的意见,杜绝那些在网络中别有用心的不和谐的声音。二是要强化信息发布和公开制度。针对网络中存在的虚假和掩盖事实真相的信息,有关部门要准确、及时、详细地在网上公布真实的信息,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保证群众获取真实的信息。三是不能忽视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和监督机构的联动互动问题。如果单纯依靠网络监督的力量,很难形成监督的合力,又会造成网络监督始终处于体制之外,从而给了虚假信息存在的可能。当然,最重要的是强调网络监督的法治化,尽早给相关的概念以合法和明确的解释,在不侵害个人隐私权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完善我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三)以提高民主参与为先导,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网络政治对民主建设的影响是从更深层次上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影响,这不但是因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更是因为它体现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注定要对我国的民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1.要利用网络政治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辟民主参与的新渠道近年来,网络开始介入各级人大的活动,尤其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各大网络媒体不仅对“两会”进行全面的报道,更对代表们的议案通过网络发布,广泛征询网民的意见。而各级人大网站还为正式代表提供电子网络服务,方便代表提交提案,并通过在虚拟社区内开设电子论坛(BBS),为广大群众介入人大工作提供了新的参与方式,搭建了一种新的民主政治论坛。由此可见,网络是体现我国民意的直接渠道,由于它成本低、门槛也低,很容易与政府官员、代表委员建立比较良性的互动,从而开辟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加快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前进步伐。而要想把这一优势合理发挥,建议可做以下尝试:一是尝试设立人大代表民意收集信箱,建立人大代表信息公示制度。既然各级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就应该从实际操作上切实地反映民意。人大代表将电话、邮箱、网站或者个人博客空间公开,方便群众向这些代表进言献策,反映问题。这里不是指形式上的设立,而是要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政治习惯,而不是在开会前和会议中的“民意秀”。广泛收集社会各个阶层的民情、民意,应该是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常规工作,这不仅体现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更体现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二是尝试建立提案公示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应该在各级两会召开前,将提案公布于专门的网站上,并建立专用的意见反馈系统,真正让这些提案反映人们的民心、民情和民意。三是尝试建立网络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利用网络民主的直接性、广泛性和真实性,对各级人大代表进行选举。2.要利用网络政治的互动性,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如果说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制度层面的内容,那么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形成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则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涉及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的动力和依靠力量。熊光清认为,“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使中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这一途径来实现政治社会化过程,他们可以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政治文化、认识政治现象,并且获得适应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人格’,从而起到传承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成员、巩固政治统治的作用,也会相应降低逐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难度,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特别是就中国目前政治参与的状况而言,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相对有限,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显得较为迟缓,一些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较低,这样,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就为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这对推进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普通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层面的政治社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刘晓苏认为,“互联网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没有特权、完全平等的自由空间。网络必将突破传统社会中制约参与的种种樊笼,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升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因此,无论对我国的民主建设还是政治体制改革,这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3.要利用网络的普及,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民主平等网络政治和网络民主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它所带来的“数字鸿沟”和由于网络发展导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一点在国内外的网络政治研究中都是争论的焦点,甚至于导致人们对网络民主的质疑和悲观态度。由于网络化发展所造成的数字鸿沟,结果导致了政治参与的不均衡状态,从而与民主的本旨背道而驰。而且,许多学者认为网络将人群划分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由于他们在获取和支配信息能力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结果占少数的信息富有者就会与信息贫穷者迅速拉开距离,从而使得网络民主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数字鸿沟扩大化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策,尽量消除“数字鸿沟”的不利影响。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应对“数字鸿沟”对我国民主进程的挑战:首先,要打好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网络基础化建设。针对现阶段东西、城乡的差距,重点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加大这些地区的投入力度,可以先从农村的各级政府机关、农业技术站、邮局、储蓄所、学校等上网开始,逐渐实现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其次,要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开设面向大众的普及教育课程,并将网络教育普及至学校教育体系内,“从娃娃抓起”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加强政府公务员对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由于构建电子政府是信息时代政府的必然要求,作为其具体执行者的公务员更要掌握相关的技术,从而保障我国电子政府的正常运转并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要正确对待由网络民主带来的“数字鸿沟”。既不能因为存在的问题而悲观消极,也不能因为新的民主形式而盲目乐观。当今世界,“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共同面对的问题,缩小“数字鸿沟”也需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在正确认识的同时还需树立世界眼光,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和应对网络政治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
作者:钟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