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的关键
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就是学习中研究与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思维方法的掌握并重。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引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中,作为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将理论知识、专业课题和现实问题等联系,系统地讲述科学研究的选题、调研、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分析与表达、科研论文的构思、组织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根据科研能力生成的特点,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过程中获取广泛的专业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面的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查其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辩论能力等,考核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论证是否严密、结论是否恰当等。通过检查科学研究训练效果的方式,评估知识掌握的程度。
2.实践活动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手段,各种发明和创造的成果,大部分都在实验中产生。国外一流大学都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国外大学研究生在校的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但是实践环节的时间明显的比我国研究生所用的时间要长。由于受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多数工科研究生实验室参与实验和开展科研活动的机会少,实践环节少,实验课时少,使得研究生在实验技能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缺乏系统的实验和实践知识的培养,难以避免实验和动手能力比国外学生差的现象。到工作岗位上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高校必须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途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通过专题研讨、科技制作、社会调查、实习等实践活动激励实践教学。通过搭建平台,由研究生自己申报研究课题,自己独立完成,激发研究生创新的热情。坚持服务社会,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结合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查。将实践教学、课题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措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3.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的手段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交流的氛围。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从制度上规范学术交流活动,教师要组织研究生进行内部交流,研究生本人要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可以使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动态,加强同企业的联系,进而使研究生能够准确把握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增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针对性。通过设立研究成果奖、学术成果展、定期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良好外部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的保障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来源复杂,学习方式独特,独立性强,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差异性很大,不能用同一模式去管理。依据学生本身、从事学科与方向、研究课题等特点,为研究生营造科研条件、创新环境,研究提高科研和创新的素质培养模型,提供适宜创新的管理体制。通过精英教育、创新团队、兴趣学社等模式为个性化的素质教育提供环境和条件。同时从研究生教育中的共性问题研究其培养环境,通过本校、多校、多个研究所联合开放的实验室,开放的跨学科的课堂、定期的学术交流、各个学科前沿专题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宽松、自主的外部环境。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进管理,加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增强实践环节、学术交流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教育研究生自觉地参加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使研究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作者:杜恩祥 李华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科学论文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