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一线教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体验知识并实践的过程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可将学到的知识理论、新的信息加以实践运用。如将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反应时有白色“烟”生成并向空中上升,有火焰。经过学生观察讨论,大家对反应的原理、放热的现象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对实验中上升的白色“烟雾”存在疑问,议论纷纷。此时,我不急于分析,而是因势利导,设计了以下问题:这白色烟雾是什么?为什么会在空气中上升呢?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的思维定势被打破,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规律,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过程,以帮助学生重新理解知识,并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这样,不但能够强化学生本身的知识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其他的东西,比如求真务实和踏实的学习态度。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时不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和概念,还要让学生学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本身便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创造的基础。学生只要智力正常,一般都可以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保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提高化学实验本身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书本上的实验,然后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包括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药品(包括磷、硫、木炭、水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并且方法很多,但有些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和点拨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实验中的水会倒流入集气瓶且水的体积也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到。不管哪种情况,都要让学生继续思考探究下去,找到不准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然后,更深层地让学生思考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探究信息源
现今,探究性学习已经进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但许多学生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认识不足,加上平常缺少这方面课程资源的训练,导致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成了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探究过程不了了之。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应特别注重生活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利用的方法有很多,贵在有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学习中的易错的分析反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同时,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探究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进而超越课堂教学的模式,从而达到活化课程教学的目的。
四、注重演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演示实验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做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产生质疑、探索学习的动机,并将化学的各部分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五、开发课外实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参与,精心编入了大量课外实验内容,能丰富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课外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观察和研究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长期坚持,学生就能提高创造性思维,逐步形成化学创新意识。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真正具备研究能力。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初中化学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蔡文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5):74-75.
[2]赵凤有.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12):249.
作者:颉亚林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渭北初中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