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合于校园文化中是极为有利且必要的,它让校园文化价值观更加丰富多元化,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在有效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同时,也维护我国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安全。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高校并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二者实现融合教育的契合思路,并给出基于主体互动理念的融合教育有效优化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融合教育;主体互动;三位一体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倡导与时俱进,都是对传统旧文化到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都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看待当下,引导未来。所以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融合教育,它一方面保证了校园文化朝正确方向发展,永久保持了校园文化的先进性与高势能,一方面也为高校教育的实施创新开拓了新思路,使融合教育理念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共建融合教育的现实意义
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形成融合教育是目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共同需求。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校园教育及大学生素质都有所提高,对未来高校培养输送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综合型人才也更为有利。
(一)对价值冲突的化解与文化安全维护
目前,社会转型所产生的价值冲突与外来文化思潮争夺无处不在,它为校园教育文化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所以此时有必要在校园文化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校园文化价值导向,整合各种价值冲突。高校所处的文化环境特殊,校内校外文化环境也有不同,所以当社会上一元价值论所引起的“社会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时,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未踏入社会前就陷入迷茫,这无论对他们的思想境界还是心智发展、人生阅历积累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当然,开展融合教育的另一大现实意义也在于让大学生明确自身在未来的社会价值,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未来成为社会人的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让他们知道他们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层面所存在的意义,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价值理念。因此,一定要开展融合教育来净化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早日形成大学生的社会文化价值追求思维,帮助他们在思想和知识层面同步成长。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这种融合思维来拓宽自己的工作路径,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现实效性发展机制。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是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的多重交融,它更加注重围绕校园文化所展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与实践教育作为第二课堂,希望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向良性方向发展。为此,高校也会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升级校园文化活动,将诸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等等重大节日与校园文化思维结合起来,利用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动式接受教育”的弊端,实现“主动探索式教育”。让大学生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思想教育和自我能力提升,真正做到以融合教育为新内核的思政教育内外化统一。
(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讲究培养内容和培养何种人才类型,因此它配合新素质教育正在实现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是指引大学生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它就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风向标。高校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为了抵御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所存在的不良思潮,让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文化,培养他们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的多位一体校园文化环境。以他们为基础核心来实现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他们的自我人生价值作为终极目标来体现融合教育的现实意义[1]。
二、融合教育创建思路与契合方式
为高校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要有效契合高校本身的物质文化创建路径,做到遥相呼应,实现校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文化形态共建机制。
(一)融合教育的创建思路
1.挖掘高校物质文化基础价值从高等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高校为大学生所提供的物质文化资源已经相当全面,但有些高校对自身物质文化基础的挖掘还并不到位。因此高校为了有效迎合核心价值观理论,实现融合教育的全面开展,就应该构建4点思路。第一,合理设置专业学科课程,尤其要重视思政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语文、地理、外语教学中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第二,要建设拥有高思想觉悟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拥有足够高的思政水平,学生才有可能受到良好的融合教育指导;第三,要丰富校内现代化软硬件设施,包括对计算机室、图书馆、实验室相关数据资料、藏书以及基础设备的丰富,要实现校园网的全面覆盖,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学习及舆论空间;第四,要美化卫生校园环境,始终保持校内景色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大学生感觉到自己能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而愉悦。笔者认为理想的校园美化环境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良好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向上发展也有益无害。2.凝练文化精神引领融合教育价值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指高校所蕴藏的丰富精神财富,它也是整个学校师生为达到共同理想目标的一种亚文化力量。具体来说它就包括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办学质量、价值规范与校内文体活动组织。应该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突出校园文化精神灌输,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融合教育体系,在军训、新生入学典礼等等活动中有所体现。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还应该从校训、校风、校徽、校歌、学风等方面来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凝练以融合教育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仰,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从深层次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而在大学生即将毕业阶段,还应该在诸如社会入职心理咨询交流、客座讲座、就职辅导教育活动中结合融合教育,培养和坚定他们的意志品质,让大学生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他们对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二)契合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教育也要讲求契合方式,本文认为应该从价值观念导向、文化建设两点来着眼看问题。首先是价值观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次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思想基础的巩固,它基本满足了时代需要,明确了我国高校融合教育的价值观念导向。在现有资源基础层面,我国高校一直在以专业为基础形成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对大学生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元化思政教育,并在师资、教学资源、评价等方面给予了制度上的优越保障。也为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党团社团主题活动,给予大学生更多深入社会、联系时代、学以致用的机会。以上都是深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高度概括和浓缩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正面引导,它为高校融合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也契合了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系统的契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关键就在于精神层面的融通与制度层面的共享,达成一种核心价值理念与师生行为互动、环境渲染的作用。例如在精神融通层面,各个高校就坚决贯彻自身办学理念,明确学风和高校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来引导学生学习民主、文明、和谐的真正价值,同时鼓励自由交流,师生共享平等权利,教育管理绝对公正、一视同仁,而且要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法治规范。在如此基础上,融合教育就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友善教育奠定了扎实理论实践基础。所以在这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阵地,它发挥了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也是它联接了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成为一条纽带,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媒体活动提高了高校融合教育建设的自主性,并获得了最好的环境渲染和教育融合效果[2]。
三、基于主体互动理念的融合教育建设优化途径
所谓主体互动就要求主体需求与价值均衡要始终保持平等、自由、公正、民主,在以上状况下实现对主体情感、意志、认知和行为的自觉转变,并相互作用。在高校中,主体互动能够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而且主体互动也并非单一一方行为,它是双方或多方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过程。因此在这种互动条件下所引发的教学过程更有实践价值,它也会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的自觉学习能力。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探讨一下高校基于主体互动的融合教育优化途径。
(一)教研实践文化活动
主体互动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高校教研、实践教学等教育文化活动中,并形成融合教育的有效联动。以党团课的互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之前搜集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素材,然后在课上将这些素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问题机制,对应教学重点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形成互动教学机制。在这里,教师辅助学生解决他们无法达成共识的疑难问题,由此再衍生出诸如座谈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分支教育形式,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活跃性。教师在这里只作为引导者出现,引导学生明确融合教育学习内容的重点、时序与对象,并将这些关键点落实到相应环节上,为他们重整素材,以便于帮助他们展开辩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此教学方法可以解决传统中大学生厌倦思政教育课程的心理问题,因为一方面它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提高了参与度,同时也贴近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也是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生活的融合,这种更贴近学生内心的情感融通教学理念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意志、完善他们的行为与人格。
(二)网络教育方式
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高校目前宣传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所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简单来说,高校就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来构建微信公众平台,以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来传达声画教育内容,并同时满足大学生共享社会资源、自由发表言论的客观需求。体现高校融合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例如南方某高校就建立了以系为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聊天群、定期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相关新闻。更重要的是这里成为了该系传播校园文化的阵地,例如每周末所组织的各种图书馆读书会活动、聚餐活动、体育文化活动包括思政课程安排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将融合教育传播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大学生随手就能看到最新鲜的校园文化动态,随时随地都能到感受和学习融合教育内容,形成一种学习意识和习惯,并拥有了自我发表言论的自由空间。可以说,以手机新媒体为主的融合教育网络传播方式并非盲目的轰炸式传播,它的传播更有针对性和自主性,所带来的教育效果也已经被普遍认可[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倡导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形成全新融合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共识。它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中所含有的独特人文价值理念,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了对现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高校应该鼓励和大力推广这种全新融合教育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名大学生的思维行为中,实现未来共建和谐中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开鹏,陆晶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5-37.
[2]陈古新.以社会主公司战略管理论文义核心价值观航空机电论文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25-27.
[3]胡新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20-23.
作者:黄丹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