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便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代表着我国财务报告基本趋于国际水平。但是,关于会计准则系统化执行体系并没有完善,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国际会计准则实践研究成果发现,诸如企业性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的内部因素,以及国家宏观制度调节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由于各企业内部因素具有可变性与特殊性,本就将从外部因素着手,浅析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是提供帮助。
二、制度环境及其价值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就企业财务管理者制度与财务发展目标来看,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区域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社会资金水平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制度环境能直观决定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水平,关系着诸如盈余状况、财务信息披露水平等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对社会的贡献。从政府、社会、法律以及市场等层次,构建科学可行的全方位制度体系,满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能激励企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使市场化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投资者保护体制的完善,为我国社会资金与政府关系的协调夯实基础。新企业会计准则从执行至今近9年历程里,虽然准则体制趋于国际化,但具体执行成效不明显,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显著提升,准则提出者与市场投资者都着重关注会计准则的执行实效,可以说会计准则的成效比准则本身更受社会关注。财政部会计司前司长刘玉延指出:不仅要完善会计准则体系,还须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的重视度,会计准则体制的核心在于执行,从某种层面上讲,准则的执行比制定更加难。制度环境是企业实现基础的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过程中,最根本的政治、社会与法律的规章制度,是实现人类社会政治与经济等交易行为的激励体制。执行不同的制度,必然导致社会资本市场出现不同的交易成本,而制度环境主要包括运营环境、市场状况以及法律体制等。制度是自我维系体系,是重复博弈的内生物,制度间存在依赖性与关联性。目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的改变导致政府管制力度发生改变,会计准则由此产生,作为实体制度本身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需要赋予额外的执行方式。企业进行各类交易活动以及相关行为,旨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确保社会的有序性,个人或组织机构便形成相关不正式制度以约束企业行为,而随着社会发展政府必然采取利大于弊的制定法律体制来限制企业行为。
三、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化取得显著成效,但受历史、交通以及资源等因素的干扰,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各地方市场化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使沿海至内陆、东部至中西部呈现高低层次现象,尤其是部分地区非市场经济仍有重要价值。市场化程度作为制度环境的组成部分,差异化的市场化程度导致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企业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直接关系着各地企业的财务行为,决定着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作用越大;会计准则执行力度越好,企业会计信息越真实可信;信息披露度越高,能为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助力。随着社会信息成本降低与便利,投资者开始注意到自身收益,特别是在法律与市场的双重协调下,投资者获取收益是有法律权益的,建立投资者保护体系,相同的会计准则执行力度,受各地区投资者保护体系的质量影响,其成效也不尽相同。注重投资者保护力度,与企业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更大的投资者压力,要缓解委托代理的压力就必须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相应的会为贯彻落实会计准则夯实基础,增强会计准则执行力度。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部分企业资金收入需靠政府财政补助,使政府与企业关系存在干预,政府监控企业的财务与行为,导致企业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综合管理质量低下;同时,企业承担着政府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目标,导致部分企业局限于对政治与社会目标的重视,忽略企业经济效益。在政府的宏观干预下,企业行为受到抑制,执行会计准则获得的实效不明显,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实践表明,政府干预程度越低,会计准则知名经济期刊执行力度与效果越显著。
作者:吴淑英 单位:广州市元亿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