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桌礼节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有这样一则片段,Lindo的女儿将外国男朋友Rich带回家用餐,在餐桌上,Lindo指着一盘菜说道:“这盘菜不够咸,不够有味道,你不要在意,尝尝看。”而Rich直接将一勺酱油倒在了这盘菜上,说:“这样就可以吃了。”这一举动使得Lindo非常不满意。为什么呢?事实上,Lindo所说的话是在表达自己的谦虚之意,这是中国厨师的一贯做法,而身为美国人的Rich并不了解这一文化习惯,因此造成双方的误解。
二、对待夸奖的反应
在中西方人收到对方的夸赞时,他们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会很高兴的接受,并说“Thankyou”,而中国人则很谦虚的说“哪里,哪里;你过奖了”。
三、称呼的不同
在西方国家,无论长辈还是上司,均直接称呼其名,大家地位平等,如Peter,John,Lily,等,而在中国对长辈称呼名字是一件不尊敬的事,甚至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并且,在晚辈的名字中不能出现同长辈的名字相同或发音相近的字,如果出现也是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的一种表现。而西方人的名字中经常会出现以祖父或者祖母命名的名字。在英语中,只有少数官衔可作称呼语,例如:President(总统、大学校长)、Governor(州长、总督)、Mayor(市长)、Bishop(主教)、Ambassador(大使)、Captain(陆军上尉、船长、球队队长)、Doctor(博士)、Professor(教授)。而在汉语中,用头衔作称呼语比较普遍,不论官衔大小都可作称呼语。例如:主席、书记、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局长、处长、厂长、经理、主任、科长、军长、团长、营长、连长、班长、乡长、村长、队长、组长。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文化强调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唯心主义,例如“心想事成”、“齐心协力”、“口是心非”等。这种思维方式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而在西方,人们注重的是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坚持动脑,所获得的结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2、价值取向
作为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学习和经历的产物,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过于突出的个人往往会遭到孤立乃至封杀,强调集体主义至上,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长此以往,人们不喜欢争强好胜,中庸之道盛行。而西方文化高度崇尚个人主义甚至是英雄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与集体主义相对立,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反对任何权威、宗教、政府、社会以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对个人权利的干扰和支配。随着强烈的个体意识逐步形成,人们推崇独立思考,自我改造,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不仅仅包括英语语言本身所产生的障碍,还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产生的差异、价值取向差异等,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交流障碍,需要做到:
1、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构成,分析和研究如何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的形成,同时也要熟悉西方的风俗习惯,人文风貌等,通过文化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交流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深入理解文化差异
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要详细理解,对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要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差异,理性对待,减少因为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流障碍。
3、在交流时,尽量使用英语方式进行思维
不要将汉语在脑中进行翻译后再使用,这样产生的语言仍然是中文思维方式下的语言,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在碰到相同情况时,英语国家的人会如何表达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思维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交流障碍。
4、注重语感的培养
多接触西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注意积累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记录一些中西方对不同的句型、词语的不同表达,了解词语和概检验医学期刊念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得体,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说出地道的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者:赵晓温 张悦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