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保障

网络舆情蕴含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现实矛盾、促进网络和谐、社会和谐的功能。网络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信息的“把关”功能缺陷和不完善的法律规范,导致信息流传的任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舆论难以控制的局面,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本身就存在偏差性,不同的侧重点,报导顺序的先后,不同深度的分析以及不同的政治考量,都会触碰到大学生敏感的神经,使他们产生消极或不满的情绪,形成偏差性认识。大学生在形成偏差性认识后,往往又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从而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化趋势,未经过深思熟虑不理性地发表一些低俗、消极、偏激的言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侧重于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民心和民意的有效疏通引导,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行为。[1]网络舆情疏导和引导上需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教育引导使得大学生网民对各类网络议题增加了解,对网络上一些热点事件的意见表达更加理性客观,通过因势利导能够有效化解舆情矛盾。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

在了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探究监督者对网络主体的潜在影响。

1.网络信息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从学生信息获取方式来看,专业新闻类网站占15.1%;大型门户网站占17.4%;论坛占20.6%;他人博客、微博有33.4%;订阅群组邮件或RSS的有10.4%;其他的占了3.1%。从参与网络的动机来看,12.5%的同学是为了交朋友、方便联系同事同学;而为了查找信息、获取知识的占了9.7%;为排解现实中的压抑与不满的有9.8%;在空间、微博、微信、人人等交际平台上进行网络使用的占30.2%;打发时间,寄托感情的16.6%;还有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的占20.1%;其它的占1.1%。

2.校园舆情参与情况。从学生对于校园论坛热门事件的帖子的舆情参与情况的调查来看,16.8%的人表示只会“感叹”;45.2%的人会理性分析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有17.5%的同学会顶帖并分享;20.5%的人表示纯属看客。学生对于网络上突发事件或者一些负面新闻采取的态度分布为:16.8%的同学表示只是浏览观看,关注度一般;绝大多数(占45.3%)认为基本不太关注,只有17.4%的同学非常关心,会积极加入网络讨论中,而20.5%会与周围人讨论;从学生对于网络媒介信息的的接受度的调查情况来看,主动的占25.3%,被动的占15.3%,视情况而定的有59.5%。从学生对浏览过的网络新闻是否会进行转载或推荐给他人的调查来看,有6.4%的同学表示经常这样做;偶尔这样做的有58.8%;很少这样做的占31.1%;从不这样做的占3.7%。

3.校园网络舆情内容。目前,校园网络舆情内容大致为以下几点:关注时政要闻、文化娱乐、经济形势、体育赛事、高校改革、就业问题等等。其中,受访者中对于关注度高的时政要闻和时政问题知道或清楚其情况的占了很大比例。在国际时事政治方面,不少大学生关心国家事务,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例如,面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南海争端等问题,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在网上跟帖,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在国内新闻方面,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发展期出现的各类矛盾,公民素质、官员贪污腐败等问题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中国式过马路、李天一案件、徐才厚案等。此外,大学生还特别关注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事情,如奖助学金、食堂菜价、勤工助学等。

4.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学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处理需要采取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稳定。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责任主体尚不明晰,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不重视的现象较普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加强了对高校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工作,逐步形成以党委宣传部门为主,学工、团委等部门配合的舆情监督和引导工作体系。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稳定类、学校声誉类、管理决策类和师生权益类,网络舆情监督面主要集中在校园网络社区、百度学校专贴等。总体上看,这种网络舆情的监督还处于浅层次、低效率的监督引导状态。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讨

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恰当地引导,使全社会的正能量得以正确释放。从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来看,具体包括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通过具体研究,从而建立与完善与高校完全相适应和匹配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1.组织支持机制。同网络信息安全一样,网络舆论工作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支持系统;在该系统的调节下,舆论危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析预警和公共关系、公众舆论工作;要建立网络舆情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支持团队,当前的舆情危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虽大,但在处理复杂或突发舆情事件时,不能高效、快速地应对,为有效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培养网上“舆论领袖”的角色。“舆论领袖”通常指的是信息传输和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些有影响力的,未经选举和未知的人;在许多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不能明确对一些热点问题该持有的态度[2],因此,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来引导网上舆论,加强主流话语,分离非主流话语。通过他们影响公众舆论,主张顺应民意的主流价值取向。

2.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好的交流机制要求我们建立通畅的舆情表达机制,起到基层信息顺利上报、上级信息顺利反馈的良好效果,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可以及时并且有效地进行反馈和处理,营建起一个正面的校园舆情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待网络舆情的正确态度。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防止舆情信息在某一环节出现遗失、失真等现象,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把握舆情的总体态势并进行有效地控制。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应有的主体作用,致力于构建由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全方位、多回路的信息渠道,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相关信息,在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过程中,及时充分地掌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3.管理保障机制。高校网络论坛是学生讨论交流最活跃的场所,一个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言论,发表看法,还可以防止一些消极的、负面的舆情信息传播、蔓延。网络舆论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坚持适度的立法,当网络关系出现需要法律规范去调适的,在合理的时间内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制定和颁布有关网络法律法规;在整体协调的立法过程中,针对网络犯罪、侵权的立法要相对周全、齐整和完备,自成体系,同时,网络立法应注意与原刑法、民法、行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协调,互补;在网络法律的制定中应注重实用性和准确性,以避免出现貌同实异的问题。此外,要保障充足的经费,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

4.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建立舆论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是做好民意舆论的收集工作,为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需要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萌芽中的问题,并对即将发生的问题作出准确的预警。通过监测网上在线交流平台等手段,从各种信息源收集公众意见,有效筛选和存储。在搜集与危机相关的敏感信息时,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技术信息,在预测和剖析的基础上,准确预测,确定对危机预测的结果,提早处理。在分析评估中,必须注意高校舆论危机的特殊性。既要高度重视大学和社会的不同,也要注重校内网络社区与公共网络的舆情差别,师生之间的差别,由此准确掌握其思维形态,把握其特殊的规律,提升分析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重视舆情危机的调查核实,对员工和师生所反映和掌握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鉴别和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5.危机应急机制。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要有一个积极的反应,快速的处理,尽可能控制局面。首先要使工作责任主体明确化,确定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必要的处理方法,将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从一种非流程化的决策过程,转变为一种程序化的决策过程。通过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保证危机发生时的有条不紊,而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并定期进行预演和改进。要通过舆情处理后的科学反馈,使监控者全面地把握舆情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疏导舆情上的负面情绪,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疑惑和矛盾,防止负面舆论谣言和事实的转换。除外,还要及时对舆情具体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对下一阶段舆情走向的研究和判断,对前一阶段舆情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提出应急处理的反思与建议等。

作者:闾春飞 张鹏超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79430.html

    相关专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上一篇:黄金分割的茶空间设计探索
    下一篇:现代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