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1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营销技术》是市场营销专业(专升本)2011版“1+1培养方案”中(“1+1”培养方案,即第1学年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第2学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面向职业的模块化实践项目为载体,结合毕业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承上启下的课程,既是专业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收关”课程;又是专业能力教育的“启蒙”课程。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决定其在贯彻“1+1培养方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为此,需要对该课程着力进行改革与建设。《市场营销技术》植入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理念,符合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要求,凸现职业化教育特征。其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营销现场问题为起始,以积累营销经验、提升营销能力为目标,以探索营销运行规律为主线,以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为核心规划教学过程(见图2)。首先,自愿组建课业学习小组,选定一个公司的营销现场展开实习、调研,勘查营销问题。促使学生深入企业体验营销过程、了解营销规律、锻炼学生社会交往的意志和魄力。随后,课业学习小组之间将调研结果进行信息交流和置换,促使学生参照相关营销理论,提炼、分析营销问题成因,集合集体(教师、同学)智慧讨论应对问题的对策,以此拓宽学生认识营销实际问题的视角。其后,撰写课程专题报告,促使学生熟悉调查报告、策划方案等营销专业文本的撰写格式,在归纳与反思营销规律中提升写作能力,以此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再后,展示课程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发挥课业学习小组的团队力量,公示《市场营销技术》课业成果,包括营销现场展开实习、调查记录;营销问题研究报告;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等,以此接受公众(学院、企业)对课程效率的检验。最后,课程指导教师(学校/企业)评价,针对不同企业营销现场的问题,提炼营销共性规律,强调营销定理的具体运用,促使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味,固化课程的知识点,提升营销能力。为了检验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选取营销专业(专升本)1101S/1102S两个班的学生,发放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征询意见,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术》课程非常满意的方面是,师生共同参与营销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由此感受营销氛围、体验营销规律,能够将课堂上汲取的营销知识转化为职场中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满意的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把课堂理论教学与职场实践教学相互连接,由此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实用。《市场营销技术》PBL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积淀了现代教学的经验。然而,需要进一步提炼PBL教学模式的规律。

2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反思

2.1教学模式的效用

一是有助于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需要自我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固有的知识架构,解决社会实际现象中复杂的问题,并且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由此,学生能够逐步提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有助于人际合作情商的提升。面对复杂的具体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划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分析同样的社会现象,共同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需要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取长补短,协作进步。由此,学生逐步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思维结构的丰富。学生需要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且将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反省性思维,以全方位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学生逐步提升了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专业问题”的牵引下,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在捕捉问题现象、探究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方式和办法的过程中,体验到职场规律、积累了职业经验,锻炼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组织合作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管理时间、控制情绪,监督工作进度、提升作业效率,由此,学生铺设了相对通畅、久远的职场道路。

2.2教学模式的局限

2.2.1问题创建的局限实施PBL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创建问题情景,设置合适的问题是决定PBL教学模式进程的首要因素。一是问题要复杂,即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且是跨学科问题,通过探究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反刍知识,同时提升专业能力。二是问题要真实,基于真实社会背景,能够使学生积累职业经验,在其实践领域中产生共鸣。三是问题要开放,即能够容纳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四是问题要劣构,即问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具有劣构特点,没有确定性法则,不能简单套用固有方法予以解决。显然,创建这样的情景问题决非易事。

2.2.2教师角色转换的局限实施PBL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近于苛刻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且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传道解惑,大多学有所长,却不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和高水平的学习牵引能力。单门课程的单一教师设计出的单一维度的情景问题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使学生看不到问题与现实的关联,及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而束手无策之时,无法从教师那里获得指导信息和有效激励,极易陷入失望情绪之中。

2.2.3教育成本的局限实施PBL教学模式要从课程体系层面上统筹考虑,打破原有课程间的界限,以基于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统合课程结构,就会对传统教学体制产生极大的冲击,在国内PBL教学模式未形成可借鉴经验的前提下,优化师资、增添设备,筛选问题、评价过程,在原有教学计划之外构建一套新的教学评价系统和管理系统,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增加教育成本,从而存在较大的风险。

2.3教学模式的延展

2.3.1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资源获得的便利与丰富,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它能够提升PBL教学模式的运行效率,同时降低PBL教学模式的运行成本。网络资源没有时空局限,学习灵活性大幅度提升,为深入开展PBL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保障。具体而言,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多项学习材料,如实际活动场景、案例、录像、网络视频,也可以利用动画、图形、视频和声音等多媒体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再现,以及模拟现实生活的虚拟环境;它还可以提供多项学习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图标工具,搜索引擎等效能工具,语义网络工具,数据库专家系统等认知工具,E-mail、QQ、论坛等交流工具;它又可以提供多种教学策略,借助网络资源选择以学生为主导的信息处理方式。PBL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各种搜索工具、数据库等,高效、便捷地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借助异步交流工具和同步交流工具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师生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工具清晰描述概念、定理间的逻辑关系,为批判性思维、建构型思考创造条件;借助电子文档准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反思,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管理。

2.3.2产政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上教学模式的运行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研究与教育教学研究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为此,高等学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主动与地方政府和大中小型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产政学研的联动机制,即实践出题、教学研讨、科研求解。一方面借助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提高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与社会搭建深度融合与全面了解的协同创新平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在产政学研一体化平台之上得以顺利运行,需要将产政学研课题分解形成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逐渐成为问题的创设者和促进者,学生担负起完成课题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产政学研的课题分解,引导学生进入项目研究领域,将科研题目细化为课程问题题目,将产政学研的项目研究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实际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若将产政学研的题目引入课程教学,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索,同时历练师资队伍,有效完成科研与教学的对接,PBL教学模式将在更加宽泛的社会领域产生效用。

2.3.3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教学模式的运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依托于教学管理机制的变革,两者直接关联,相互牵制、相互推动,教学模式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管理机制的协调效应,严谨管理与宽松管理的协调、静态管理与弹性管理的协调、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协调,对PBL教学模式的运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机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愈加宽松,教学环境优越、教育氛围和谐,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灵感萌动、创意激发,洋溢着变革时代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观点;二是愈加严谨,教学程序规范、教学指令明确、教学环节紧凑,充满着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行约束、自行控制的竞争活力;三是愈加弹性,学籍制度、学制制度灵活与变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转换,学生的专业角色与职业角色顺利对接,展现了开放式办学、实用性教育的社会形象;四是愈加精细,教学绩效考评体系精炼细致,以法为本、以标为基,对于动态的教学过程公开考量,并连续评价。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趋向成熟,为PBL教学模式的运行创造了条件。倘若能够依托严谨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具有宽松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倘若能够设置弹性学籍管理制度、学制管理制度,同时具备精细的教学质量考评系统,毫无疑问,PBL教学模式将发挥更大的工程项目管理作用,可以提升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品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攀升与发展。

作者:王瑞丰 刘宇涵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68584.html

    相关专题:上海地方志 沃伦·巴菲特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人力资本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