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问题探讨

前言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备,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崛起,无厘头的语言风格受到了网民们的喜爱,网络语言摆脱传统汉语的一般格式,以错别字与谐音方式大行其道,这也是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弱化的关键原因之一。2013年热播的《汉字听写大会》则将现代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的现实展露无遗,节目热播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传统文化的缺失必将使我们的文化无法溯源到历史的根基。随着文化水平的弱化也牵引出了文化氛围浮躁、文化建设不健全继而导致国民素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弱化的问题亟待解决,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提升语言水平,巩固传统文化将成为我们在历史潮流中需要应对的新问题。

一.汉语言不断弱化的表现

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弱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引起了有关学者的警惕。从一份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足见高校教育中汉语言边缘化的问题,国内的教育环境对母语的热情可见一斑,根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和对问题深入的分析,将汉语言文化弱化的表现概括为: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趋势、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文学作品偏向市场发展。

(一)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趋势

信息化高速化的发展与网络交流工具的更新换代,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是汉字书写水平弱化的一种表现。经济时代个人主义盛行,追求个人的独立风格成为趋势。在不知不觉中,网络上形成了一种近似无厘头的语言风格,并且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喜爱,使用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化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打破了传统汉字习惯,充斥着许多错别字,但却深受网民喜爱,这种错位式语言风格,甚至使许多网民趋之若鹜,并以此为时尚。网络上的飞速发展逐渐影响社会心理的演变,网络流行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用语,用于表达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的某种表达诉求,因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网络自由的环境,使得网民在创造新语言时背离了传统的语言习惯,形成一种无厘头式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淡化了人们对于汉语言的重视。

(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汉字危机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已经显得不足为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放弃了汉字书写能力的锻炼,转而用电脑等电子设备代替书写,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降低了青少年的汉字文化意识,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对于祖国汉字文化一无所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浮躁的生活状态下,很多人不愿将精力放在汉字文化的研究上,人们对于汉字的书写非常草率,甚至出现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前一段时间网上曝光的打油诗作协主席,竟然连“砸:字都忘记了怎么写,最后被世人所嘲笑,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汉字书写意识的淡漠。当网上工具成为了人们写作的代替品时,人们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前几年,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上海考试,举办方一共出了130多道考题,但是最终的考试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所有的参赛选手中,竟然没有一个汉字书写全部正确,之后,汉字弱化的问题就得到了公开的报道,而这也成为了当前我国汉字弱化的一个铁证。

(三)文学作品偏向市场发展

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另一个显著表现是文学作品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大量网络小说的兴起使人们的注意力被网上的电子文字所吸引,而许多主流文学作品却处在不尴不尬的地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再也创作不出一部能够传世的经典作品了,很多老一辈作家创作的作品与年轻人的思想不相符合,最终导致现实出版文学更加无人问津。于是很多青年作家选择放弃自己原来的创作梦想,转而向市场化发展,作品的创作为了能够得到青少年的喜爱,不惜在情节中加入大量的垃圾段子,这些作品的出现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导致汉字文化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现代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原因

在国际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一种必然趋势,汉语言文化的弱化是其衍生特征,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巨变,传统的汉语言都是孕育我国瑰丽文化的根基,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另外汉语言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汉语言文化也是我们学习知识、辅助思维的工具,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思辨能力,是我们表达个人思想的媒介,可以说一个人的汉语言水平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思想水平,而良好的汉语言文化水平使人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缤纷多彩世界,同时我们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根据笔者研究,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全民英语热”的盛行、国民的浮躁心态。

(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传统文化是我国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却没有给传统文化足够的发展空间,许多教育者对于传统文化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我们了解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们的语文教育仅仅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质及汉语言文化能力的培养相当漠视,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语文课时控制的非常严,学生即使有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所占有,根本谈不上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开展了许多活动表示对国学文化的重视,但是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是形式主义,我们从中也看到了汉语言文化弱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畸形,没有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之上,仅仅采用拔苗助长的形式主义来取得成绩上的提高和升学率的提升,这种不正常的教育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化的弱化。

(二)“全民英语热”的盛行

自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民英语热就在我国盛行起来了,其实追根溯源,我们也可以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全民英语热的一个起点,自从我国改革开放,采取积极的态度入世之后,英语在我国的地位水涨船高,小到小学生的英语课,大到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这些形形色色的英语考试使得国人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但是又不得不学好这门技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无法脱离英语,在社会各种考试中,我们同样也需要深厚的英语基础作为保障,从此英语便作为了一门时尚的舶来品成为了国人趋之若鹜的名利敲门砖,相反,汉语言文化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汉语言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之根,我们只有将我们的母语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倾向却本末倒置,将英语放在首位,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倾向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国民的浮躁心态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利益至上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虽然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人们对于新的物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腾飞使国内国民的心态逐渐的浮躁起来,社会进入了文化快餐式的发展轨道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网上电子文化产品的热销和现实中主流文学的门可罗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浅层次,尤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深处名利场之中,对于精神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已经成为了奢望,而我国传统文化也在此社会背景中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学习也被人们所漠视。

三.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影响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新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弱化了之后,必然产生种种不良的后续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出现了“内冷外热”的奇怪现象,在国外掀起了“汉语热”运动,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的汉语人文素质却是普遍降低,国人对于传统汉文化的漠视使得我国悠久灿烂的汉文化力量逐渐减弱,我们在标榜“走向世界”的同时失掉了自我的传统文化意识,又在张扬“全球性”的外壳下,离我们的根源文化越来越远。汉语言文化的弱化不仅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所侵蚀,而且会使当前这种浮躁的文化氛围继续延伸传播,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会进一步阻碍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另外,汉语言文化的弱化也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丧失,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都已经丧失,那么还谈什么文化传播呢,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来说绝非是耸人听闻,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做好准备,大力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汉语言文化,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汉语言文化危机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威胁,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青年一代有责任肩负起振兴汉语言文化的使命。

四.结语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传播的基础与核心,但是从目前汉语言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形式确实很不容乐观,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汉语言文化已经成为了过时的文化符号,被大多数青少年所淡忘漠视,这种汉语言文化弱化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对于这种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必须尽力纠正,在外来文化入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的思维,在处理汉语言文化和外来文化关系的过程中分清主次,总之,发扬汉语言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及我国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保持我们民族知名经济期刊的文化特色及文化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所以,无论是我们的政府还是我们的教育部门,或者是我们的社会各界都应该提高对汉语言文化的重视,想尽一切办法来强化汉语言文化的学习。

作者:吴宇 文慧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问题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64989.html

    相关专题:企业财务危机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