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完善和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成长关乎到国家的人才培养以及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因此,小学生教育受到了人们积极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小学生的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与技术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这个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建构完善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培养与之相关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一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科学与技术课程有助于提升拓展小学丰富学生自然科学与技术知识。课程中涉及到相关的科学知识与定律。通过课程学习,小学生可以建构自身的科学知识体系,从而掌握了相关的科学规律与知识。其次,科学与技术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小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并将其这些经验迁移到生活与学习之中。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再次,科学与技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一种重要的能力与素质。科学与技术课程不仅涉及到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涉及到相关的思维方式。小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习得相关的思维方式与模式。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完善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该课程的一些课堂设计仍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给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小学生科学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当前,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正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对提升小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与技术探究的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本研究通过对课堂设计优化策略的研究,能够为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上的启示与帮助。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另外,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发展的时间较短,其理论研究的时间也不长。课堂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本研究以课堂设计策略为视角,提出优化小学课程与技术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这能够丰富相关的研究,提升该课程的研究的丰富性。
(三)理论基础
本研究理论基础包括发现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并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这一理论一方面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办法。这种观念同新课标标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相似。这可以为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教师可以根据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积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发现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了解这些理论,教师可以更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科学与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本研究的另一个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理论。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为学习的成功依赖学生能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联系。这种理念一方面要求教师应该控制教学任务的难度,避免任务难度过大而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很好理解知识。为此,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设计,丰富课程教育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该理论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学习材料应该与学生经验具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学习材料生活化。这便使学生新学习的内容同他们的生活经验具有比较大交集,能够促使他们形成完整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呈现同课程教学的相关生活内容,强化教学内容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学者通过对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分析与探究,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对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当前,小学课程研究发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分析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师资建设问题。良好的师资质量是保证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一般来说,良好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相反,素质偏低的教师队伍则对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国内外的学者与教育者都对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师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英国,英国教育和科学与技术大臣贝克爵土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1988》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教师的师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同时,这一法案还要求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这对于英国教师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教育目标。这为小学教师师资的队伍建设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另外,一些学者还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从理论上指导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师的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比方说,王艳萍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情况下,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师的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学校要从教学、科研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师的队伍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从而更好满足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是研究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育措施。研究小学课程教育措施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学研究的重点。一些学者通过具体分析完善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从而为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的帮助与指导。江秀林在研究成果《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认为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生本理念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向学生的发展倾斜,从而为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一些研究者在分析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我国社会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为此,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质量。例如,刘智松在文章《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整合》中,主张小学科学与技术老师要根据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并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知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如,石慧也倡导在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文章认为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提升小学生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这对于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了解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也是研究者分析和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相关的建议。刘林,樊敏和彭蜀晋认为当前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师素养不高乏;教学设备不足,科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匮乏;现行小学科学与技术教材无法满足城乡不同需求;大班教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等。何丽娴等人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应用实证研究的手段对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小学科检验医学期刊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仍然不是十分理想。为此,研究者根据当前小学科学与技术教学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