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序渐进,完成滑行
“漂浮”技术关传统的滑行“漂浮”教学,教师是从学生学会水中憋气后,双手抓住池壁沟槽“漂浮”,然后直接到抱膝“漂浮”(俗称水母漂)。这样的快速过程对于水性较好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与进度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笔者认为,该部分练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及教学进度,进行区别对待,按照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将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1.手扶“池壁”固定“漂浮”
固定“漂浮”是滑行漂浮的初级阶段,此部分练习要求学生双手抓住池壁沟槽,屏住呼吸,头沉没于水中,两手伸直俯卧平行于水面,注重身体放松,让学生体会身体像一片“树叶”一样,浮于水面,并且注意“憋气”的时间应该高于15秒以上。教会学生自己收腿站立,露出水面进行自主呼吸,为以后的滑行“漂浮”自主站立做好准备。
2.手持“浮具”滑行“漂浮”
学生比较好的完成手扶池壁固定“漂浮”后,应该给予学生手持一定的“浮具”如游泳浮板、木棍等漂浮物进行滑行“漂浮”,从而缓解学生从固定“漂浮”直接到徒手滑行漂浮产生的恐惧心理。此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手持浮具进行滑行漂浮的练习,其动作要领为:双手扶住浮板,两脚前后站,双腿稍蹲,水上吸气后身体重心前移的同时,两脚迅速蹬离池底(产生向前动力),同时埋头憋气向前滑行“漂浮”,等滑行速度减慢即停时,双手轻压浮板抬头,同时收双腿至腹部并双脚自主站立于池底,头部露出水面自主呼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漂浮”时的身体姿态,避免肩部紧张、缩颈弓背、两腿下垂等错误动作的产生,影响向前滑行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学生身体肌肉放松,并且要适时地给予正确的动作示范和一定的语言鼓励,使其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并产生学习信心与欲望。
3.由外向里徒手滑行“漂浮”
由外向里徒手滑行“漂浮”是指学生站于离池壁2米左右的位置,手中无任何“浮具”由外向里往池壁方向的滑行漂浮。由外向里方向的滑行练习,主要是便于学生滑行至池壁时,可手扶池壁收腿站立于池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安全感,而且此练习内容给学生固定了练习的距离与方向,不仅增加了练习次数,又培养了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不持任何浮具也能滑行“漂浮”的过程。其实在这一练习过程当中,教师使用了“目标定位”的方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逐步让学生增加滑行距离,直至学生即使滑行不到墙壁,也能自主站立。练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在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下积极大胆地练习。当然练习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动作示范,并且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使其跟上教学进度。
二、反复练习,时刻关注
“漂浮”安全关此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以上几个步骤,表现出敢做、敢练,有跃跃欲试的欲望。因此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练习安全,以免学生动作不规范而导致呛水、怕水,从而又出现不敢做滑行“漂浮”而前功尽弃。当然要想学生练习安全,首先要加强学习的纪律性,其次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能够徒手站立。站立的动作要领为“利用两臂直臂下压而宏观经济期刊产生向上“浮力”,同时“抬头、收腹、收腿”,从而自主、平稳、安全地站立于池底。
作者: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