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进入“双向选择”时期,这就使得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小部分特殊群体,而残疾大学生则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他们以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在社会上生存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他们的就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残疾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对于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是在心理上、生理上或者身体上有缺陷疾病、丧失某种能力、不能正常活动的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满足以上概念且持有残疾人证的在校大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一、残疾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1.学习特征
由于先天性缺陷,使得残疾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很低。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普遍比正常人低,甚至存在偏差。视觉障碍的学生要用触觉来摸索学习,感受不同的世界,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需要用触觉来摸索新事物,需要更多的资料投入,有时还需要加强记忆;双耳失聪的残疾大学生则需要用视觉来认识各种事物。更多的视觉缺陷和听觉缺陷的残疾大学生接受事物时存在不完整性等特征,教师在辅导他们时,需要耐心地弥补他们的不足。教师应对有不同缺陷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以使他们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
2.思维特征
残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残疾大学生的残疾程度不一样,他们在各方面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视觉障碍残疾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差。由于他们没有完善的视觉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他们的优势是逻辑性比较强,不存在视觉上的阻碍,可以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发展抽象思维;由于他们的听觉能力很强,听到的东西能很快记住,所以他们的优势就是语言能力生动、逻辑思维强。失聪的残疾大学生与正常人在获得书面信息能力方面是一样的,他们的障碍是与人交流不方便,只能用手语或者肢体语言表达。肢体残缺大学生与普通人相比,除了行动不方便以外,其他能力与一般人都是一样的。
3.情感特征
残疾大学生经常是孤独的。他们对事物很敏感,甚至会感觉到自卑。由于他们身体或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的生活范围很小,生活范围的减小使得他们的感情更加孤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也会出现更多的困难。有时候,亲人或者身边的朋友不能给予其安慰和关心,甚至受到他人的污蔑、藐视时,他们会感觉到更加自卑。因此,残疾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更加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更加情绪化,控制能力也相对更加低下。
二、残疾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偏见普遍存在
从当前形势来看,社会偏见使得残疾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们的知识和才华没有地方发挥,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到目前为止,很大一部分残疾大学生的职业就是扶贫救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远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2.同等条件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适合残疾人的高等学府在全国仅有十几所,在校大学生也只有几千人,每届毕业生只有几百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由于残疾大学生自身的缺陷、职位工作的局限性、企业对他们存在的偏见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不够等主客观原因,残疾大学生在与普通大学生竞争就业机会时处于绝对的劣势。
3.缺乏相关的就业政策支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残疾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虽然国家实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关键是没有为残疾大学生量身定做一套专门的就业政策,残疾大学生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的道路依然蜿蜒曲折。
4.所学专业单一,就业面较窄
残疾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局限性较大,可供他们选择的专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这几个专业也就成了他们未来的意向职业岗位工作。对某个大学的100多名视觉障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主要选择的是推拿专业,毕业后主要工作意向是在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做按摩技师或在特殊学校任教,只有少数人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调查得出结论:视力缺陷大学生所选专业很单一,就业面较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三、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策略
1.建立健全残疾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
第一,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应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鼓励和受教育机会,加强残疾人的学习能力培养,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并且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普通高等院校开设适合他们的专业,使残疾人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和普通人一样圆自己的大学梦。第二,就教育部门来说,各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考虑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报考学校和专业。学校方面在招生时应该注明招生规定和要求,放宽对身体条件方面的限制,助力残疾学生报考理想的学校。第三,从残疾人组织来讲,各地区的残联应该利用自己的职能,有效地调查残疾大学生现状,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对残疾大学生的政策,督促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定期检查和监督高校残疾大学生工作情况,并对其做出相应指导。要了解残疾大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率。应该明确规定,选人用人过程中不得歧视残疾大学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必须接收一定数量的残疾大学生就业,不能拒绝招收残疾大学生,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
2.对残疾大学生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相关部门应该对残疾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分析指导,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给出相应的个性化就业方案,为残疾大学生更有效地就业提供帮助。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比如,视觉障碍的学生因为就业形势比较好,可以通过设立学习基地,加强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心理辅导,在政策和职位选择上多做指导,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可开设一个QQ交流群,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疑问。对于选择推拿专业的大学生,学校应该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鼓励他们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独立创业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未来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按摩师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推拿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可以获得中级资格证,少数学生还能考取高级资格证书,这也有助于以后的就业、创业。因为学生身体缺陷,他们的理解能力普遍比较差,虽然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但可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学校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对每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填写推荐材料、三方协议和与用人单位沟通时,都需要教师给予其相应帮助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辅导他们就业。
3.建立残疾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
由于残疾大学生的压力在不断增加,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聚集起来,致使有些残疾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问题。残疾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压力后,他们的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学校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安慰,使得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要为他们建立心理救援机制。第一,应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以准确完整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及各方面状况。学生在入学时应该对其做一次心理调查并且做好记录。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在心理辅导课上重点关注他们并对其进行专项心理咨询,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调节。第二,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途径,比如期刊、互联网等,并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咨询者要与被咨询者之间达成信任并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残疾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能使残疾大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有助于其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4.完善残疾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
残疾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残疾人大学就业已从“统招统分”机制转向“双向选择”就业机制,致使其就业竞争压力逐年加大。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残疾大学生是最先受到冲击的群体。随着我国对残疾大学生实施的优惠政策成效逐渐显现,他们的就业压力明显降低了,但是还需要更完善的政策,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残疾大学生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残疾人,受到残疾人政策的保护,一方面是大学生,受到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保护。随着我国有工业经济期刊利于残疾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断实施,对他们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大,他们的就业压力将明显降低。当然也需要国家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使得残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全面的保障。
作者:陈瑞英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